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特此感雷威、朱虹、汪峰、邓朝松、永锴总结参考答案,鼓掌!!!!)1.名词解释①景观:在较大、中度尺度以及具有空间异质性的较小尺度的区域,都可视为景观;是一定的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具美学方面的特征。
④景观结构成分:在生态学性质和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
⑦景观连接度:景观中各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斑块之间生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进展的顺利程度来反映。
①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④残存斑块: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般自然斑块。
⑥边缘效应: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⑦景观孔隙度: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
④生态交错带: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⑤景观边界:指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①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
①景观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⑦空间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③时间异质性:作为空间某一点不同时间景观结构和组分变化的量变。
④景观破碎化: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变化。
⑤景观多样性:特定区域中景观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类型、格局、过程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④中继站:在链路上某一地点,传输设备的集合。
⑨景观生态流:物质、能量、物种和信息在景观中毗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或运动。
③景观阻力:①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
④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频率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①景观变化:景观变化的速率有快有慢,规模有大有小,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②景观稳定性⑥破碎化⑨转移矩阵①群丛1.简答题③景观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答1)德国生物学和地理学家定义景观为:将地球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的人类建筑综合在一起的,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体。
2)荷兰景观生态学家普遍认为,景观是由生物、非生物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产生和维持的,作为地球表面可识别的一部分,包括其部分形态与功能关系的综合体。
3)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和法国地理学家认为,景观是指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围。
4)①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是什么?答:1)由于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环境资源斑块的持续时间较长,即斑块寿命较长,周转速率很低2)斑块与木底之间的生态交错区可能很宽,常形成逐步变化的梯度⑦斑块边缘对能量、养分、物种有何影响?答:1)能量流动或物质交换随着边缘的增加而增加。
2)大型斑块有利于敏感物种生存,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躲避所;小型斑块为小型生物类群以及一些稀有种提供生境。
③简述廊道的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答:特征:曲度、连通性、间断和结点、廊道宽度、廊道结构。
生态意义:廊道可提供特殊生物生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特性。
⑦如何判断景观中的基质?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基质的判定标准有三个:1、相对面积:当景观的某一要素所占的面积比其他要素打得多时,这种要素类型就可能是基质,它控制着景观中主要的流。
2、连接度: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通常为线状或带状要素)连接得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是基质。
3、动态控制: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对景观动态控制程度较其他要素类型大,也可以认为是基质。
③简述孔隙度及其生态学意义。
孔隙度是指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是景观斑块密度的量度。
孔隙度的生态学意义: 1、一般地说,孔隙度与边缘效应密切相关,对能流、物流和物种流有重要影响。
2、景观的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
(多孔,跳跃)①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步骤简述景观镶嵌性原理景观的镶嵌性是研究对象聚集或分散的特征,在景观中形成明确的边界,使连续的空间实体出现中断和空间突变。
景观的镶嵌格局为斑块—廊道—本底组合格局,景观斑块是地理、气候、生物和人文等要素构成的空间综合体,具有特定的结构形态和独特的物质、能量或信息输入与输出特征;斑块的大小、形状和边界。
廊道的曲直、宽窄和连接度,本底的连通性、孔隙度、聚集度等构成了景观镶嵌特征丰富多彩的不同景观。
景观的镶嵌格局是决定景观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也是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
简述网眼大小的生态意义由于物种觅食、饮水、休息、保护领地等活动都对网眼大小很敏感,因此网眼大小对生物栖息地的生境适宜性有很大影响。
试述景观结构形成的主要要素及景观类型主要要素:斑块,廊道,本底;类型:森林,草地,灌丛,河流,湖泊,农田,村庄,道路等简述研究景观格局的重要意义。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常用名词,一般来说,景观格局就是指景观空间格局。
景观格局反映景观的基本属性,与景观生态过程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空间格局与生态学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反馈关系,构成景观动态变化的动力基础,景观结构对景观过程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而景观尺度上的不同生态过程,也相应的在景观结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揭示生态学过程成因机制的根本途径,但景观格局一般比景观过程和功能更容易把握,通过建立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景观格局特征预测景观过程的基本特征,开展生态监测评价,可以显著的提高景观生态研究的预测能力,进而指导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设。
景观格局和过程都具有尺度依赖性,过程产生格局,格局作用于过程,都依赖于不同的尺度认识和理解景观格局需要确定适当的时空尺度,在不同的尺度上研究解决不同的景观生态学问题。
简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步骤。
1、数字景观图层的生成;2、数字景观图层建好后,在GIS软件支持下,通过统一网格样方取样法和统一网格样点取样法获取景观的样方和样点的属性数据,用来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个建立景观模型。
3、对景观的总体空间格局进行4个方面的分析即景观要素空间分布随机性判断;景观空间格局规模或尺度分析;景观要素斑块空间相互关系;景观要素空间分布规律或模式;最后建立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根据模型进行景观规划和管理。
④随着尺度的增加,景观宏观异质性和微观异质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尺度增加,异质性降低①简述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
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是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②简述景观中的无机流对景观的主要影响空气流:大尺度的空气流起着输送水分和热量的功能。
带有水汽的气团可以形成降水,有利于植物生长,反之,空气下沉又会造成干旱,出现沙漠。
景观尺度上的风起着传播花粉、孢子、小昆虫、种子的作用。
水流:地表水流可以携带土壤颗粒在不同地带散布沉积,起着施肥的作用,频繁的干扰会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地下水分可以补给地表水和大气降水。
潮汐引起水位变化和海浪运动对海岸地形的塑造作用,海流起着传输热量的作用。
养分流:养分流伴随水流和土壤侵蚀,。
④简述景观中关键点的特征⑤景观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1)景观的生产功能,(2)景观的生态功能,;(3)景观的美学功能,(4)景观的文化功能①试述干扰的生态学意义生态系统本身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系统。
因此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这个弹性围之的干扰波动就是适度干扰。
适度干扰可以为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外界刺激,为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活力。
适度的干扰可以给生态系统带来环境上的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再次达到平衡的过程中为更多的物种提供了生存条件,增加了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
①简述景观生态规划、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侧重点有何差异?景观生态规划是以景观生态特性的优化利用和保护为主要目的的规划景观规划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
生态规划是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区域发展规划②简述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态环境优先原则、景观多样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整体规划设计原则、地域化原则、综合性原则、人本化原则。
①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和衡量景观的稳定性?(1)景观基本要素是否具有再生能力,(2)景观中的生物组分、能力和物质输入输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景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高低,是否有助于保持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4)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是否超出了景观自然稳定性的承受能力。
⑦景观变化的判断标准是什么?(1)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称为景观基质;(2)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3)景观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围①简述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规律: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为条状。
成因: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即其以热量为主要基础。
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陆地自然带)2、经度地带性规律:从大陆滨海地区向陆方向显示自然带的逐渐更替,大致与经线项平行伸展为条状带。
成因:以水分条件为主要影响。
分布: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水分条件变化较小,经度地带性不明显,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大陆东部:(季风、常绿、落叶)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带大陆西部:地中海式气候常绿硬叶林-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带3、垂直地带性高山地区,从山顶到山麓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每增加1000没米,温度下降6度。
低纬地区的高山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1.论述题②试述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容与特点研究容①景观结构、功能和景观变化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③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④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特点①强调异质性②注重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③整体性和系统性④综合性和宏观性⑤人类主导性③简述廊道的宽度效应廊道的宽度影响生活于廊道部物种的生存,同时具有保护廊道水资源和野生生物的能力,廊道随宽度的增加,环境异质性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
(答:廊道宽度直接影响其功能,无论纵向的通道功能还是横向的过滤和屏障功能,都与廊道宽度有关。
对廊道宽度的认识要全面分析,除了关注廊道上的节点和断点外,对一些特殊的狭窄处也要予以充分重视。
廊道上出现的类似狭窄地方,对对物种在景观中沿廊道的运动无疑会产生重要影响。
)①试述景观边界的特征及主要功能答:特征:异质性,相邻景观通过景观边界相互渗透、连接和区分;动态性,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上,景观边界具有脆弱、敏感和不稳定等一系列动态特征;宏观性,在一定时空围,景观边界是一个景观功能单元;尺度性,景观边界对观察尺度的反应敏感,在某一尺度上观察到的景观边界,会在较小或更大尺度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