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4章 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
第4章 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
一、环境伦理理念
1.环境伦理的提倡
20世纪初叶,阿尔贝特· 史怀泽博士首次提出应
当将伦理学概念及其权利扩大到其他所有生物, 并为此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观。
20世纪40年代, 为个人是一个由各种相互影响的部分所组成的共 同体的成员,土地伦理将这个共同体的界限扩大 到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沙乡年鉴》)
图表 中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基本原则
预防
内
容
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行为所产生的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环境破坏 等应当事前采取预测、分析和防范措施。以避免、消除由此 可能的带来的环境损害;在科学不确定的条件下谨慎对待可 能的环境风险 在各类决策中将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发展相协调 一致,建立循环型社会国家,促使人类社会、经济实现可持 续发展
协调发展
受益者负担 只要从环境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过程中获得实际利益者, 都应当就环境与自然资源价值的减少负担补偿费用;开发者 养护、污染者治理,建立共同负担制度 公众参与 协同合作 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开发决策活动,并 有权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救济 在国家内部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在国际社会国家(地区)之 间重新审视既得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实行广泛的技术、 资金和情报交流与援助
第四章 环境法的基 本理念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环境法的基本理念
图 环境法的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 环境伦理 理念 环境经济 理念 环境权益 理念 对环境立法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 万物含生;天人合一;土地伦理;敬畏生命; 自然的权利;环境的内在价值;生态利益中心 主义 市场失灵;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科斯定律; 对法律制度有效性的评估与分析;可持续发展 环境权益(个人益、企业益、地方益、国益、人 类益、地球益);公益性环境诉讼;地球的法的 支配论;法治主义论;分权主义论
以保护的理念看,上述主张已被1992年里约NGO“地球 研讨会”提出的《地球宪章》(Earth Charter)所采纳。
2.环境权及其相关权利 讨论:环境权到底是一种什么权利,人权?公权? 私权?权利束?
环境权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环境污染导致人体健康
损害的被害范围和被害人群不断扩大.而依据宪法基本 人权保障规定引申出来的一种新的权利形态。 目前,对环境权的一般表述是人类享有在健康、舒适的 环境中生存的权利。环境权虽然已为一些国家的宪法所 确立,但由于环境权的性质、内容和范围的不确定性及 其与传统法的权利的交叉和冲突,因而在法学界还存在 着极大的争议。 从西方国家环境权理论的发展看,美国学者提出的“公 共信托论”(public trust theory)和日本律师、学者共同 提出的“环境支配权论”对环境权理论的贡献是最大的。
(1)J.萨克斯教授与他的环境公共信托理论 1969年,美国学者J.萨克斯教授出版了其有关 环境权的著作《保卫环境——公民行动战略》, 率先从“公共信托”的角度对环境权的法理作了 解释。
J.萨克斯教授结合环境问题所讨论的环境公共信托 论的目的,是为公民环境诉讼奠定一个权利的基础。 也即政府行使公共财产的管理权力为公民所信托赋予, 理所当然环境的所有者全体公民自然就有权对政府的 行为实行监督,公民环境诉讼就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形 式。此外,政府还有义务将有关企业信息、环境状况 信息予以公开。这样就可以将上述权利概括为公民的 环境权。
环境权应当作为一种人权受到宪法和法律的认可
和保护,它以国家为义务主体,通过法律授权行 政机关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的方式来实现。将环 境权确立为宪法上的权利以及要求参与行政的权 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环境权在公民要求国家保护环境或者据以参与环 境监督和管理的意义上使用时,因其与公权力发 生关系的权利是人权或宪法性权利,主要具有共 益权的性质。而当环境权用于私主体之间的法律 关系时,因其具有自益权的性质而成为一种实质 上的私权。
其原因在于 自然资源以及环境质量往往具有公 共物品的属性(非排他性、不可分性、无竞争性)
G· 哈丁教授 :《公地的悲剧》,1968年 。 倘若有一块草地是对所有放牧人都开放的并且
不收取任何费用,由于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显 然每个人都会增加自己牲畜的数量。“所以悲 剧就发生了,每一个人都陷入到一个促使他无 限制的增加牲畜数量的机制当中,而他们所处 的世界是有限的。在一个信奉公地自由的社会 里,每一个追逐个人利益的人的行为最终会使 全体走向毁灭。公地自由会毁掉一切。”
(2)解决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明确环境作为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或使用权,并确立相关权利的交易规则,通过市 场的方法使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减少环境破坏的社会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R.科斯认为,只要适当地确定资源 的财产权或使用权,就会消除外部不经济性。即 当存在外部性(某经济单位的行为会引起另一经济 单位的快乐或痛苦,但并未通过市场而进行交易) 时,只要财产权的规定很清楚,可以通过谈判得 到最适当的处理方法,而不需要政府或其他机构 的干预: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
实现科斯定理的前提是要明确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所有权
并创造高效率的权利交易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权利 的交易。科斯定理为解决环境保护的“市场失灵”问题 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方法。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实行排 污权交易制度。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由国家采用经济手段,通过对 消极利用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如排污行为、开发自然 资源行为等)征收排污费或环境(资源)税的方式筹款 以弥补行为造成环境价值的损失。 国家(政府)干预模式 : 庇古税
【理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出发点是认为人对环境 价值的利用一定会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环境破坏。 这一点确实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是正确的 (人定胜天、人是万物的尺度),但是随着环境问 题的严重化以及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化,环境自身 的价值与其对人的价值趋向重合,人趋向于在尊重 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 逐渐演变为负责任的人类中心主义,即追求人类利 益的同时尊重自然规律。从制度成本的比较看,颠 覆性和革命性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成本较高。另外,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其现实性,即在 人类社会领域内,在人类制定与实施的法律制度中, 如何贯彻实施非人类中心主义?
2.对环境法律制度进行有效性的评估与分析
第一,将环境与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
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所谓“绿色GDP”核算方法,将环境与
自然资源的价格也反映于核算体系之中。
第二,环境质量的成本一效益分析:环境质量的
成本一效益分析,是指就人为活动对环境质量的 效益或价值造成影响所进行的投入成本与环境效 益间的比较分析。
世界银行认为,在技术、偏好结构及已知资源 基础给定的情况下,利用率会有一个限度,超过此 限度将难以持续。因此极为重要的是要提请决策者 注意到这些不可持续的比率,并且改变行动方向以 便能够达到可持续的水平。
三、环境权益理念 1.保护法益理论及其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国通过立法所表现出的
奥巴马打苍蝇事件观看与讨论
保护动物?矫枉过正 ?
二、环境经济理念 1.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理论和方 法
(1)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其原因
外部性(Externality)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一个人的
行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祉,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 得回报。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两个方 面。外部经济性又称正面的外部性。经济活动的外部不 经济性,又称负面的外部性。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是典型的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的 问题。
环境质量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地运用
于诸如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有关环境行政决策之中。
3.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环境立法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 时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 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
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我们共同 的未来》
第二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概述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环境法在创制和施行中必 须遵循的具有拘束力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准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两大特征: 第一,它的内容必须在环境立法中有所体现,是对 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的描述,并且贯穿于 整个环境立法之中; 第二,它的效力必须全面贯彻于环境法律规范的始 终,并可以弥补环境立法之局限。
(4)我国学者的环境权研究及其立法实践
我国于2002年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1条确立了
“公众环境权益”的概念。但是因未作立法解释而使这 一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十分模糊。 从立法意图解释,公众环境权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 是指公众合法权益中与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相关的权利 及其通过合法环境利用行为可以获得的利益。具体而言, 它们主要包括清洁空气权、厌烟权、清洁水权、安宁权、 采光权(或称日照权)、通风权、眺望权、观赏权(或称环 境美学权)及其利益等。 对公众环境权益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我国《环境影响 评价法》上的公众环境权益并非独立的、由宪法所赋予 的权利,其实质是各种与公众生存的外部环境相关权利 的集合。公众的环境权益既包括公的权益,也包括私的 权益,它因公众对环境概念的具体理解的不同而有所不 同:既可以包含所有公众对环境及其利益的共益权,也 可以包含公民个人对环境及其利益的私益权。
(2)其他美国学者倡导的环境权
在美国,除了环境公共信托论的解释外,关于宪法与环
境权关系的理论也是美国环境法理论的另一个基础。 多数学者是采折中说来解释环境权与宪法关系的,他们 认为环境权是“通过适用特定条款而予以保护的权利”, 因为宪法有关基本权保障的若干规范如正当程序、平等 条款以及州的执行等规定,已将环境权作为保护的对象, 只不过这种保护是间接的。 将美国有关环境权的主张可以归纳为环境权是针对国家 的一项专门权利、是专门制约国家活动的基本权利。 然 而,尽管学者们积极的主张环境权,但法院尚没有确认 环境权的实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