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
3.2.3
环境保护法指导准则说(续1)
法律规定或体现说将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归纳、概括和提炼定位 于对现行环境保护法的实然分析,仅仅关注于考查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 则“是什么”,而没有考虑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什么”的问 题,其理论视角存在着缺陷,背离了我国法的基本原则研究在于推动部 门法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 相对于前面两种学说,环境保护法指导准则说表现出了较大的变化, 它强调了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对环境法制的指导作用,克服了单纯实然 分析的视角缺陷,但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法的基本原则的特殊背景 及其根本目的,该学说没有将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建立在细致 的逻辑分析基础之上,仍然存在着套用以往环境保护法学理论的基本原 则学说之嫌。
3.2.3
环境保护法指导准则说
该学说认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环境法之中,所有 环境法律规范都必须遵循和贯彻的,调整并决定一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 所有行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环境法性质的集中体现(吕忠梅著: 《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58页。);或认为,环境法的基 本原则是指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和法的基 本理念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为背景所形成的贯彻于环境立法 和执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准则(汪劲著:《中国环境法原理》,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9页。)。
3.3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3.3.1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3.3.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3.3 污染者负担、利用者补偿、开发者养护、破坏者 恢复的原则
3.3.4 民主的原则
3.3.1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上曾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 点: 一是 “先污染, 后治理”。 先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就是走了这条道 路,我国也曾经历过一段“先污染后治理”和严重浪费资源的道路。 二是“停止发展论”。 主张应强调环境保护,抑制经济发展。 • 认为环境污染和破坏既然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那么,要解 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就只有停止发展。 • 其著名代表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引言
学习目标与要求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3.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5.环境责任原则的形成、意义及贯彻要求 6.环境民主原则的形成、内涵及贯彻要求
学习重点
1.环境保护法原则的概念、内容 2.各个原则的内涵和实施
3.3.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续1)
3、贯彻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生产不合理布局有重要内在联系。其中 – 农业生产和资源的开发布局(直接以自然资源作为劳动对象,如农、 牧、采掘业)同自然环境破坏有直接关系; – 工业生产布局(不直接依赖环境,但生产中排放废弃物)同环境污 染有直接的关系。 – 生产部门的分布,又影响居民点的分布,从而影响城镇分布、人 口密度及交通、文化设施分布。 (2)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通过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 同时”制度,把环境问题解决在建设之前或建设过程之中。
3.3.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续2)
3、贯彻 (3)积极治理老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 对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理 – 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要限期治理, – 对逾期末完成治理任务的,应依责令其关闭、停产或转产
(4)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 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 – 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 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5)加强环境监测 通过环境监测,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加强环境监督 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3.2.1 环境管理准则说
3.2.2 环境法律规定或体现说
3.2.3 环境法指导准则说
3.2.1
环境管理准则说
该学说认为,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调整因开发、利 用、保护、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根本的或主要的准 则,它是整个环境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环境 保护法的灵魂,决定着环境保护法整体的统一和协调。(王 灿发著:《环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72页。);或者认为,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我国环 境保护法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 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金瑞林主编:《环境 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3.2.3
环境保护法指导准则说(续2)
根据前面对法基本原则的界说,在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自身特征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定义为:适应环境保护社 会实践的客观需要,承载环境保护法根本价值或者揭示环境保护法基本 原理,对环境保护法理论构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高度抽象、高度概 括的环境保护的法治理念。 因此,我们认为,判断某一个原则是不是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除了要考虑这一原则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外在特征之外,还 要结合应然的角度分析这一原则是否能够承载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价值或 者能够揭示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理。这也是由法的基本原则所决定的。
3.1.2
法的基本原则
• 在不同的法域中,都存在着围绕一定社会关系而抽象出来的法的 原则。根据法的原则在法的结构体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所起的 不同作用,可以将其划分为法的基本原则和法的一般原则和具体 原则。 • 相对于法的一般原则和具体原则,法的基本原则在法的结构体系 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法起着更为根本的指导作用,它体现着法 的本质和根本价值,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 法学体系中的灵魂,决定着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3.3.1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续2)
3、贯彻 • 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 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 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 •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评价
协调发展原则并不能为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提供具体的行为 模式,它只是一种指导思想。通过该原则可以矫正人们破坏环境的具体 行为,所以各级人民政府在经济建设工作中是否真正贯彻该原则并没有 法律保障,目前大多数是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高低和环境意识的强弱。 为了真正使协调发展原则发挥其功能,有必要设置政府环保责任制,考 核其政绩不能仅看经济指标,还要综合考虑环境指标,如达不到法律要 求就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3.2.3
环境保护法指导准则说(续)
以上三种学说都是在我国环境法产生和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提出, 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角度上概括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尽 管这些学说的积极意义不容置疑,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 如环境管理准则说将环境保护法局限于国家的环境管理活动,在强 调环境保护法的公法特征时,忽视了环境保护法同时调整平等主体之间 的环境保护法律关系的私法特征,因此其定义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不忽 视私益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公益)。
3.3.1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续1)
2、意义
(1)是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 的,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 的需要。 自然生态规律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规律,必须遵循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是保障人体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以人为本
法的原则
“原则”一词,是现代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被广泛地使用的一 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 题的准绳”。(参见《辞海》“原则”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 版,第409页。) 它具体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 象出来的”,而且“只有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原则才是正确 的”;其二,原则作为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的理性归纳,它包 含着人类社会的价值或者社会运行的规律,因而它又能够回归到社 会实践中,对于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从原则的含义可以得知,原则是人类逻辑思维的一个转换枢纽,它 隐含着人类在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追求理性的一种 重要方法。
学习难点
1.理论联系实际理解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内涵 2.结合实际情况来掌握四个原则
主要内容
3.1 法的原则与法的基本原则 3.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3.3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3.1
法的原则与法的基本原则
3.1.1 法的原则
3.1.2 法的基本原则
3.1.3 法基本原则现实意义
3.1.1
3.3.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1、概念:什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 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 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 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 – 明确了预防和治理的关系,确定了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途径 和方式。它要求 • 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要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末然”; • 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 坏
3.3.1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续)
1、定义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 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协调发展 这一原则,正确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指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3.3.3 污染者负担、利用者补偿、开发者养护、破坏者恢复 的原则
1、概念(又称环境责任原则) “污染者付费”,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 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 “利用者补偿”,是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 “开发者养护”,是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不仅有依法开发自 然资源的权利,同时还有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 “破坏者恢复”,是指因开发环境资源而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 位和个人,对其负有恢复整治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