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单晶硅及其杂质和缺陷

第4章单晶硅及其杂质和缺陷


4.5 区熔单晶硅
采用悬浮区熔法制备的单晶硅就叫区熔单晶硅。 优点:纯度高,电学性能均匀 缺点:直径小,机械加工性差 区熔单晶硅制备的电池转化效率高,但是成 本高、价格昂贵。不能应用于太阳电池的大规模 生产上,只在某些需要高光电转化效率的特殊情 况下应用。本小节仅简单介绍其制备原理。
采用区域熔炼的原理
3SiCl4+Si+2H2 = 4SiHCl3 2SiHCl3 = SiH2Cl2+SiCl4 3SiH2Cl2 = SiH4+ 2SiHCl3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歧化反应,需 加催化剂。
硅烷采用低温精馏法提纯
硅烷的热分解: 温度:850℃ SiH4=Si+2H2 可采用上面的加热硅棒和流化床两种技术
什么样的温度控制才能生长单晶?——根据晶体生长理论来 进行设计 结晶学把晶体生长过程看作是成核长大过程。这个过程分为 两个阶段,成核阶段和生长阶段。
在人工晶体生长系统中,为了在所希望生长的地方生长出单晶,必须严格 控制生长系统中的成核率。通常采用设臵非均匀相变驱动力场的方法,使 生长系统中的相变驱动力有一定的合适的空间分布。所谓驱动力场是指生 长系统中驱动力在空间的分布。
4.4 太阳能电池级多晶硅的制备
高纯多晶硅可以作为直拉单晶硅、铸造多晶硅、 带硅的原材料,但是,高纯多晶硅的制备成本过高。 相比于微电子器件而言,太阳电池用硅的纯度要低的 多,所以太阳电池所用原料通常为微电子行业废弃的 头尾料,造成了光伏产业对微电子工业的依赖性。随 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微电子工业的废料已经不能满足 光伏产业的需要,因此,光伏产业迫切需要纯度高于 粗硅、低于高纯多晶硅,且成本又远远低于高纯多晶 硅的太阳能电池专用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 所以发展了三种低成本的直接从粗硅提纯为太阳能级 多晶硅的技术,但是还没有投入大规模的使用。
粗硅提纯直接制备太阳能电池级硅的方 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酸洗法:冶炼级硅粉碎后用酸洗去金属杂质, 再以真空蒸除水份,提高硅纯度。 鼓泡法:将氯气和氧的混合气体吹入熔硅, 硅中多数金属杂质能与氯反应生成易挥发的 卤化物,达到提纯的目的。然后再鼓入氩气 以赶走剩余的氯。
偏析法:利用慢凝固时,固相与液相的界面 上发生杂质分凝现象来进行提纯的方法。
直拉单晶硅 单晶硅 区熔单晶硅
4.3 高纯多晶硅(8个9至9个9)的制备
粗硅(工业硅)的生产
• 原料 石英砂(SiO2), 碳(来自焦炭、煤、木屑) • 反应原理 SiO2+2C=Si+2CO(2000OC左右) 反应温度下硅是气相,然后凝固成固相 粗硅为多晶状态,纯度95%~99%
采用化学提纯的方法对粗硅进行提纯。化学提纯是指 通过化学反应,将硅转化为中间化合物,再用蒸馏等 技术提纯中间化合物,使之达到高纯度;然后再将中 间化合物还原成硅,此时高纯硅为多晶状态。
以高纯多晶硅为原料,将多晶硅制 成棒状,垂直固定。
多晶硅棒下端放臵一定晶向的单晶 硅,作为单晶生长的籽晶。 在真空或保护性气体下,利用高频 感应线圈加热多晶硅棒,是多晶硅 棒的部分区域形成熔区,并依靠熔 区的表面张力保持多晶硅的平衡。 晶体生长首先从多晶硅棒和籽晶的 结合处开始,多晶硅棒和籽晶以一 定的速度做相反方向的运动,熔区 从下端沿着多晶硅棒缓慢向上移动, 使多晶硅逐渐转变为单晶硅。
优点:硅烷作为中间化合物易于提纯。
硅烷可以直接热分解形成多晶硅,不需还原反 应,分解温度相对较低。
缺点:综合生产成本高。
4.3.3 四氯化硅氢还原法
Si + 2Cl2 = SiCl4
SiCl4+H2 = Si + 4HCl
(1100~1200℃)
最早期的方法,材料利用率低、能耗大,现在已 很少采用。
注意:
缩颈时单晶硅的直径和长度受到所要生长单晶硅总重量的限 制,如果重量很大,缩颈时的单晶硅的直径就不能很细。
4 放肩 在缩颈完成后,晶体硅的生长速度大大放慢, 此时晶体硅的直径急速增大,从籽晶的直径增大到 所需的直径,形成一个近180度的夹角,此阶段称为 放肩。
5 等径
当放肩达到预定晶体直径时,晶体生长速度加快, 并保持几乎固定的速度,使晶体保持固定的直径生长。 此阶段称为等径。
第4章 单晶硅材料
第5章 单晶硅中的杂质和位错
主要内容:
• • • • • 硅的基本性质 高纯多晶硅的制备 高纯单晶硅的制备 单晶硅中的杂质 单晶硅中的位错
第4章 单晶硅材料
硅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元素半导体材料, 在半导体工业中广泛应用,是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 硅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仅次于氧,在地壳 中达到26%左右,但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单质硅存 在,一般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单晶硅材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备的晶格最完 整、体积最大、纯度最高的晶体材料。
所用高纯多晶硅棒,在单晶生长之前,用金刚石机械滚磨的方 法将直径控制在一定尺寸,然后进行化学腐蚀,去除表面的机 械损伤和可能的金属污染。 关键技术:控制熔区。采用感应线圈和辅助线圈来控制温度 梯度和熔区形状。由于熔区的表面张力是有限的,熔区单晶 硅的直径增大,熔区重量会增加,会导致表面张力无法支撑, 会是多晶硅跌落。所以发展了针眼工艺,将多晶硅棒的下端 做成圆锥形,下截面和籽晶上表面的面积相等,感应线圈直 径比多晶硅棒直径小,这样就可以使熔区始终很小,而可以 生长大直径的单晶硅棒,现在,直径为150mm的单晶硅棒已经 采用这种方法在工业上大量生产。
注意: 保持单晶硅的无位错生长。可能影响因素:晶体硅径向的热 应力和单晶炉内的细小颗粒。
6 收尾
在晶体硅生长结束时,晶体硅的生长速度再次加快,使得 晶体硅的直径不断缩小,形成一个圆锥形,最终晶体硅离开液 面,单晶硅生长完成,最后这个阶段叫收尾。
以上简要叙述了直拉单晶硅的工艺过程。实际生产过程很 复杂,除了坩埚的位臵、转速和上升速度,以及籽晶的转速和 上升速度等常规工艺参数外,热场的设计和调整也是至关重要 的。
特殊的物化性质:
熔化时体积缩小,固化时体积增大。 硬度高,脆性大,易破碎,室温下没有延展 性,为脆性材料。 温度大于750℃时,转变为塑性材料,外加 压力,可以进行塑性变形。
硅的晶体结构:
硅原子的3s轨道和3p轨道 杂化简并,形成四个等同的 杂化轨道,有4个未配对的电 子,每两个杂化轨道间的夹 角为109º 28。这4个未配对的 电子分别与相邻的硅原子的 一个未配对的价电子组成共 价键,共价键的键角也是 109º 28,结构如右图所示。
将高纯硅粉臵于加热流化床上,通入中间化合物三氯氢硅 和高纯氢气,反应得到的高纯硅沉积在硅粉上。
在加热的高纯石墨管中通入三氯氢硅和高纯氢气,直接形 成硅液滴,最后凝固成高纯多晶硅。
4.3.2 硅烷热分解法 硅烷的制备:
Mg2Si+4NH4Cl→SiH4+4NH3+2MgCl2 ⑴ Mg2Si:NH4Cl =1:3 ⑵ Mg2Si:液氨=1:10(液氨充当溶剂和催化剂) ⑶温度-30~-33℃(日本小松电子公司)
2 种晶
熔硅的温度和流动达到稳定后,可以进行晶体生长。首先 将单晶籽晶固定在旋转地籽晶轴上,然后将籽晶浸入熔硅,形 成固液界面,随后,提拉籽晶,使籽晶逐步上升,与籽晶相连 并离开固液界面的硅温度降低,凝固,形成单晶硅。 注意: 籽晶浸入熔硅之前,在熔硅液面上方几毫米处暂停片刻,使 籽晶温度尽量接近熔硅温度,减少热冲击。
工艺过程:书88页图4.10
1 多晶硅的装料和熔化 将高纯多晶硅粉碎,清洗表面,装入石英坩 埚中。将石英坩埚放入到炉中的石墨坩埚中,抽 真空,通入保护气体,最后炉体加热升温,温度 超过硅材料的熔点1420℃时,使其熔化。
注意:
装料时,不能使石英坩埚底部有过多的空隙。
装料量不可过多,多晶硅不能碰到石英坩埚的上边缘。
晶体硅的密排面为(111)面,其次为(110)面,最 后为(100)面, (111)面间距最大, (100)面的间 距最小。所以晶体硅易沿(111)面解理,而腐蚀速 率最小。(面间距、面密度和键密度见表4.1)
4.2 太阳能电池用硅材料
高纯多晶硅 薄膜多晶硅 多晶硅 带状多晶硅 高纯硅烷 铸造多晶硅 硅材料 非晶硅 非晶硅薄膜 含硅气体
晶体生长时,保护气体中掺入磷化氢和硼化氢,对单晶硅进行 掺磷或掺硼。
研究者发现:保护气体中掺入氮气,在晶体硅中引入微量的 氮,可以降低区熔单晶硅的微缺陷密度,同时由于单原子的 钉杂位错的作用,可以增加其机械强度。
4.6 直拉单晶硅
4.6.1 直拉单晶硅制备工艺
采用直拉生长法制 备的单晶硅叫作直 拉单晶硅,又称切 氏法,目前,直拉 生长法已是单晶硅 制备的主要技术, 也是太阳电池用单 晶硅的主要制备方 法。
4.1硅的基本性质
硅的物理性质: 性质
位置 原子序数 颜色 熔点 禁带宽度(室温) 本征电阻率(.cm) 电子迁移率(cm2/V.s) 空穴迁移率(cm2/V.s)
Si
Ⅳ族 14 灰色金属光泽 1420℃ 1.12eV 1.51010 1350 480
硅的化学性质:
• 室温下 稳定,与空气,水,硫酸(H2SO4),硝酸(HNO3)不反 应,但是,与氟,氢氟酸,强碱反应 • 高温下 活性大,与O2 ,水,卤族(第七族),卤化氢, 碳….反应,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单质硅存在,一 般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副产物:SiCl4, SiH2Cl2,FeCl3等 SiHCl3采用蒸馏法提纯
SiHCl3氢还原: SiHCl3+H2 →Si+3HCL (SiHCl3:H2=1: 10~20mol)
4SiHCl3=Si+3SiCl4+2H2
SiCl4+ 2H2 =Si +4HCl 反应结束,制得高纯多晶硅
反应室中臵高纯的多晶硅细棒,通电加热至1100℃以上, 通入中间化合物三氯氢硅和高纯氢气,反应得到的高纯硅 沉积在硅棒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