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精选17:资源的开发利用【知识归纳】资源的开发利用(用“四有”意识,解决“开发”问题)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回答3 ~5题:3.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市场B.原料C.交通D.劳动力4.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5.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减轻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内蒙古武川县在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率先迈出坚定的步伐,同时,该县正在着力引进光伏发电,形成“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部”提供支持。
下图中“白道”是沟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历来是一条经商之路。
读图,回答6~7题:6.武川县打造风电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②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③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④产业技术基础好,交通便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武川县发展“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 )A.可以降低风能利用率B.可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C.可以降低建设成本D.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安徽省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长期采煤已导致20%左右地面沉陷,积水成湖,平均沉陷可达七米左右。
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
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150兆瓦漂浮式光伏电站在淮南市刘龙采煤沉陷区正式并网发电。
据此回答8~10题:8.在淮南市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的主要区位条件不包括( )A.淮南市太阳能资源丰富B.淮南市科技力量雄厚C.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大D.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政策9.淮南市漂浮式光伏电站( )A.发电稳定性比传统火力发电强B.可根本性解决淮南市能源不足的难题C.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水资源D.有利于淮南市成为中国未来“光谷”10.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设大规模漂浮式光伏电站的是( )A.贵州贵阳B.江苏徐州C.四川成都D.内蒙古呼伦贝尔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小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A.飓风频繁登陆B.极地东风强盛C.季风环流旺盛D.盛行西风强盛12.与萨姆斯小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A.风力资源匮乏B.土地资源短缺C.劳动力资源短缺D.科技水平较低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如下图)。
海岸线长7314千米。
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
距离丹麦日德兰半岛东岸15千米的海中央,坐落着一个树木葱茏,但从外表看来毫不起眼的小岛——萨姆索岛。
该岛平均海拔不到30米,小岛根本上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并且能源基本上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11座岸上风力涡轮机和10座海上风力涡轮机日复一日的转动,满足岛上4000名居民所有的电力需求。
萨姆索岛早已实现碳中和(指通过各种方式中和抵消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
(1)简述丹麦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有利条件。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
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
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区域及周边地区,该地区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之一。
(1)简要评价该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条件。
16.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据此回答下题:(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17.读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2015年4月27~29日,2015年非洲太阳能展(肯尼亚太阳能展)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
为帮助中国太阳能企业进军非洲太阳能市场,北京英尚利华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组织中国太阳能企业组团集体参加,共同面对欧美企业的挑战。
材料二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沿海地区平原狭小。
(1)分析该区域成为世界野生动物最大迁徙地的原因。
(14分)(2)我国太阳能生产和开发企业大举进军肯尼亚市场,有人认为肯尼亚的太阳能开发条件比中国还要优越,为什么?但也有人提出,我国太阳能企业界不要过于乐观,还有很大的风险,为什么?(注:从地理学角度回答)(10分)【答案详解】1.A2.B 【解析】第1题,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大。
冬季时,南海位于亚洲高压南侧,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以东北风为主,因此本题选择A项。
第2题,②地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能源需求量大,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最方便,B项正确。
3.B4.A5.C【解析】第3题,煤制油的原料是煤炭,材料显示出我国目前布局的煤制油企业主要位于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这些省区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因此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原料。
第4题,一般而言,地表水匮乏地区,水资源成为人类活动的限制性因素。
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工业长期用水。
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故选A。
第5题,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变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粉尘,污染小,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故选项C正确。
材料显示,煤制油产量有限,发展煤制油产业并不能解决能源不足问题,选项A错误。
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因此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石油供应紧张的压力,但不会减轻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故选项B错误。
当前我国为石油进口大国,而规划中到2020年前我国煤制油企业的市场能力只有3000万吨/年,因此我国没有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故选项D错误。
6.A7.B 【解析】第6题,图示武川县南侧是阴山山口,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武川县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建设风电场地土地广阔;武川县地处内蒙古,经济并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
故选A。
第7题,风电和太阳能都是气候资源,受气候条件影响大,“风光互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蓄储一体”可以提高风能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故选B。
8.B 9.C 10.B【解析】第8题,淮南市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光伏电站的建设,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大,可以实现资源的持续性利用,加之政府政策的支持,促进淮南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建设,而建设光伏电站对于技术要求不高,且淮南科技力量薄弱,故选B。
第9题,光伏发电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稳定性不如火力发电,A错。
光伏发电只是对于能源需求的补充,不能彻底解决能源不足问题,B错。
由于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蒸发量,所以可以增加水资源,C对。
淮南科技水平低,不会成为中国的“光谷”,D错。
故选C。
第10题,由材料可知,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地区主要在矿产资源枯竭地区,而江苏徐州是我国传统煤炭产区,地面沉陷面积大,有利于建设大规模漂浮式光伏电站,而其他三个城市不具备此特征,故选B。
11.D 12.D【解析】第11题,丹麦所处的纬度使其受强劲的盛行西风影响。
飓风出现的纬度较低,极地东风纬度较高与该区域不符,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丹麦因国土面积较狭小,海陆温差较小,故季风不强,所以D正确。
第12题,丹麦是发达国家,我国西北与之相比,科技水平较低,故D正确;我国西北风力较强,土地资源丰富,新能源样板区的建设主要靠科技,与劳动力关系不大。
13.(1)丹麦常年受强劲的盛行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有资源);丹麦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有需求);丹麦地形平坦,有利于风能资源的开发(有条件);丹麦风能利用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先进(有能力)。
【解析】开发利用风能资源主要从自然条件:风能资源分布、地形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
14.(1)沙特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有资源);(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有需求);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有条件);是石油输出国,资金雄厚(有能力2分)。
【解析】第(1)题,磷酸盐工业属于资金、资源密集型工业,工业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资源等;结合图文信息可分析出答案。
15.(1)有利条件:油气资源丰富;外部市场需求大;国家政策的支持;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等。
不利条件: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缺水、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本区域能源需求量小,远离东部消费市场;原有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交通不便等。
16.(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解析】甲所在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该地水能丰富(落差大、径流量大)和移民搬迁量小(人口密度低)等方面进行分析。
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主要从交通条件、地质灾害和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17.(1)草原面积广阔,跨南北半球,野生动物丰富、种群庞大;干湿季分明,水草条件季节差异大;跨南北半球分布,南北半球干湿季相反,动物迁徙于两个半球可获得充足的水草保障。
(2)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发展中国家,电力缺口大;地价低。
太阳能开发技术难度大,投资大;当地水能和地热能开发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