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微
新课标中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充满生机活力,这让当前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也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为了更好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程,本文基于灵活多变和分层分段两点原则来探微了一些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形式;针对性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初步学会阅读的重要阶段,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它要求教学过程不仅仅教会学生读,还要体现更多教学有效性,例如更多的师生互动、更活跃的课堂氛围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围绕这些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体现其价值。
一、基于灵活多变原则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基于灵活多变原则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被广泛利用的教学模式,例如为教学过程加入活动课模式、课外阅读模式以及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它们都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满足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需求。
(一)活动课教学模式。
活动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应该被广泛应用,该教学模式应该分为3步来讲,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为活动课确定内容,通过活动课来达成阅读教学目标,展开一些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例如趣味识字课、句段欣赏课、读写同步课或文本品鉴课等等。
其次要为学生设计活动课有效方案,并且在活动课方案设计过程中也要明确两点内容,首先是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活动内容设计,其次要在设计中充分考慮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保证教学方案具有一定针对性。
再次就是要正式展开课程教学。
这里以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乌鸦喝水》一课为例,为学生设计一堂阅读教学活动课,其教学流程可以创新设计为4步,如下:
教师要让学生首先发表自己对《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预习看法,教师借此机会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预习学习习惯,此为“一说”。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上台来表演《乌鸦喝水》这一课的故事内容,将课文故事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加深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此为“二演”。
接下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为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乌鸦喝水应用到了怎样的科学原理?”等等,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相互
之间讨论,在讨论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优化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间接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此为“三议”。
第四点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乌鸦喝水》自己编故事,模仿该故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此为“四编”。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来配合阅读教学过程,为学生制作flash 游戏,操控鼠标往半瓶水中扔小石子,看水位上涨,了解乌鸦喝到水的全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内容。
(二)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配合课外阅读,一点是希望延展教学读物,延伸阅读知识内容,一方面是希望开阔学生眼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大动力,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举例来说,在《白杨》一课中,它就赞颂白杨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坚韧品质过程中也同时托物言志的歌颂了一生守卫边疆的边疆建设者。
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形式,优化课外阅读教学过程。
同样,教师也可以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例如“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你们觉得文章中作者对于人物语言与神态的描述到位吗?具体体现在哪里呢?”有些学生就会回答“父亲借白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
”此时教师就可以总结,鼓励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来模仿文章内容独立创作,例如用与文章类似的手法来讲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促进课外阅读教学过程的优化。
总体来讲,《白杨》作为优秀的课外阅读导读文章,它通过教师正确的教学指导来为学生积累课外阅读经验,帮助他们厘清阅读写作思路,丰富写作方法,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增加自信心,并鼓励他们通过学习语文阅读来提高独立创作能力[1]。
二、基于分层分段原则的针对性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分层分段的展开针对性阅读教学过程,提高不同阶段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以低学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它就应该迎合低学年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通过游戏激趣方法来鼓励他们对阅读教学过程产生好感。
比如在一年级的《画家乡》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我来画家乡”的游戏环节,让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来展示自我,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家乡形象,并在课后展示每一名学生的作品,让他们产生家乡自豪感,凸显课程教学内容的有趣与有效性。
所以说,低学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点突出主题,结合游戏形式来激发学生展开学习过程,并由此来引申出更多教学知识内容和精神层面内容。
再看高学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此学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思维,并掌握了一定阅读方法,可以无师自通、无师自读,所以教师应该增加更多
阅读交流与阅读心得批改环节,多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与活动课上学习更多内容,展开更多有效交流过程。
例如在课外读物《回忆》中,教师就应该首先为学生明确这是一篇记事文章,然后提问学生有关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它就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
接着让学生找出《回忆》这片文章的记叙手法与记叙特点,有学生回答这片文章是倒叙,它的结构特点强调首尾呼应。
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来明确《回忆》所希望阐述的深层次内涵,即通过回忆小时候发生的一件往事来向小伙伴说声对不起。
让学生在阅读后来表达自己对该文章阅读后的真实情感,并有可能讲述自己有关友情的真实故事经历,延伸阅读教学内容,升华教学内涵[2]。
总结:无论是多元化的教学阅读模式还是针对性更强的分段分层教学模式,它们都希望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程,提升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有更多创新教学手段被鼓励,更充分融入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发挥作用,促进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及学科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月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5(21):19-19.
[2] 姚莹.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外语文(上),2017(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