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湛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 2012年1月20至2012年2月30日调查地点:湛江市各城镇调查对象:湛江市人们生活水平、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调查方法:典型调查调查人: 王章杰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
全市面积1.32万平方公里,人口754万人。
现辖3市、2县、4区,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试验区、工业区)。
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100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和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
湛江三面临海洋,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占广东省海岸线的46%。
港湾密布,全市有港湾101处,较大的有湛江港湾、雷州湾等。
全市滩涂面积148.6万亩,占全国的5%,占全省的48%。
沿海有岛屿30多个(不含沙洲、礁石),其中有居民住的12个。
沿海有经济鱼类520余种、虾类28种、贝类547种。
盛产原盐,为全省主要产盐区。
湛江市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12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4个,年综合货物通过能力达1.3亿吨/年建成石油耗、矿石、煤炭、化肥、粮食、木材、集装箱、车(火车、汽车)客渡等专业化泊位和专业化设施,尤其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两座30万吨级陆岸油码头、一座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和一座15万吨级煤炭码头,以及亚洲最深的30万吨级人工航道。
港口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是我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大西南出海主通道,是祖国大陆通向海南省的重要陆岛交通运输枢纽。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有很大改观。
"九五"期间,我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成绩显著。
雷州半岛西南部改水治旱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湛江机场扩建、火车南站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基本建成广湛高速公路电白至湛江段、粤海铁路湛海线,国道改造基本完成,建成了2×30万kw湛江电厂二期工程及相配套的输变电工程,农村电网加快改造。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新建了湛江国际会展中心、湛江图书馆、观海长廊、人民广场,改造了南桥河、北桥河和部分城市道路。
"九五"期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4.92亿元,比"八五"时期的271亿元增加113.92亿元。
科教兴湛取得成效,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全市有7家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其中省级中心2家)、实施"火炬计划"43项(其中国家级25项)、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2项;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全省地级市的中上水平。
全市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转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和稳步提高教育质量,省、市共建的湛江海洋大学发展迅速。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内外经济联系。
"九五"期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5.22亿美元,其中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7亿美元;通过举办国内外招商会、洽谈会、展销会,加强了与国内外的经济联系。
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九五"期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4亿元,年均增长5%。
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024.8元,基本持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17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250元,年均增长1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97元。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稳步推进各项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取得突破性进展,产权制度改革有明显成效,有76.6%的优势骨干企业整体或部分改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国家给予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契机,对30多家企业实施增资减债、兼并、破产,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97.72%,失业保险参保率95.36%,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84%;实行由社会保险机构定点医院挂钩服务。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人口过快增长有所控制,2000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5年的15.21‰降为8.66‰;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卫生、体育、旅游和劳动等。
社会事业均比"八五"时期有较大发展。
赤坎区和霞山区。
发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商业贸易、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电力、电器机械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功能和辐射能力。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成为我市经济发展重心,积极发挥带动与示范作用。
应适当扩大开发区的范围。
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要加强与大西南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丰富和深水岸线长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工业、高科技海水养殖业、滨海旅游业以及仓储业。
麻章区及坡头区。
加强工业开发区及城区市政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设备安装制造、桨纸、饲料、家用电器、建材、农产品加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旅游业和花卉业、"菜篮子"工程等城郊型农业。
加快农副产品等各类批发市场建设。
包括徐闻县、雷州市及遂溪县南部。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水治旱步伐,从当地资源、经济基础出发,选准一些产业、产品和项目进行突破,改变产业单一的局面。
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旅游带。
努力提高海水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的水平。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切实提高制糖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综合利用水平,适度发展新兽药等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发展以雷州历史文化名城和徐闻"海上丝绸"之路为品牌的滨海旅游业。
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包括吴川、廉江两市和遂溪县北部。
改造提高建材、家用电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优质水果、海水养殖为主的"三高"农业,进一步发展建筑业的承包外地建筑工程。
加快小城镇建设,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承接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的转移。
发展滨海旅游业。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扩大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和企业领导人年薪试点工作。
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认真搞好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清理整顿乱摊派、乱收费问题,规范有关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
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增加服务性消费;增加城乡居民居住面积,提高住房和环境质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计算机、轿车进入家庭,提高电话普及率;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努力扩大劳动就业。
努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结合我市经济结构调整,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公共服务业、社区和家庭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继续依法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覆盖面,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城镇所有劳动者,适时启动女工生育保险,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基金收缴率达95%,养老基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统筹水平保障安全生产。
各类伤亡事故大幅度减少,企业职工千人死亡率和千人重伤率分别比"九五"期间下降10%和5%。
切实解决特困群众和弱质群体的困难。
进一步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别要重视解决特困群众和弱质群体在子女上学、医疗、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继续抓好扶贫工作。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贫与发展生产相结合。
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水库移民区、贫困海岛地区、山区乡镇、苦旱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集体经济。
总的来看,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持续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总体符合预期,但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工业发展后劲仍需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工业发展加快,主要靠原有企业恢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拉动,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较少,6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7家,仅比去年底增加5家。
此外,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2%,比去年同期降低18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实际增速放缓。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增长18.0% ,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5.7%,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速回落了6.3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由于去年一揽子刺激消费政策使部分消费需求提前释放,今年促进消费的政策效应有所减弱,部分刺激消费的优惠政策甚至取消,导致消费预期和消费意愿降低,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加36.2%,远远高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说明居民的储蓄意愿远大于消费意愿。
加上财富效应减弱,股市大幅下挫造成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
此外,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依然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的有效扩大。
三是节能降耗压力加大。
上半年随着全市工业生产回升,尤其是电力、化工业的迅速回暖,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达197.9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8%,能耗增长速度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4.9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4.2%。
从行业能耗消费结构看,主要集中于电力、农副食品加工业、石油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五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的九成。
这五大行业正是工业快速回升的主要动力,其能源消耗迅速增长,显示我市节能降耗压力正在加大。
四是外经贸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
今年以来,我市外经贸的较快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基础上的恢复性增长,尚未恢复到2011年同期水平,尤其是实际利用外资数只相当于2011年同期8766万美元的21.0%,形势非常严峻。
下半年,出口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贸易保护加剧等因素,都将影响外贸出口和吸收外资的持续稳定增长。
总得来说我们要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入手,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认真落实城乡教育一体化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资源的均衡配置。
全力抓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努力把校舍安全工程建成最优质、最安全的民生工程。
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完善相关设施,为学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保持就业稳定增长。
完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广泛开展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能力,保持就业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