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0·株洲质检)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
ABCD解析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故A 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故B 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故C 错误。
答案 D2.(2011·乐清模拟)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H 2O 的电子式为H+[··O ······H]- B .4 ℃时,纯水的pH =7C .D 162O 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2倍D .273 K 、101 kPa ,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d (气态)>d (液态)>d (固态)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水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容。
A 项,水是共价化合物,其分子的电子式为H ··O ······H ;B 项,25℃时,纯水的pH =7;C 项,一个D 162O 分子中,其质量数为20,质子数为10;D 项,在此条件下,由于冰中的水分子之间最大程度地形成氢键,使冰中水分子间平均距离比液态水中水分子间平均距离大,反映宏观现象上,冰可以浮在水面上,即d (固态)>d (液态)。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 项。
答案 C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 L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 AB.1 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 AC.在反应5I-+IO-3+6H+===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 L乙烯中C—H键数为4N A解析本题主要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22.4 L·mol-1的正确使用,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
A项,无论NH+4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氮原子数为0.2 N A;B项,1 mol羟基中有9N A个电子;C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5N A个电子;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V m不为22.4 L·mol-1。
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项。
答案 A4.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谁过量都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偏铝酸钠溶液和盐酸B.磷酸二氢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C.苯酚钠溶液和二氧化碳D.硝酸银溶液和氨水解析A项,盐酸过量和偏铝酸钠过量时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O-2+4H+===Al3++2H2O,H2O+H++AlO-2===Al(OH)3↓;B项,磷酸二氢钠过量和石灰水过量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H2PO-4+Ca2++2OH-===CaHPO4↓+HPO2-4+2H2O,2H2PO-4+3Ca2++4OH-===Ca3(PO4)2↓+4H2O;C项,无论哪种物质过量,离子方程式均为;D项,硝酸银溶液过量和氨水过量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Ag++2NH3·H2O===Ag2O↓+2NH+4+H2O,Ag++2NH3·H2O===[Ag(NH3)2]++2H2O。
答案 C5.(2010·沈阳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温度20 ℃50 ℃A的溶解度35.7 g 46.4 gB的溶解度31.6 g 108 gA.若A中混有少量的BB.上述两种盐在相同温度下配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可能相同C.氯化钠溶液、水等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D.在Fe(OH)3胶体中滴加少量H2SO4溶液将有沉淀产生解析 本题易误选A ,根据溶解度数据可知,若A 中混有少量的B ,可采用蒸发溶剂法提纯A ;若B 中混有少量的A ,则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B ;从溶解度数据还可发现,A 和B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即在某一温度下A 和B 的溶解度相同,因此选项B 错;分散系包括分散质和分散剂,因此水不是分散系,选项C 错;向Fe(OH)3胶体中滴加H 2SO 4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选项D 正确。
答案 D6.(2010·洛阳质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航天飞船中的某些系统采用固体燃料作动力,其反应方程式为:2NH 4ClO 4=====△N 2↑+4H 2O +Cl 2↑+2O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高氯酸铵分解时会转移14 mol 电子B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1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该反应是熵增加的化学反应解析 由题中化学方程式知该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为N 2和O 2,还原产物是Cl 2;1 mol 高氯酸铵分解转移7 mol 电子。
答案 A7.在pH =1的某溶液中,可能存在NO -3、I -、Fe 3+中的一种或两种,向该溶液中滴入Br 2,单质Br 2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里,上述三种离子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 )。
A .NO -3、Fe 3+B .只有I -C .I -、Fe 3+D .只有NO -3解析 pH =1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NO -3、Fe 3+在强酸性环境中都是强氧化剂,滴入Br 2,单质Br 2被还原,说明一定存在还原剂,故一定存在的离子为I -。
答案 B8.(广东理综,3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HNO 3反应:Fe +2H +===Fe 2++H 2↑B .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 -3+OH -===CO 2↑+H 2O C .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Ca 2++CO 2-3===CaCO 3↓D .CuSO 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Cu 2++SO 2-4+2OH -+Ba 2+===BaSO 4↓+Cu(OH)2↓解析 铁与稀HNO 3反应不产生H 2,而是NO 气体,且Fe 2+被氧化生成Fe 3+,A 项错;HCO -3与OH -反应生成CO 2-3,而不是CO 2,B 项错;碳酸氢钾电离只能写成HCO -3,而不可写成CO 2-3,C 项错;D 项,生成两种沉淀,正确。
答案 D9.(2010·重庆理综,12)已知H 2(g)+Br 2(l)===2HBr(g) ΔH =-72 kJ·mol -1,蒸发1 mol Br 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 ,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A .404B .260C .230D .200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H 2(g)+Br 2(l)===2HBr(g) ΔH =-72 kJ·mol -1① Br 2(l)===Br 2(g) ΔH ′=+30 kJ·mol -1②由盖斯定律知:①-②可得H 2(g)+Br 2(g)===2HBr(g) ΔH ″=-102 kJ·mol -1,故-102 kJ·mol -1=436 kJ·mol -1+a kJ·mol -1-2×369 kJ·mol -1,所以a =200。
答案 D10.(山东理综,13)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明矾[KAl(SO 4)2·12H 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C .浓H 2SO 4有强氧化性,不能与Cu 发生剧烈反应D .将SO 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 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解析 KAl(SO 4)2·12H 2O 电离出的Al 3+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A 正确;金刚石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 错误;浓H 2SO 4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与Cu 剧烈反应,C 错误;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能复原;SO 2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能恢复原来颜色,D 错误。
答案 A1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 2(g)===CO 2(g) ΔH 1 C(s)+12O 2(g)===CO(g) ΔH 2②S(s)+O 2(g)===SO 2(g) ΔH 3 S(g)+O 2(g)===SO 2(g) ΔH 4 ③H 2(g)+12O 2(g)===H 2O(l) ΔH 52H 2(g)+O 2(g)===2H 2O(l) ΔH 6 ④CaCO 3(s)===CaO(s)+CO 2(g) ΔH 7 CaO(s)+H 2O(l)===Ca(OH)2(s) Δ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解析 首先要知道,在比较ΔH 的大小时是带符号比较的。
在①中,前者完全燃烧,而后者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前者多,放热时ΔH 为负值,故后者大。
在②中,前者是固态硫燃烧,后者是气态硫燃烧,气态硫所含有的能量较高,所以放出的热量后者多,放热时ΔH 为负值,故前者大。
在③中,前者是1 mol H 2燃烧,后者是2 mol H 2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后者的多,则ΔH 前者大于后者。
在④中,前者是一个吸热反应,而后者是一个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为正,放热反应为负,则前者大于后者。
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C 。
答案 C12.(2010·上海卷)据报道,在300 ℃、70 MPa 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 2(g)+6H 2(g)CH 3CH 2OH(g)+3H 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使用Cu —Zn —Fe 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 .由反应需在300 ℃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 .充入大量CO 2气体可提高H 2的转化率D .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 3CH 2OH 和H 2O 可提高CO 2和H 2的利用率解析 此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
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也就是提高了生产效率,A 对;反应需在300 ℃进行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B 错;充入大量CO 2气体,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 2的转化率,C 对;从平衡混合物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 2和H 2的转化率,D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