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1 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共和国和魏玛宪法、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参照导学提纲的知识体系,学会按照历史概念的要素组成来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列问题的思考分析,学会从整体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同类问题的比较,掌握分析、认识问题的角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德国统一和统一后历史发展状况的学习,了解历史传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双重影响,认识改革和革命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增强从历史中感悟现实的意识,明确历史发展的方向。

重点知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知识:德意志国家具有浓厚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探究活动:法国共和制政体是怎样确立的?
问题思考:
1、推动德意志完成统一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说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这对德意志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2、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你同意这一结论吗?为什么?
3、比较法国总统制共和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体系和基础知识的落实: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德意志建立
①前提——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背景
经济发展的要求: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但是,会议(1814—1815年)根据“ ”原则所造成的局面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障碍。

b.人民渴望统一: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就提出了的主张。

c.统一的中坚力量和中心人物出现: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成为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大的邦,有能力完成统一;而其首相则制定了“ ”,积极推进德意志的统一。

B.统一过程: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的运筹下,先后发动三次,完成了统一。

C.统一的影响:统一不仅解决了德意志的问题,也是一场结束的革命。

但它保留了普鲁士的传统。

②建立:年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宣告成立。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①存在时间:年至德国战败,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为第一帝国)。

②政治特点:
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年颁布了带有色彩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

和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议会只有参与制定和的权力。

B.强烈的军国主义传统:德意志帝国加强王国的特色,在帝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使德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反复
发展——魏玛共和国建立
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覆灭。

②建立:年月,德国颁布新宪法,建立,史称“ ”。

③特点:德国人民享受到一些;但没有摧毁和的基础,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薄弱。

反复——法西斯专政建立
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受到严厉制裁,产生了强烈的情绪。

在20世纪30年代冲击下,这种情绪抬头。

②建立:以为首的党法西斯势力乘机笼络人民,于年夺取政权,逐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③启示:在影响深远的国家,要建立民主共和,必须进行。

知识运用
1、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

这个事的实质是A.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为近代化扫清障碍
C.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上题中德国人完成的这个事是指(从上题的选项中选出)
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后建立了
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资产阶级专政
C.地主阶级专政D.军事独裁专政
维也纳会议所坚持的“正统”原则是指
民族自决B.封建割据C.封建专制D.维持原状
5.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封建专制B.封建割据C.军国主义D.自由主义
造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主要原因是
普鲁士国王操纵宪法的制定B.普鲁士具有专制主义传统
C.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各项由选举产生的是
皇帝B.首相C.联邦议会D.帝国国会
下列对“魏玛共和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人民享有一些民主自由B.摧毁了旧帝国军国主义的基础
C.保留了旧帝国专制主义的基础D.是一个“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