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①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 无迹。
②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 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众服为确论。
③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断欤?
1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⑶阅十余岁( )
13.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
古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1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B. C. 一老河兵闻之 D.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答案:
(二) 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
13. 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4. D
15. 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 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 曳铁钯,寻十余里,
⑵山门圮于河( ⑷但知其一(
(4分)
) ) )
当求之于上流 其反激之力
今义:( 今义:(
据理臆断()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3 )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
楚有祠者,赐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
蛇,先成者饮酒。
”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
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1 )引酒且饮之引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运用
1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面的广告语有没有毛病?试作分析。
(1 )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同一个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请你举一个例子,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园地]
(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2)事物的道理物理学
(3 )只但是
4. D
5.(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6.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
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
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7.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二、能力迁移
8.(1)拿,端将要(2)本来(3)最终失
去
9. C
10.(1)请在地上画蛇,先画成蛇的人饮酒。
(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11.画蛇添足
12.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三、创新运用
13.(1)前后互相矛盾,既说不收礼,又说收脑白金。
(2)“特别”是指某种情况,“任何”指所有情况,两者互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