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比较

经典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比较

第2章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教学重点1 •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工作电压、基本连接方式和电流分配关系。

2 •熟练掌握晶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共发射极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主要参 数及温度对参数的影响。

3•了解MOS 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教学难点1 •晶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2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学时分配序号内 容 学时1 2.1晶体三极管 42 2.2场效应管43 本章小结与习题4本章总课时82.1晶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利用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的电流控制型器件。

特点:管内有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2.1.1三极管的结构、分类和符号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1 •三极管的外形:如图 2.1.1所示。

2 •特点:有三个电极,故称三极管。

3•三极管的结构:如图2.1.2所示。

晶体三极管有三个区一一发射区、 基区、集电区;两个PN 结一一发射结(BE 结)、集 电结(BC 结);三个电极一一发射极 e ( E )、基极图2.1.2三极管的结构图图2.1.1三极管外形雄対箱革极集电姑坯射纬UK 堆电紬b(B)和集电极c(C);两种类型一一PNP 型管和NPN 型管。

工艺要求:发射区掺杂浓度较大;基区很薄且掺杂最少;集电区比发射区体积大且掺杂少。

二、 晶体三极管的符号 晶体三极管的符号如图 2.1.3所示。

箭头:表示发射结加正向电压时的电流方向。

文字符号:V三、 晶体三极管的分类1 .三极管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内部结构分:有 NPN 型和PNP 型管; 按工作频率分:有低频和高频管; 按功率分:有小功率和大功率管; 按用途分:有普通管和开关管; 按半导体材料分:有锗管和硅管等等。

2 .国产三极管命名法:见《电子线路》 P 249附录二。

例如:3DG 表示高频小功率 NPN 型硅三极管;3CG 表示高频小功率 PNP 型硅三极 管;3AK 表示PNP 型开关锗三极管等。

2.1.2三极管的工作电压和基本连接方式一、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电压 三极管的基本作用是放大电信号; 工作在放大状态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加反向电压。

如图2.1.4所示:V 为三极管,G C 为集电极电源,G B 为基极电源,又称偏置电源, R b 为基极电阻,R c 为集电极电阻。

二、晶体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基本连接方式如图2.1.5所示,晶体三极管有三种基本连接方式: 共发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接法。

最常用的是共发射极接法。

但八PIS 型 (b) 型 图2.1.3三极管符号图2.1.4 三极管电源的接法2.1.3三极管内电流的分配和放大作用一、电流分配关系 动画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测量电路如图2.1.6所示:调节电位器 R P ,测得发 射极电流I E 、基极电流I B 和集电极电流I C 的对应数据 如表2.1.1所示。

何状发射极接法 巾)共恳扱按法 心戏集収规接法图2.1.5 三极管在电路中的三种基本联接方式I B /mA-0.001 0 0.01 0.02 0.03 0.04 0.05 I c /mA 0.001 0.01 0.56 1.14 1.74 2.33 2.91 k/mA 0 0.01 0.57 1.161.772.372.96表 2.1.1 由表2.1.1可见,三极管中电流分配关系如下: I E = I C +1 B 因I B 很小,贝U (2.1.1)I C : I E 说明: 1 . I E =0 时,I c _ _ I B = I CBO 。

I CBO 称为集电极 -------------------- 基极反向饱和电流, 见图2.1.7(a)。

一般I CBO 很小,与温度有关。

2.咕=0 时,I c =丨 E =I CEO 。

I CEO 称为集电极一一发射极反向电流,又 叫穿透电流,见图 2.1.7(b)。

I CEO 越小,三极管温度稳定性越好。

硅管 的温度稳定性比锗管好。

二、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动画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由表2.1.1得出玉 0.58 mAI B 一 0.01 mA结论:L 群£ !!■ ■图2.1.7 I CBO 和I CEO 示意图1 •三极管有电流放大作用一一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引起集电极电流I C较大变化。

2.交流电流放大系数一:一一表示三极管放大交流电流的能力二土(2.1.3)应B3.直流电流放大系数――表示三极管放大直流电流的能力4.通常,『-■: I-',所以l c =了4可表示为l c =曰 B 考虑IcEO,则1 C = ■ 1 B 1 CEO(2.1.6)2.1.4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一、共发射极输入特性曲线动画三极管的输入特性输入特性曲线:集射极之间的电压V CE一定时, 发射结电压V BE 与基极电流I B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1.9所示。

由图可见:1.当V CE _2V时,特性曲线基本重合。

2 .当V BE很小时,I B等于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3.当V BE大于门槛电压(硅管约0.5 V ,锗管约0.2 V)时,I B逐渐增大,三极管开始导通。

4 .三极管导通后,V BE基本不变。

硅管约为0.7 V,锗管约为0.3 V,称为三极管的导通电压。

5.V BE与I B成非线性关系。

二、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动画三极管的输出特性输出特性曲线:基极电流I B一定时,集、射极之间的电压V CE 与集电极电流I c的关系曲线,如图2.1.10 所示。

由图可见: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三个工作区。

1.截止区条件:发射结反偏或两端电压为零。

特点:I B =0, I c =I CEO。

2.饱和区条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正偏。

特点:V CE =V CES。

(2.1.4)(2.1.5)f ll图2.1.9 共发射极输入特性曲线图2.1.10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V CES称为饱和管压降,小功率硅管约0.3 V,锗管约为0.1 V。

3.放大区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特点:I C受I B控制,即%二I B。

在放大状态,当I B一定时,I c不随V CE变化,即放大状态的三极管具有恒流特性。

2.1.5三极管主要参数三极管的参数是表征管子的性能和适用范围的参考数据。

一、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1.直流放大系数「。

2.交流放大系数1。

电流放大系数一般在10 ~ 100之间。

太小,放大能力弱,太大易使管子性能不稳定。

一般取30、80为宜。

二、极间反向饱和电流1.集电极----- 基极反向饱和电流I CBO。

2.集电极---- 发射极反向饱和电流I CEO。

I CEO=(1 -:)I CBO(2.1.7)反向饱和电流随温度增加而增加,是管子工作状态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因此,常把它作为判断管子性能的重要依据。

硅管反向饱和电流远小于锗管,在温度变化范围大的工作环境应选用硅管。

三、极限参数1.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 CM三极管工作时,当集电极电流超过I C M时,管子性能将显著下降,并有可能烧坏管子。

2.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 CM当管子集电结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乘积超过此值时,管子性能变坏或烧毁。

3.集电极--- 发射极间反向击穿电压V(BR)CEO管子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最大允许电压。

当电压越过此值时,管子将发生电压击穿,若电击穿导致热击穿会损坏管子。

2.1.6三极管的简单测试一、硅管或锗管的判别判别电路如图2.1.11所示。

当V =0.6、0.7V时,为硅管;当V =0.1 •-0.3V时,为锗管。

图2.1.11判别硅管和锗管的测试电路图2.1.12 估测:的电路二、 估计比较1的大小NPN 管估测电路如图 2.1.12所示。

万用表设置在 R 1k 「挡,测量并比较开关 S 断开和接通时的电阻值。

前后两个读数相差越大,说明管子的[越高,即电流放大能力越大。

估测PNP 管时,将万用表两只表笔对换位置。

三、 估测I CEONPN 管估测电路如图2.1.13所示。

所测阻值越大,说 明管子的I CEO 越小。

若阻值无穷大,三极管开路;若阻值 为零,三极管短路。

测PNP 型管时,红、黑表笔对调,方法同前。

四、 NPN 管型和PNP 管型的判断 将万用表设置在R 1]或R 100门挡,用黑表笔和任一管脚相接(假设它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和另外两个管脚相 接,如果测得两个阻值都很小,则 黑表笔所连接的就是基极,而且是 NPN 型的管子。

如图 2.1.14(a)所 示。

如果按上述方法测得的结果均 为高阻值,则黑表笔所连接的是PNP 管的基极。

如图 2.1.14(b)所示。

五、e 、b 、c 三个管脚的判断 首先确定三极管的基极和管型,然后采用估测"直的方法判断c 、e 极。

方法是先假定一个待定电极为集电极 (另一个假定为发射极)接入电路,记下欧姆表的摆动幅度,然 后再把两个待定电极对调一下接入电路,并记下欧姆表的摆动幅度。

摆动幅度大的一次,黑表笔所连接的管脚是集电极c ,红表笔所连接的管脚为发射极 e ,如图2.1.12所示。

测PNP 管时,只要把图 2.1.12电路中红、黑表笔对调位置,仍照上述方法测试。

2.2场效应管场效应管:是利用输入电压产生的电场效应控制输出电流的电压控制型器件。

特点:管子内部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称为单极型晶体三极管。

2.2.1结型场效应管一、结构和符号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符号如图2.2.1所示;P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如图 2.2.2所示。

特点:由两个 PN 结和一个导电沟道所组成。

三个电极分别为源极 S 、漏极D 和栅极G 。

漏极和源极具有互换性。

图2.1.13G O 的估测红笔工作条件:两个 PN 结加反向电压。

、工作原理动画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当栅源电压V GS 向负值方向变化时,漏极电流I D 逐渐减小;当栅源电压 V GS -V P 时,漏极电流I D -0 , V P 称为夹断电压。

2.输出特性曲线表示在栅源电压一定条件下,漏极电流与漏源电压之间的关系。

如图(1) 可调电阻区(图中I 区)图2.2.1 .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以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原理电路如图2.2.3所示。

工作原理如下:G DS 0 ; G GS :::0。

在漏源电压V DS 不变条件下,改 变栅源电压V GS ,通过PN 结的变化,控制沟道宽窄,即 沟道电阻的大小,从而控制漏极电流I D 。

结论:1 .结型场效应管是一个电压控制电流的电压控制 型器件。

2.输入电阻很大。

一般可达107、108。

三、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和跨导1 •转移特性曲线反映栅源电压 V GS 对漏极电流I D 的控制作用。

如图 2.2.5所示,若漏源电压一定: 当栅源电压V GS =0时,漏极电流1D = 1DSS ,1DSS 称为饱和漏极电流;环丿图2. 2. 6结型场效应管的输岀特性曲线2.2.6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