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本章重点:1.掌握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城市交通的分类。
3.掌握城市道路分类。
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概念本节重点掌握交通,城市综合交通,以及城市交通的概念和三者之间的区分。
第二节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发展1.了解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发展历程。
2.掌握发展历程当中的几个基本经典理论。
第三节现代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思考1.掌握规划思想的变革2.掌握现代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发展战略第四节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了解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2.了解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3.掌握解决交通问题的基本对策第五节城市交通分类1.掌握城市交通的分类第六节城市道路分类1.掌握按照设计规的城市道路分类2.了解道路功能特点以及按照其他方式的分类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基本概念1.1、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通常的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
1.2、城市综合交通所谓城市综合交通:即是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1. 按地域关系: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2. 按形式:地上、地下、路面、轨道、水上交通等3. 按运输性质: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4. 按交通位置:道路上的交通和道路外的交通5. 按交通性质与交通方式进行分类:(1)城市对外交通(2)城市交通(3)城市公共交通(4)城市交通系统1.3、城市道路1)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2)联系城市各个组成部分3)城市结构布局骨架4)安排绿化、排水等的主要空间第二节: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发展2.1、中国古代的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原始社会后期至商周的“井田制”道路交通《周礼》:周代,耕地、沟、道路、居住地同时规划,径,畛、涂道、路五级道路担负不同的交通,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方格网道路系统。
◆(2)奴隶制和封建社会城市的道路交通井田规划思想得到延续:(经涂,纬涂、环涂、野涂)如下:周王城道路系统规划图➢“营国制度”突破:政治职能兼具经济职能:如下:北宋东京汴梁道路系统规划图(1)对比概括来说:营国制度影响,集中封闭的城市布局方式,城市道路呈现集中式的布置,通达性不够,城乡道路基本以城门为分界点和连接点。
●井田方格基础上,出现丁字交叉和斜街●出现繁华的商业街道●城市水系与道路网结合2.2、近现代城市的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资本主义初期的探索◆承袭了古典欧洲以广场为核心的规划手法,修建宽阔笔直的大街,在城市中心设立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设施,如交易所,税务,邮电等◆这些改造仅仅限于中心街区,贫困居民从中心迁移,新的恶化出现。
(2)现代城市规划运动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建立新型的城市结构形态的规划方案和理论。
➢邻里单位:第一,以邻里单位为细胞来组织居住区。
第二,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
➢扩大街坊:提出把城市主、次干路同地方支路分开,在城市中开辟容量高,速度快的干路,划出大街坊,干路上设置少量的交叉口以允许和限制交通进入大街坊的地方支路,街坊有自己的地方性商业服务设施,还可以组织部的步行道路系统,这样既保证了城市干路交通的畅通,又可使居住区部不受干扰。
➢立体交通:提出在不同平面把人行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
➢树枝状道路系统:有机疏散理论:含义就是要像人的机体一样有生命地疏散过于拥挤的城市。
成组成团地组织城市生活。
按照有机疏散的原则.城市以邻里单位组成居住区的“细胞”,以树枝状道路系统为骨架,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布置,集中工业区安排在交通干线附近.无害工业可靠邻里单位就近布置,城市各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关系。
第三节:现代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思考3.1、规划思想的更新◆城市用地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相结合的新思想方法。
◆从规划布局着手解决问题。
◆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通分流思想。
3.2、城市道路系统结构的更新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城市步行系统。
3.3、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4、城市交通规划学的产生与发展3.5、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框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若干思想包含:1与城市布局用地结合2低效能运作与交通发展趋势着手3 可持续发展相结合4不同城市交通模式5 理顺不同道路等级,道路性质关系6客运系统落实客运枢纽建设7注重货运交通系统建设8 制定新形势下交通政策3.6、城市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第四节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4.1、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科学的看待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与交通拥挤问题◆城市交通的机动化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交通拥挤不是洪水猛兽,并不可怕4.2、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居民交通意识问题4.3、交通对策◆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
◆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换◆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结构◆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4.4、解决的基本思路◆从交通“源”入手,减少交通出行量和出行距离。
◆集中分散相结合,合理组织各类交通◆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化第五节城市交通的分类5.1、城市交通客运交通:客运交通:货运交通:与城市道路相对应的是公路,公路一般分为:(1)高度公路(2)一般公路第六节城市道路的分类6.1城市道路按照国标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6.2城市道路道路功能的分类:6.3城市道路按照交通目的分类:城市道路:1:疏散性道路:1):城市快速路2): 交通性主干路2: 服务性道路:1) 生活性主干路2) 生活性次干路3) 生活性支路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本章重点:1.掌握交通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2.掌握交通流理论的基本参数及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3.掌握交通调查分析的基本方法4.掌握交通规划的四个基本阶段,以及综合的四阶段法。
第一节交通因素1.掌握交通的四个影响因素2.了解四个基本因素的影响特性第二节交通流理论1.掌握机动车交通的三参数2. 掌握机动车交通的三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3.了解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的交通特性第三节交通调查分析1.掌握交通量调查2.掌握OD调查3.了解货运调查第四节交通规划方法1.掌握交通规划四阶段法2.分别重点掌握各个阶段的方法的涵义概述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础工作。
城市交通规划要对城市现状道路交通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定量研究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分布,进而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定实施计划,包括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系统、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容。
过去的交通规划仅仅依据调查得到的现状交通量及其分布,采用增长系数的方法,预测将来的交通量及其分布。
20世纪50年代开始认识到交通需要和土地使用动态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20世纪70年代又进一步认识到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新的科学方法把城市交通系统的确定同城市规划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以交通调查和分析作为研究交通规律的手段,以土地使用动态为依据,进行未来交通分布和分配的预测。
第一节交通因素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1.1、用地1. 是交通产生的源和泽2. 不同性质用地确定不同交通生成指标。
1.2、人活动特性: 1. 出行目的2. 出行方式3. 平均出行距离4. 日平均出行次数1.3、车活动特性: 1. 车辆保有量2. 出行率3. 空驶率4. 平均出行距离5. 车流速度密度流量1.4、路活动特性:1. 路段2. 交叉口第二节交通流理论2.1、机动车交通机动车速度、流量和密度的关系D:车流密度空间平均行驶速度Q:车流量即道路上的服务流量,其最大值为道理容量C◆机动车速度、流量和密度的关系◆机动车道路容量以及服务水平分级机动车道路容量:道路上的服务流量的最大值分级:A:自由状态车流B:稳定状态车流C:稳定状态车流D:车流趋向不稳定E:不稳定状态车流F:阻泄状态车流2.2、自行车交通自行车交通特点速度车道宽度与通行能力自行车道路服务水平及行驶状态2.3、步行交通人与人的间隔距离步行流量、速度、密度和人均步行面积关系服务水平步行环境通行能力计算人与人的间隔距离步行流量、速度、密度和人均步行面积关系服务水平步行环境通行能力计算第三节:交通调查分析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调查,可以摸清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布状况,以及城市交通的产生、分布、运行规律以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空间分布(2)交通量时间分布(3)交叉口流量流向分布3.2、OD调查(1)交通区的划分(2)居民出行调查(3)货运调查第四节:交通规划方法四阶段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出行分配4.1、出行生成从现状交通调查中得到现状出行生成与规划原始资料用地因素之间的关系,假定这些关系在将来也是可靠的,而且土地使用和社会经济因素未来情况是可以推测的,就可以借此估计将来交通系统中的出行量。
(1)先把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划分为不同的出行方式,然后进行出行分布工作。
◆(2)先进行人流总出行量的预测和分布,然后划分出行方式。
4.2、出行分布增长系数法:(1)常系数法(2)平均系数法(3)弗拉塔法◆(4)弗斯法综合分布模型法:(1)重力模型法(2)介入机会模型(3)竞争机会模型4.3、出行方式划分(1)零一分配法零一分配法又称或全或无分配法,其基本假设是:两个交通区(在交通网络上为两个点)之间有两条活着两条以上的道路相连,选择一条距离最短,出行时间最少的路,把全部交通量分配在这个路上,其余道路均不承担交通量。
这种方法简便易算,但是绝对化,与实际交通状况相差较大。
(1)零一分配法(2)转移曲线分配法(3)多路线按比例分配法1)确定合理路线一条合理的路径就是当交通从一个节点到另外一个节点前进时,距离发点更远的一条线路是有效的,如果每一路段的初始节点比最后的节点更接近于起点。
2)如果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路线符合上述条件,则均有机会参加交通分配。
3)计算路段交通量4)汇总叠加各路段交通量,画出道路网双向交通流量图。
第三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本章重点:1.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2. 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技术方法:包括空间布置,专用道路系统的恶空间布置3.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思路4.了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设计要求5.掌握城市道路系统容量估算的计算方法第一节概述1.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和程序2.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指标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1.重点掌握城市道路网的类型2.掌握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分工和功能分工3.掌握各级道路之间的衔接4.了解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枢纽布置第三节专用道路系统空间布置1.重点掌握自行车道路系统的布置特点2.掌握步行道路系统的布置特点3.掌握居住区部道路系统的布置特点4.重点掌握停车设施道路系统的布置特点第四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思路与评析1.了解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2.了解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评析重点第五节城市道路景观设计1.了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第六节城市道路系统的容量估算1.掌握城市道路系统容量估算的计算方法第一节概述影响城市道路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3.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1)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