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私人产品私人产品是指在均衡状态下,设X i 是第i 种商品的总供给,X i h 是消费者h 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如果有∑=hi h i X X ,也就是说某人消费增加一个单位必然会使他人的消费减少一个单位,则该种商品属于私人产品。
私人产品有下列两个特征。
第一,竞争性消费。
所谓竞争性消费是指消费某种私人产品的个人必须支付既定的(不受单个消费者影响的)价格,或者他愿意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进行支付以取得对该产品的消费权。
那么,无法或者不愿意按照现行市场价进行支付的个人就被排斥在外,不得不放弃对该产品的消费。
第二,排他性消费。
所谓排他性消费是指获得某种私人产品消费权的个人,便拥有了对该产品的唯一享受权,即其他人不能同时再消费这一产品。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在均衡状态下,如果X i 是第i 种商品的总供给,X i h 是消费者h 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如果有i h i X X =,即每个人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它人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减少。
则称该种商品为公共产品。
和私人产品不同,公共产品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如最典型的公共产品电视节目,电视台提供多少电视节目,在信号可接收范围内的每个消费者就能接收多少电视节目。
一个人的消费完全不影响另一个人的消费。
免费搭乘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Hotelling-Downs 模型Hotelling-Downs 模型假定:在两党竞争情况下,理性经济人“范示”所塑造的候选人的目标是赢得尽可能多的选票数——“各党派为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而赢得选举”;选民的偏好可以用单一维度表示,选民偏好的分布是单峰的、对称的;不存在弃权——所有人都投票支持最接近于自己偏好位置的候选人。
这样,每个候选人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选票数必然走向中位数选民所偏爱的位置。
说明直接民主制下的中间投票人定理在这里仍然成立,用一种代表制来代替一种直接全民选举将不会对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两者都只是反映中间投票人的偏好。
二、判断题1.F2.T3.F4.F5.T6.T7.F8.T三、不定项选择1.AC2.B3.ABCD4.AD5.AB6.ABC四、简答与论述题1.假设4/1,=Ax G MRS ,2/1,=Bx G MRS ,1,=x G MRT ,简要说明此时减少公共产品的供给会产生帕累托效率改进。
假设4/1,=A x G MRS ,2/1,=Bx G MRS ,1,=x G MRT ,这时Bx G A x G x G MRS MRS MRT ,,,+>,此时容易证明,减少公共产品的供给会产生帕累托效率改进。
1,=x G MRT 意味少生产1单位的公共产品会增加1个单位的私人产品的供给,而4/1,=A x G MRS 表示消费者A 少消费1个单位的公共产品只需要多消费1/4个单位的私人产品就可以补偿,2/1,=B x G MRS 表示消费者B 少消费1个单位的公共产品只需要多消费1/2个单位的私人产品就可以补偿。
这样如果我们少生产1单位的公共产品而多生产1个单位的私人产品,1/4用于补偿消费者A ,1/2用于补偿消费者B ,还余下1/4的私人产品。
余下1/4的私人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中均分,两个人的境况都会得以改善。
2.举例说明“克拉克税”理论。
以邻里合作安装一盏路灯为例,假定路灯的成本已知为100$,V i 表示第i 个人对路灯的效用评价。
如果$1001≥∑=mi i V ,说明此时安灯“有效”。
如果让每个人负担的成本与他对安灯的效用评价成正比,这时人们会隐瞒自已的真实评价。
如果我们采取另一种方法,事先固定每个人所要分担的成本Ci ,则第i 个人的效用净值:n i =V i -C i当∑>ii n 0时,安灯有效。
但这一决策机制可能导致的问题是:它包含着一种夸大真实评价的刺激,如果你对“安灯”的评价略高于你负担的成本,你为了保证“结果是安灯”可能故意夸大你的效用评价。
这样即可以保证安灯,又不会增加你的成本。
解决的办法是对“关键人物”课税,为此首先定义“关键人物”。
如果有∑≠>mji ni 0(或<0),且∑=<mi ni 10(或>0),(1≤j ≤m ),则称j 为关键人物。
此时,j 给其他人施加的总损害为:∑≠=ji i j n H (当∑≠ji i n >0 时)或∑≠-=ji j ni H (当∑≠<ji ni 0时)为了鼓励每个人的“讲真话”,必须让他面对他的决策的“真实社会成本”,对关键人物课税:∑≠ji Si(S i 可以是也可以不是i 的真实效用净值n i )。
克拉克税的机制在于:分析每个人提高或压低效用评价可能产生结果,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真实显示自己的偏好是上策。
3.简要阐释“林达尔均衡”理论。
答案要点: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力的最佳水平。
这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认为公共产品价格并非取决于某些政治选择机制和强制性税收,恰恰相反,每个人都面临着根据自己意愿确定的价格,并均可按照这种价格购买公共产品总量。
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价格使每个人需要的公用产品量相同,并与应该提供的公用产品量保持一致。
因为每个人购买并消费了公用产品的总产量,按照这些价格的供给恰好就是各个个人支付价格的总和。
林达尔均衡使人们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问题取得了一致,即分摊的成本与边际收益成比例。
总之,林达尔均衡指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成本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并实现讨价还价的均衡。
林达尔通过一个新的定价方法来建立起一个类似于私人物品竞争性均衡的公共物品的均衡模型,称为林达尔均衡。
在林达尔的均衡中,不是所有消费者面临一个公共的(相同的)价格,而是全部消费者有一个公共的数量;不是总产量在全体消费者之间分配,而是总成本在消费者之间分摊。
因此,要尽量使每个消费者面临的价格符合其对公共物品的真实评价(或偏好)。
这样就使得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正好等于公共物品的总成本。
于是生产的约束条件就变成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林达尔均衡的解就是在正常利润为零的约束条件下,使公共产品的定价采取与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关的方式来确定,即依据每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不同评价,分别确定不同的价格。
4.简要阐释弗农·史密斯的拍卖机制。
弗农·史密斯的拍卖机制需要投票者同时说出税收价格和数量。
假设有n 位投票人,投票人i 给出一个喊价b i 和公共物品数量G i ,其中b i 是i 愿意承担的公共物品的成本份额,Gi 是i 需要的公共物品数量(考虑到bi 份额的成本)。
实际上,i 承担的税收价格是公共物品的总成本c 和其他n —l 位投票人的总出价Bi 之差,即t i G=(c-Bi)G(3-16)其中∑≠=ji j i b B ,且∑==nk k n G G 1/。
如果对所有i ,有 b i =t i ,且G i =G(3-17)即只有当每个投票者愿意承担并诚实地喊出的价格与他的税收价格相匹配,以及每个投票者提出的公共物品数量趋于一致时,该过程才选择一个公共物品数量。
在每次重复这一过程之后,投票者都被告知他们的税收价格和公共物品数量应是多少,方可达到(3-17)式。
如果对于投票者i ,有b i <t i ,即他愿意承担并诚实地喊出的价格达不到他的税收价格,他或者提高他的喊价,或者调整需要的公共物品数量,以达到一个均衡。
只有当所有投票者一致地同意他们的税收价格和公共物品数量,过程才停止。
在均衡点处,(3-17)式得到满足,此时i 的效用可写成: Vi=U i (G)-t i G(3-18)求Vi 对G 的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可以得到最优公共产品数量,此时以货币表示的投票人的净效用达到最大。
dVi/dGi=i U '/n-t i /n=0i U '=t i(3-19)每个投票者使他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等于他的税收价格。
把(3-19)对所有投票者求和,我们得到:cB c t U n i ni iin i i=-==∑∑∑===111)('在弗农·史密斯拍卖机制中,每个投票者承担的税收价格不取决于投票者个人对公共物品的偏好(喊价),而是取决于其他投票者对公共物品偏好(喊价)的总和。
通过这样的方式,拍卖机制诱使每个投票者显示他们的公共物品偏好。
该机制存在使每个人诚实地表明自己偏好的正向激励,因为该机制要求除非所有人一致地同意一个数量和一组税收价格,否则将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5.请评析一致通过规则由于一致通过规则是唯一能确定地导出满足帕累托条件的公共物品数量的规则。
任何议案只要不是在全体一致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纳税份额与公共品的提供数量就不是同时为全体成员所接受的。
该议案的实施对于投反对票的人往往意味着福利损失,如果投票人的判断正确,非一致通过规则就存在着从反对者流向支持者的福利再分配,配置效率和再分配的区别变得模糊了。
正因如此,一致通过规则在公共支出决定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一致通过规则的批评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第一,摸索式地寻找契约曲线上的均衡解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投票人能否接受寻找一致同意的均衡解所导致的时间浪费。
在所讨论的这一例子里,只有两个参与者,在大多数决策中,通常会有许多偏好不相同的成员参与,为使每个人都赞同某一种纳税份额和公共产品数量的方案,往往会产生非常高的决策成本。
一些人在寻找一组帕累托最优赋税额和最优公共产品数量时所造成的时间损失会超过他们的所得。
如果一个人无法确定在不一致规则下他是否受到“剥削”,那么他就很可能更愿意选择非一致通过规则,而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一致性通过。
第二,该程序本身不能避免一致通过规则产生策略性行为的激励。
作为提供公共品的一种可实践的方法, Lindahl 程序假定人们能够笃实地进行投票。
但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 A 知道B 为享受公共物品而愿意承担的最大税收额,A 就会迫使B 去承受那个额度的支出。
A 通过对所有超过tc 的税收额投否决票,A 能迫使B 达到契约曲线的C 点。
这样,得自公共物品的全部利益均由A 所得。
事实上,B 也会有同样的采取谋略的激励。
如果A 、B 都采取谋略行为,林达尔(Lindahl )均衡将很难达成,最终结果取决于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由于每位参与者不得不“试探”对方有无让步的意愿,因此讨价还价会进一步延迟协议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