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PPT讲稿
• 1、构成要素 • 法律关系由三个要素构成——主体、客体
和内容
• (1)法律关系主体:自然人、法人;人
民”、“民族”、“国家”等,也可以成 为特定法律关系的主体。
• (2)法律关系的客体
• 物、智力成果、人身、行为
• (3)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
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 2、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条件 • 法律规范 •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 (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的有机统一
•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要求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
第二章 宪法
• 这一部分总共五节,涉及到宪法的三个部
分的问题
• 一是宪法理论 • 二是宪法制度 • 三是国家赔偿
• 3、法律适用的原则: • (1)法治原则 • (2)平等原则 • (3)独立原则 • (4)责任原则
• (四)法律解释 • 根据解释机关的不同可分为: • 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
• (五)法律监督 • 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 三、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 (一)依法治国的重点:
• (三)宪法的历史发展 • 1、1949年《共同纲领》,不是宪法,起到
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2、1954年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 3、1975年宪法 • 4、1978年宪法 • 5、1982年宪法
• 1、法的本质——法的正式性
•
法的阶级性
•Leabharlann 法的社会性• 2、法的基本特征 • (1)国家意志性 • (2)国家强制性 • (3)明确的规定性 • (4)普遍约束性
• 3、法的规范作用 • (1)指引作用 • (2)评价作用 • (3)预测作用 • (4)强制作用 • (5)教育作用
• (二)法律关系
• 中央 •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 • (2)国务院:行政法规 • (3)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
能的直属机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
• 地方:
• (1)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法规
• (2)地方政府:行政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地方包括两个层次:
• 省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 31个
• 市一级:省会城市 27个
•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18个
•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 4个
• 3、立法程序 • (1)法律议案的提出 • (2)法律草案的审议 • (3)法律议案的通过 • (4)法律的公布
• (二)法律实施 •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在一定
• 二者的区别 • (l)内涵的差异 • (2)价值取向的差异 • (3)在与人治的关系上的差异 • (4)在配套环境方面的差异
• 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动态的法
• 包括两个环节:制定和实施 • (一)法律制定 • 1、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 (2)民主性原则 • (3)合宪性原则
• 2、立法体制 • 一元二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 • “一元”指根据宪法规定,立法权只能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统一行 使,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 系
• “两级”指按照宪法,我国立法体制分为
中央立法及地方立法两个等级。
• “多层次”是指不论中央立法还是地方立
法,都可以各自分成若干个层次或类别。
• 一、宪法理论
• (一)宪法的特征 • 1、内容上的全面性 • 2、效力上的最高性 • 3、程序上的特殊性
提出修宪: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 人大代表
通过修正案: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多 数
•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 1、人民主权原则 • 2、基本人权原则 • 3、法治原则 • 4、民主集中制原则
意义上也包括监督实施在内。
• 1、行政执法 •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依法行政原则、公平合理原则、效率原则
• 依法行政原则的内涵 • (1) 职权法定 • (2) 法律保留 • (3) 法律优位 • (4) 行为依法 • (5) 权责统一
• (三)法律适用 • 1、特征: • 法定性 • 权威性 • 被动性 • 独立性 • 2、法律适用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 (三)法律体系
• 法律体系的划分标准:法律调整的社会关
系和法律的调整方法不同
• 法律体系不包括:国际法、民间法、习惯
法、已经失效的法、尚未生效的法
• (四)法律原则 • 特点: • 概括性 • 价值性 • 稳定性 • 灵活性
• (五)法律效力 • 1、时间效力:溯及力的问题
• 在刑法上,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有条件溯及
• (1)依法执政;
• (2)依法行政;
• (3)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
• (4)切实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在实践中做到三者的 有机统一。
• (二)依法执政
• (三)保障人权 • 1、2002年十六大报告,2004年宪法修正案
规定了保障人权
• 2、保障人权必须坚持全面、充分的原则
• (九)(十)法治与法制
• 法治形式方面的要件包括:
• 法律具有一般性,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所有法律均获得公布;法律不调及 既往;法律具有明确性;法律规范之间不矛盾; 法律规范是可实践的;法律具有稳定性;官员首 先守法;法律程序公正;司法独立;律师自由; 在各种社会规范中,法律具有至上权威,等等。
既往
• 2、效力层次原则
• 宪法至上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 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原则等。
• (六)法律责任
• 法律责任的种类
•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违宪责
任、国家赔偿责任
• (七)(八)权利与义务 • 主要认识二者的关系 • 1、以共同客体为指向 • 2、是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 • 3、权利以不滥用为限,法不限制即自由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 这一部分教材包括四节,总共有三个方面
的问题
• 1、静态的法:10个概念
• 2、动态的法:两个环节——法的制定
•
法的实
施
• 3、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
• 一、基本概念——静态的法
• 这一部分总共涉及到10个概念,但是每一
个概念要求掌握的内容不尽相同
• (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