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金跨境流动

资金跨境流动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大陆是外汇管制国家,资金跨境流动要嘛需要国际贸易背景,要嘛需要如股东分红、跨境投资等资本项下的正当理由,这一般需要外管局备案审批。

这类套利交易要做成一门生意,一般选择高单价商品作为贸易背景,如黄金贸易。

一是单笔金额大,二是交易频率高。

分红、跨境投资等资本项下资金流动一年没有几次,一般也就碰上了顺便做个套利,额外赚点财务收益。

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就是如此。

举个简化的例子说明:大陆的A企业,从事黄金贸易行业,向自己在日本的关联公司B企业进口一吨黄金。

为了简化数字,假设黄金现货公开价300元每克,一吨黄金就是3亿元。

再假设当期日元汇率6,即3亿人民币当期等值于50亿日元。

A企业在大陆的C银行存入3亿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25%,一年后本息和为3.0975亿。

同时A企业在C银行做一笔一年期远期外汇交易,假设当时远期日元汇率5.95(此假设价格体现了远期外汇市场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即当期锁定一年后定期存款本息和3.0975亿人民币兑换为52.06亿日元。

以这笔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保证金,C银行就可为A企业开出50亿日元的一年期信用证,受益人为B企业。

远在日本的B企业收到信用证,意味着一年后B企业将收到由C银行承担第一付款责任的50亿日元,凭着这个信用证B企业即可在日本的银行贷款出来50亿日元,利率1.4%,一年后贷款本息和50.7亿日元。

我们来算算钱。

A企业和B企业是关联公司,钱在哪一边只是左右手的问题。

当期:A企业存了3亿人民币,B企业拿到贷款50亿日元。

两边抵消了。

一年后:A企业获得52.06亿日元,B企业要还款50.7亿日元。

两边一减,赚了1.36亿日元,收益率2.72%。

这是到期实现收益的方式,想当期实现收益,A企业存入2.922亿人民币就行,收益率2.67%。

好像收益率很低?这门生意不值得做?我们再算算黄金。

A企业现在手上有一吨黄金,花了3亿人民币进口进来的。

也不加价了,平价卖给别人吧。

A企业手上又回来了3亿人民币。

再重复循环上述过程。

两三天循环一次,自己算全年收益吧。

市场上做日元套利的不多,主要还是美元港币。

一来国际贸易还是美元结算当道,二来香港贸易物流成本比较低,甚至货物保税区空转都有。

黄金企业的套利贸易也受监管当局控制,要求银行对套利类黄金企业不予支持。

出现今年一季度深圳外贸同比增长90%以上这种妖速,主要就是因为套利贸易。

知乎太坑了,更新写到一半误碰触摸板,跳转到别的网页,后退回来字都没了。

=======================更新的分割线============================ 这种生意已经存在很多年,一度帮客户做得都想吐了。

可以参考这个回答:为什么腾讯2012 年全年利润127 亿元,却将108 亿元做了定期存款?提问者忽略了汇兑损益,汇率可以通过远期外汇交易锁定,无风险套利。

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前几年,收益更高,是利差和汇差的叠加。

大陆的外汇管制问题通常是这样解决的:在真实贸易背景下额外赚取这块套利收益;或者用贵金属加工贸易作为贸易背景多次循环套利。

比较匆忙,有空详细说。

编辑于2014-08-01 85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禁止转载赞同129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Sgt Pepper,没有生活的绝望,就没有生活的爱小科学、能宇宇、Sisyphus 等人赞同大家解释的挺多了,肯定是能做,有正路子也有野路子,@garhom 说了不少正路子,我来说点野路子。

深圳一直是出口大户,2012年出口额占全国的22.3%,面向香港的出口尤其多。

但2013年一季度发生了这样惊人的一幕:在全国外贸形势、出口形势恶化的时候,深圳出口一枝独秀,1-3月同比增速达到83%、71%、69%!出口额一度占全国的30%!甚至拉动全国一季度出口额创记录!上图是深圳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下图是同比增速,蓝色深圳、红色全国。

这样的奇迹从何而来?不是深圳人民的勤劳,而是出口商人的“智慧”!以往出口企业进行虚假贸易的目的是骗补贴、骗退税,增加的贸易数字也是政绩。

但这种老手段在多年打击之下已经很难行得通了。

聪明勤奋的中国人民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采用新手段利用虚假贸易进行汇差、利差套利。

单次的操作流程大致是,生产(购买)出口所用商品,大致是CPU之类的芯片,体积小价值高,卖给香港的公司(关联方),香港的公司以购买货物为由
贷款(需要国内公司的信用证),交货款,港币合法入境,结汇,用人民币购买理财产品等。

如果只是这样单次的操作,就是合理合法的出口。

但其中猫腻在后面,货进香港之后(全在保税区内操作),还能原封不动的拉回深圳,再如此循环,利用信用证加杠杆,一辆车一天甚至可以来回几十次。

别问我怎么做的,我也不知道,跟我说了也听不懂,其中奥秘就在这里,民众的智慧也在这里。

这种手法的隐秘程度极高,海关一段时间甚至不知道,1月外贸数据出炉还有人欢欣鼓舞,慢慢就发现不对了,尼玛出口香港的数据跟香港进口的数据对不上啊!出口形势恶化的时候尼玛甚至出口连续三月增速超过70%啊!--------------------以下言论道听途说而来,纯段子,完全没有真实性,禁止转载-------------------- 一季度过去,不懂经济的人也知道深圳出口数据有假了,有关部门开始派人查,明知道出口数据有问题,就是找不到哪里出了问题,钻了什么空子。

SWB的问HG,你他妈坐那看着一个车来来回回几十次,你就不知道查查。

HG的回SWB,人家几十次都有手续合法合规的,我怎么查。

事情在僵持之下,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他们找到一个污点证人,一五一十的交代了操作手法。

一群专家坐着听完了,愣是没人听懂=_= ----------------------------------------------------段子结束------------------------------------------------ 就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侦查,终于发现了问题,大致是利用了十几个政策中间交叉而成的一个漏洞。

开始查的时候,勤劳的人民也有点害怕,还在做收敛了很多。

后来发现要露馅,胆大的就在7、8月进行最后突击,成功的完成最后一票,为深圳出口做出最后的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香港以2%多一点的利率贷款,拿回内地,最保守的购买理财产品,最终3%以上的利差加上人民币升值的汇差,单次收益超过3%。

再通过“来来回回”加杠杆,扣除占用的资金和费用,收益相当可观。

可以做,不过有汇率风险。

在过去几年中人民币相对日元升值了30%,如果从日本银行贷款、到中国投资,不但能够赚到正常投资收益,还能赚到30%的外汇升值收益。

但是这也意味着外汇的波动幅度很大,远远超过了正常的投资回报率。

如果人民币突然(临时)贬值一下,哪怕投资再成功,折算下来也有可能赔钱。

种交易方式很久之前就有了,称之为carry trade。

最火热的时候就是日本的渡边太太们从本国借钱然后去冰岛等国家投资或存入吃利息差。

大陆目前还是外汇管制的。

日本的钱不太向国内流,而是去东南亚投资,欧美的债券。

如果要在中国套利,一般是走香
港。

但是目前的收益应该覆盖不住资金的渠道成本。

大家居然都忽略了银行这样一个大中介,和人民币这个最近最红的“国际货币”
方法如下:
最简单的、通过银行的海外分行贷人民币给你,要知道海外人民币的融资利率比国外低得多,我见过报价在半年1%的,是的,就是东京分行的报价,虽然银行不可能给你这么低的利率,但原理如此,可以尽量压价,因为你知道了银行的底线不再是下浮20%。

高端点的,通过@少少流的内保外贷方式,或是日本分公司在国内银行的nra账户中存入人民币(别问我从哪来),以此为质押,申请贷款,而贷款就是上述的人民币跨境贷款,降低融资成本,一步享受国内的存款利率和国外的贷款利率。

补充下,海外分公司资金如何流入国内,当时我们考试有道题,答案是贸易、股权投资、债权投资。

转口贸易。

1 在国内提供高利率的小银行开大额存单
2 用存单做质押去大银行开信用证
3 国外的关联公司拿到信用证去银行贴现
4 将资金输送回国
日元本来就是最佳的融资套利工具呀,很多人这么干!因为它的量很大,汇率又比较稳定,长期看利率也会比较稳定。

另外,融资套利并不一定是直接表现在贷款和存款这么直观的形式,更多的是贸易融资。

主要的贸易融资工具性商品有铜和黄金。

其实欧元现在更加应该这样干呀,都负利率了,存款都要收费了。

你以零率去欧洲集资,然后拿来中国投资,就可以赚很多啦。

但是,正常情况下是有管制的,就要做贸易融资把钱通过贸易的形式进出咯。

你从一个中国企业购买黄金制品,就能把很多钱一下子送进来。

然后,等你赚够了,你又做一次从海外进口黄金或者铜的交易,钱又回去了。

美元在QE时期也被用来做套利工具,比如潜入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

所以,货币当局和金融炒家一起就不断的制造着不同市场的大幅波动。

美元走强以后,美国市场复苏,更加有利可图的时候,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就倍受打击。

人民币汇率走软,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央行不得不放水,也是因为资本回流和外流的因素导致的。

利已经套完,资本该回家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