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pptx
第四章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pptx
固定汇率制下利率机制的基本原理
(2)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
i
i*
B
i
LM' LM
BP BP'
i0
A IS'
IS
0
Y Y0
Y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
3.浮动汇率制下开放经济平衡
(1)资金完全流动时
i
LM
B
i*
BP
A
IS’
IS
0
Y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
国际收支逆差
本国货币贬值
对BP(2)的理解
i A
i
BP BP
A
0
(Y0 , q0 ) (Y1, q1)
Y
?实际汇率的贬值会使BP曲线右移
2.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平衡 (1)资金完全流动时
i LM
LM'
A
i
BP
B
IS
0
Y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
国际收支逆差
外汇储备减少
货币供给下降
利率水平上升
资金流入
国际收支改善
(4) 长短期外债比率(短期债务比例不宜超过20-25%)
(二)债务危机的含义
债务危机(Debt Crisis):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系列非产油的发展中国家无力偿还到期外债,从而导致国 际银行业陷入资金危机及严重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及货币体系 稳定的现象。
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82-83年到期的、 欠1400家商业银行的债务本息195亿美元,引发了有史以来 最严重的债务危机。
况。——石油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 商业银行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措施。
(四)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债务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债权银行陷入困境, 美国1982年底,最大的9家银行共向拉美国家提供510亿美元 贷款,相当于这些银行自有资金总额的176%,其余银行提供 了790亿美元。债务国基本丧失了主动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 资金的能力,经济全面紧缩。
二.最优国际资产组合投资的选取 1.两国间的最优资产组合投资选取问题 2.全球最优资产组合选取问题
三.小结(分散风险/全球最优资产组合/本国偏差)
18
第三节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
一.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20世纪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有关情况
19
一.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生产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4
二、国际资金流动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流量理论
1.流量理论中的BP曲线
BP = CA (q,y) + K (i) = 0
资金完全不流动
资金不完全流动
i
i*
资金完全流动
BP曲线的三种情况
Y
0
i
A 盈余
i
A
BP(1)
0
(Y0 , q0 )
YY
பைடு நூலகம்
对BP(1)的理解
i
BP(2)
A i
A 赤字
0
Y0
Y1 YY
3
一、概述
❖ 本书不讨论与实际生产、交换有直接联系的资 本流动,因此国际资金流动构成了资本与金融 账户中记录的主要内容。
❖ 汇率因素必须考虑在对收益率与风险状况的分 析之中。(套期保值)
❖ 国际收支平衡=经常账户平衡+资本与金融账户 平衡(考察方式:区分——流量理论、存量理 论;不区分——货币分析法)
到1983年底共有32个国家相继宣布无力按期偿还外债本 息,演化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慢性债务危机。
(三)原因
发展中国家过度举债,外债增长异常。 ——均超过警戒线
债务结构不合理。 (1)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官方贷款比重较小。 (2)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利率上升使债务负担加重。 未能合理利用所借资金来促进出口的高速增长。 (1)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存在着失误。 (2)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资金外逃现象。 (3)投资项目自身效率低下。 外部冲击进一步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状
R Md D
Ms Md M d p f ( y,i) M s m (D R),
R Md D
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应量 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当名义货币供应量超 过名义货币需求时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p1 e p1 p e p Md p f (y,i) M d e p f ( y,i)
3.货币分析法对贬值的分析
Md ep * f ( y, i)
在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的前提下,贬值 能够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
4.对货币分析法的评价
第二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微观机制
一.国际资金流动的形成动因:国际资产组合管理 1.资产组合投资的基本原理 2.进行国际资产组合投资的动因(风险 收益 )
已使用而尚未偿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从定义可以看出外债是某一时点上的外债余额,因此它
是一个存量概念。
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指标有: (1)负债比率=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20%) (2)债务比率=外债余额/出口外汇收入(<100%) (3)偿债比率=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外汇收入(<20%)
A,Y
净债务偿还
净资金流入
Y:存在借款时 A:存在借款时
Y=A,不存在借款时
0
t
生产性贷款的经济影响
A,Y
2.消费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 影响
(1)推迟消费
0
(2)提前消费
(3)熨平消费
A
Y t
Y A
Y A
二. 20世纪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有关情况
(一)外债与债务指标 外债是在既定的某一时点上,一国居民欠外国居民的、
出口需求上升
本国利率上升
资金流入
国际收支改善
浮动汇率制下的利率机制的原理:
(2)资金不完全流动时 LM
i
BP
BP’
i’
B
i0
A
IS’
IS
Y0 Y’
Y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
三、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1.货币论的假定前提 (1)价格在短期内也可以调整 (2)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3)商品的价格和利率由世界市场决定 2.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1.最初的援助措施(1982-84)
在IMF的协调下,一方面,各国政府、银行和国际机构 向债务国提供贷款以缓解资金困难,另一方面,重新安排债 务,IMF要求债务国国内紧缩,债权银行延长债务本金的偿 还期限,但是并不减免债务总额。
2.贝克计划(1985-88)
第四章 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
第四章 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
第一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宏观机制 第二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微观机制 第三节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 第四节 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
2
第一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宏观机制
一、概述 二、国际资金流动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流量理论 三、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