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班主任工作室两年(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任期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引领,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提升班主任专业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题,为进一步提高工作室建设水平,提高班主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优化班主任人才结构,建立健全骨干班主任队伍培训、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辐射和孵化功能,不断提升全区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水平,提高班级综合管理能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学生、心理健康、业务精湛的优秀班主任队伍,为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构筑班主任骨干人才高地。
聚志同道合,怀相同教育理想和追求的班主任,以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为宗旨,以研究课堂为渠道,以探索班级管理方法本真,追求教学实效,力求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在分享中前进。
二、目标任务:1.在区“三名办”统筹安排下,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名班主任团队,招收工作室学员15人,每学期集中开展研修活动两次,培养、培训一批优秀班主任,促进学员在原有基础上有更高的提升,使其更上一个档次,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
2.开展课题研究。
工作周期内工作室至少完成1个区级以上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成果。
3.推广德育教育理论成果。
以论文、讲座、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现场指导等形式在全区范围内介绍、推广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定期组织送教活动,或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教。
三、工作定位这里是挑战自我潜质与耐力的战场,不是贪图享受虚度年华的场所;这里是放飞理想与信念的原野,不是放弃追求碌碌无为的放牛山;这里是孕育教学快乐与智慧的沃土,不是探求荣誉得过且过的舞台;这里是洗涤课堂浮躁与铅华的泉源,不是华而不实表里不一的垃圾场;这里是展示班主任才能的天地,不是不学无术不善思考的游乐场。
四、工作室口号: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研修方式1.集中研修:集中研修分为班队会活动、德育课例实践观察、培训讲座、学习交流分享与培训讲座的形式开展。
2.自主研修:一是布置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学习。
二是自我阅读式自主学习。
三是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际,实施反思式研修。
3.网络研修:通过建立的QQ群、微信群和博客,把自己的教育收获与困惑在网络交流研讨。
4.名班主任团队进课堂面对面诊断式研修:名班主任团队(主持人和成员)采用深入学员所在学校,检查成员学员的工作记录。
成员要对自己的研修小组每学年至少一次诊断式面对面指导,主持人要力争在任期内对所有学员进行至少一次诊断式面对面指导。
5.读书交流展示:在假期研修中,采取读书交流方式,相互促进。
六、主要措施1.采用顾问与主持人引领为主,成员引领为辅,采取集中研修与分散自学,按照相应区域划分研修团队的方式促进团队学员成长。
开展名师工作室进课堂活动,名师团队要深入学员所在学校采取推门听课形式实施面对面指导每学年至少一次。
工作室主持人要力争在任期内听完所有学员的课堂教学。
2.保持团队引领、示范、研讨的有效性,工作室学员一般不得承担培训讲座工作。
3.采取任务驱动方式,规定每个成员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每个学员每学期学习研讨的具体任务。
4.实行考核制度,对2次(含2次)以上不能按时参加研修、不按时完成研修任务者,作为自动放弃学员资格。
七、活动保障1.制定成长规划,发掘自我价值,促进自我提升。
2.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3.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投身教学实践。
4.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开展研讨学习活动。
5.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6.坚持互补与共进的原则,推进工作室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7.建立交流平台,形成随机交流局面。
8.做好工作资料的收集与工作开展的信息报道宣传工作。
9.加强联系与沟通,用好工作室专项经费。
10.认真安排好工作室人员的职责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局面八、工作室人员分工及职责任务(一)顾问1.参与制定或修改工作室工作计划、管理细则,共同协商工作方式、工作时间。
提供理论支撑与业务指导。
2.为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各项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需要协调“名班主任工作室”相关工作。
(二)主持人1.组织制订培养目标、工作计划,负责全程指导。
2.组织开展研修活动每学期至少2次。
3.组织区级以上班级管理课题研究。
4.组织全体成员参加区级各项教研活动。
5.建好“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和学员档案,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7.两年时间完成对工作室每个学员的面对面诊断式研修指导,具体负责第五小学学员的指导工作(三)成员及助理1.协助主持人制定研修规划和培养目标,接受主持人指导,参与研修活动的联络工作,协助主持人组织团队研修活动,并对学员进行全程指导。
2.协助主持人完成研究课题、组织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市级各项教研活动。
3.协助主持人建好“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和学员档案。
4.组织开展好名班主任团队进课堂活动和研修小组研修活动。
5.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6.相关责任人工作具体要求:(1)档案整理要求(责任人:):(1-1)每次研修活动结束三日内收集整理好资料,编辑电子档,打印装订2份纸质资料。
资料内容包括:活动文件(方案),活动主持词,签到册,研修活动记录,课堂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稿,讲座材料,活动报道及图片资料。
(1-2)每次活动结束后,按照工作室建立、活动文件、研修方式及活动剪影(图片)、研修活动顺序,用文档和PPT方式建立工作室活动材料。
(2)宣传报道要求(责任人:)(2-1)宣传报道要及时,按照先出美篇,再发简报和信息报道的形式进行,美篇最好在活动当天晚上发布,信息简报最迟在第二天上午发出。
(2-2)陈长映老师及时撰写报道文字资料后,发送老师审核后,先发在工作室群中,再对外发送。
(3)负责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责任人:):活动会标的制作,研修场地的布置,茶水、座牌的安排,活动图片的收集,住宿就餐的安排,工作室经费支出的记录等。
(五)学员1.制定个人两年发展规划和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做好各种研修记录,提交研修总结。
2.接受导师的指导、检查、评估,完成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各项工作。
学习结束,完成个人总结报告。
3.在导师的引领下,不断摸索教育规律,改进方法,总结班级管理经验,每年提交优秀教学设计1份,撰写教学案例1篇,上公开课1次。
研修结束,完成个人专业发展报告。
4.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
5.每学期研读班主任业务专著1本,坚持做读书笔记和班主任工作管理研究札记。
6.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获区级论文三等奖或以上)1篇。
(六)活动的主持:活动主持人根据活动地点等情况,临时指定工作室人员担任。
(七)研修小组人员分组及职责本工作室共有人员22名,来自于第五小学、东风小学、万里小学和第十八小学,为了实现工作室深入学员所在单位实施面对面指导的工作目标,按照名班主任团队及学员分布情况制定职责:组长职责:组织研修小组的自主研修活动。
督促学员按时完成研修任务。
实施面对面指导,每学年不低于一次。
学员职责:1.自觉开展自主研修活动,主动承担研修任务。
2.积极参加研修活动,按时完成研修任务。
3.主动配合和邀请名班主任团队进课堂活动,虚心向名班主任团队学习,听取意见和建议,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自我教学业务素养。
九、研修成果呈现形式两年研修结束时,把研修过程中的优秀德育论文集、德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成册展现。
职责一、提高师德修养。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提高理论素养。
不断钻研班主任工作管理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探讨班主任工作管理改革趋势和前沿动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三、引领团队发展。
建立学员档案,负责对学员的考核、评估工作。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培训优秀班主任,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其专业成长。
四、注重实践探究。
定期开展灵活有效的研讨活动,针对学校班主任工作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与方法。
五、注重成果提炼。
总结提炼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提升理论,形成高质量的教学成果,鼓励个人或合作出版著作。
目标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集中研修、跟岗学习、外出培训、网络交流,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
工作室将围绕遵义市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总体目标,遵循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通过两年为一个周期的工作计划的实施,有效地推动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学员的专业成长,力争形成在市、区内有较大影响的、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小学名班主任群体。
工作制度一、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工作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考评办法。
二、工作室负责人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研修计划,安排培训过程。
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三、工作室成员、学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学设计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四、工作室建立定期主题研讨制度。
周密策划活动,精心筹备活动,由主持人根据各阶段工作室发展目标任务确定主题,定期集体研究,确保交流效果。
五、工作室要及时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发布工作动态、成员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
会议制度一、每学年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年“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二、每学年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三、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学年至少安排1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解决班主任工作管理过程中的困惑或者以班主任论坛形式讨论。
四、与会成员必须准时参会,不得迟到和早退,并做好相关记录。
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管理制度一、全面主持工作室的工作,确定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室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和成员周期培训计划,并撰写工作小结;每次活动的信息须及时上传到省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上交相关动态信息或者阶段性成果。
二、通过传、帮、带、辅的方式,引领成员和学员加强师德修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提升班主任工作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每年组织成员或学员学习班主任工作管理理论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必须做好出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