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2010第一学期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试卷(含答案)

2009-2010第一学期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试卷(含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试卷
2009—2010学年第 一 学期
注意事项:
1. 适用学生: 此试卷供统招本科学生使用
2. 考试方式: 闭卷
3. 考核时间: 100分钟
4. 总 分: 100分
一、名词解释(总分20分,每小题5分) 1
.特殊儿童
2.随班就读
3.智力障碍
4.听觉障碍
二、简答题(总分56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2.简述瀑布式安置体系及其特点。

第 1页共 5页
3.简述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4.听觉障碍儿童的特征。

5.简述多动症状的表现。

6.沟通障碍的教学策略。

7.列举特殊教育专业方向的5本著作(包括作者、出版社或出版日期)。

第2页共 5页
四、材料分析题(总分24分,每题12分)
1.阅读材料:12岁的小军有一大“爱好”就是咬衣角、红领巾、被角
等一切有角的织物。

他在家里咬,在学校也要咬;紧张时要咬,无聊时还要咬;上课时要咬,睡觉时依然要咬。

小军自己对于曾经出现过的行为似乎并无印象,也不知道这里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这个咬东西的“爱好”,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小军出生一个幸福的家庭,又是家里的唯一的孙子,爷爷、奶奶、姑姑、叔叔都很宠爱他。

4岁时,父母发觉他语言发展迟滞,带他去医院检查,拍CT片,才发现小军的左右半脑发育不平衡,有中等的智力障碍。

2~4岁时,小军由外公、外婆抚养,每晚都与老人同睡,老人对他更为溺爱。

后来外婆去世,外公搬来和他父母同住,小军这才与父母一起睡。

住房条件改善后,他也长大了,父母安排小军自己睡一个房间。

可能是害怕,开始时,孩子总是先要拉住父母的衣角才能安心入睡。

后来逐渐养成临睡前即使不害怕,也要咬着手帕或被角才能睡着的坏习惯。

小军随班就读一年后,进入辅读学校学习。

老师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对各类刺激的反应都较强烈;性格固执、任性,遇到挫折,易焦虑、发怒,易放弃;在学校也经常咬衣领或红领巾,往往咬个不停,频率极高。

老师进一步观察发现,小军咬衣角行为的出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所事事时;二是紧张、恐惧或焦虑时。

这种刻板行为出现的频率约为每30分钟4~5次。

老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在家时也经常咬东西,其频率:无聊时7~8次/小时;焦虑时5~6次/小时。

回答问题:
①分析小军咬东西这一不良刻板行为的成因。

(4分)
②请您为小军这一行为制订一份有针对性的矫治方案。

(8分)
第 3页共5页
2.阅读材料:17岁的小武就读于上海市某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二年级。

有轻微的语言构音问题,但不影响交流。

他是在母亲预产期的前两天因为羊水破裂而剖腹出生的。

出生后,他一直体弱多病,生长发育比同龄人迟缓,这种迟缓还表现在智力发展上。

幼年时,他身体协调性较差,学习能力也差,跟不上同龄人。

7岁至11岁他一直在普通小学学习,是班里的差生。

12岁时进入普通中学,后来由于学习跟不上而转学到辅读学校。

一年后转入现在的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进入职校前,经智力测验,他被认定为轻度智力障碍。

小武的家庭经济情况较好,但父母感情不和,父亲长期不在家。

平时,小武都是长时间独自在家。

爸爸妈妈和老师劝小武到校上课,但他却要求退学回家,打算去工作。

平时上课,他也是注意不集中,情绪极不稳定,常常发脾气,甚至和老师或同学发生争执。

经分析,小武厌学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并长期分居。

他的父亲是经营娱乐场所的商人,应酬较多,工作时间从下午7点到次日凌晨。

所以父子之间交流很少。

父亲成立新家后,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

出于愧疚,父亲就用金钱来弥补小武,经常给大把的零花钱。

渐渐地,小武养成了乱花钱的坏习惯。

小武的母亲因为家庭的变故,经常外出,一直忽视小武的感受,对小武缺少关心和教育,小武犯错误时,就用打和骂来对待他。

因此小武与母亲的关系较差。

父母长期外出,小武感到十分孤独和寂寞。

久而久之,他养成了无休止地给同学和老师打电话的不良习惯。

后来又迷恋上电子游戏,从而无心学习,厌恶学习。

第二,父亲是娱乐场所经理,小武经常可以接触到父亲公司的员工和工作环境。

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断力,他认为工作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就像玩一样。

他很想去工作,渴望像父亲一样当经理。

第三,频繁的转学使小武感到十分厌倦,他很想念原来学校的同学,不想去适应新的学校环境。

此外,由于他经常打电话骚扰同学,使同学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影响,大多数同学都对小武比较反感,经常批评他。

这使得小武和同学的友谊很难建立。

在学校得不到同学的认同和关爱,他就更加厌恶上学。

小武虽然思维记忆及语言表达能力比班里的同学略好,但学习成绩极不稳定。

这影响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他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及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但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常会和同学发生一些摩擦。

遇见自己解决不了的矛盾时,他只会逃避,厌学也是他逃避现实的方式之一。

回答问题:
1.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及情绪与行为特点。

(4分)
2.针对小武的逃学行为,请您为小武制定一份简易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8分)
2009-2010年特殊教育概论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各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各类儿童。

2.随班就读: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的教育的教育方式。

3.智力障碍: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随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4.听力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的社会参与。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1)巡回指导 2
(2)资源中心 2
(3)资源教育方案2
(4)合作学习模式 2
2.瀑布式教育安置方式及特点
(1)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普通学校普通班级+额外的教学服务——资源教室——普通学校特殊班——特殊学校——寄宿式学校——在家或住院。

5
(2)环境限制由少到多,特殊儿童人数由多到少。

3
3.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1)认知特征 4
1)感知觉特征:感受性低、慢,感受范围窄。

知觉整合能力差。

2)注意特征:注意范围窄,恒常性差,无意注意多,注意分配转移能力差。

3)记忆特征:识记速度慢,容量小,保持和再现不精确。

4) 思维特征:直观具体,刻板,缺乏灵活性和目的性
(2)社会适应特征 2
1)日常生活能力较差
2)社会交往能力低
(3)情绪与意志特征 2
情绪和意志发展明显低于正常儿童,高级情感协调性差。

4.听觉障碍儿童的特征
(1)感知觉特征: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视觉具有一定优势。

听觉缺陷有一定补偿。

2
(2)注意特征:无意注意成分多,有意注意发展缓慢,注意稳定性差。

2
(3)记忆特点:记忆直观性材料多,语言材料记忆困难。

1
(4)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多,概念逻辑思维不精确。

1
(5)语言特点:发音不清,不好。

音节受阻。

语言发展滞后。

1
(6)情绪与个性特点:个性倔强,易冲动,情绪表现失当。

1
5.多动症的表现
(1)注意集中困难 2
(2)活动过度 2
(3)自控力差 2
(4)学习困难 1
(5)动作协调困难 1
6.沟通障碍的教学策略
(1)游戏策略3
(2)结构教学策略3
(3)言语语言矫正2
7.列举特殊教育专业著作5本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
1.材料一
(1)小军咬衣角、被角的成因:焦虑、家庭溺爱的教养方式、智力障碍。

4 (2)系统脱敏法或综合疗法及具体措施。

8
2.学习障碍的特征
(1)知觉特征:视知觉障碍,知觉整合能力差。

1
(2)听觉知觉:声音分析能力差。

1
(3)智力特征:智力正常,但总体偏低。

1
(4)记忆特征:识记范围窄,精确性差,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不及正常学生。

1
(5)思维特征:思维能力低,思维发展程度偏低。

1
(6)运动协调能力差。

1
(7)情绪和行为特征:社会交往能力低,情绪控制能力差。

1 (8)个别教育计划的基本内容。

5
第 5 页共 5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