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书院的出现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参考答案】: A
2.黄河()时候开始从淮河入海。
A.东汉
B.1850年
C.1128年
D.1194年
【参考答案】: D
3.隋唐时期,形成了一个以长安、()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交通网络。
A.苏州
B.杭州
C.洛阳
D.扬州
【参考答案】: C
4.我国目前面积在1平方公里及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多个。
A.2500
B.2600
C.2700
D.2800
【参考答案】: D
5.目前我国的孔雀分布仅限于(),其他地区已基本上灭绝了。
A.云南西南部
B.长江流域
C.岭南地区
D.河南浙川一带
【参考答案】: A
6.以()为中心,以“驰道”(公元前220年修)或“直道”(公元前212年修)相称的交通干线形成。
A.咸阳
B.洛阳
C.邯郸
D.邺
【参考答案】: A
7.《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记述了全国土壤的分类状况,其中()
土为黄壤,肥力上上,为第一级。
A.兖州
B.青州
C.扬州
D.雍州
【参考答案】: D
8.()以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才出现有大象。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参考答案】: D
9.()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九州”、“五
服”之说就来源于此书。
A.《山海经》
B.《汉书·地理志》
C.《尚书·禹贡》
D.《徐霞客游记》
【参考答案】: C
10.我国的人口第一个高峰时期是()。
A.元始二年
B.西汉初年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参考答案】: A
11.六朝古都是指今天的()。
A.洛阳
B.西安
C.南京
D.北京
【参考答案】: C
12.魏、蜀、吴的人才以籍贯()最多。
A.扬州
B.荆州
C.兖州
D.豫州
【参考答案】: D
13.我国古代实际人口总数第一次突破一亿大关是在()时期。
A.南宋
B.唐朝末期
C.汉朝
D.北宋
【参考答案】: D
14.元时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口的城市是今天的()。
A.广州
B.泉州
C.宁波
D.北京
【参考答案】: B
15.我国古代的农书《四民月令》的作者是()
A.贾思勰
B.氾胜之
C.崔寔
D.徐光启
【参考答案】: C
16.()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大发展时期。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秦
【参考答案】: A
17.《诗经》是()时的作品。
A.春秋战国
B.夏
C.商
D.西周
【参考答案】: A
18.与北宋同时的政权还有()、西夏、大理及吐蕃诸部。
A.辽
B.契丹
C.蒙古
D.突厥
【参考答案】: A
19.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政权是()。
A.宋
B.明
C.清
D.元
【参考答案】: D
20.中国实际人口总数第一次突破一亿大关在()时期。
A.宋大观一年
B.宋大观四年
C.宋大观三年
D.宋大观六年
【参考答案】: C
21.下列哪个我国古代的朝代没有以长安为都城?()。
A.北宋
B.唐
C.明
D.东晋
【参考答案】: ACD
22.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经历了四个时期:春秋—(),渤海入海;金
元—明嘉靖,数股汇淮入海;明嘉靖—清()四年,单股汇淮入海;1855
年后,由山东利津入海
A.南宋
B.北宋
C.咸丰
D.崇祯
【参考答案】: BC
23.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规律是:与温暖时期相对应的是(),与
寒冷时期相对应的是()。
A.温润时期
B.冰川时期
C.洪涝时期
D.干旱时期
【参考答案】: AD
24.中国历史时期气候中有四个温暖期,即()、()、()、()
为温润时期。
A.前3000年-前1100年
B.前770年-公元初
C.600年-1000年
D.1200年-1400年
【参考答案】: ABCD
25.我国著名的气候学家竺可桢,根据考古资料及历史文献中丰富的()
和()的记载进行了研究并总结提出了我国气候变化的大致情况。
A.气象学
B.地理学
C.方志学
D.物候学
【参考答案】: AD
26.我国唐朝时,可以途经以下哪几条海道去日本?()
A.渤海道
B.新罗道
C.南岛路
D.大洋路
【参考答案】: ABCD
27.汉代时中国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已经传到了()和()。
A.东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亚
【参考答案】: CD
28.北宋时期,北方的()与南方的哥窑是全国的几大名窑。
A.官窑
B.汝窑
C.定窑
D.钧窑
【参考答案】: ABCD
29.下列哪些条约是清朝统治者与俄国签订的条约。
()
A.《瑷珲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
D.《伊犁条约》
【参考答案】: ABCD
30.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发展趋势是由()和()。
A.多国到一国
B.一国到多国
C.统一到分裂
D.分裂到统一
【参考答案】: AD
31.历史人口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地域分布和迁徙原因与发展的规律。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32.明朝进士以江苏最多,浙江其次。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33.历史时期的动物变迁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动物的分布在逐渐向北退却,动物物种日益减少。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34.长安往西有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它包括三道:北道、中道。
西道。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35.我国著名的气候学家竺可桢,根据考古资料及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学和物候学的记载进行了研究并总结提出了我国气候变化的大致情况。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36.西晋时期,人才的重心转移到了扬州,但豫州仍有“人士常半天下”之称。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37.南细北爽是汉民族性格的主要区域差异。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38.在我国,地方行政管理始于秦朝时期的郡县制。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39.1860年签订中俄《爱晖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领土,江东六十四屯归还中国。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4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是在安史之乱之后。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41.《西域图记》十八幅,是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历史地图集。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42.最早城市的传说和记载,从现有史料来看是鲧城和禹都。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43.《元和郡县志》是保存较完整的一部全国地理总志。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44.洛阳南北有山,东边有成皋,西边有崤渑,是四山之中。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45.我国产盐历史很久,有4000多年了。
盐有海盐、池盐、井盐和矿盐之分。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4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北宋时期。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47.地方志是记叙某一地方或某一区域情况的史志。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48.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经历了六个时期。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49.荷泽,在今山东定陶县,为古济水灌注地,东出荷水,与泗水相接。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50.书院的出现是在唐朝。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