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
工艺规程:选用毛坯大小,选 择加工方法,加工顺序,确定 加工过程,使用机床,刀具切 削参数和其他工艺信息等系列 问题,完成这些工作就是制定 工艺规程。
工艺路线:仅列出加工顺 序和主要加工单元的工艺 过程只能称之为工艺路线。
一、车削
车削的工艺特点
易保证各加工面 的位置精度
切削过程 比较平稳
三1、.掌本握课金属程切的削任基本务规和律要,按求加工条件选择切削用量,
计算切削力、切削功率等; 2.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和机床、刀
具、夹具及加工参数; 3.熟悉各种机床的构造、用途、工艺范围,具有通用机
床传动链分析的能力。
4.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知识; 5.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 6.初步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问题的能力; 7.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 是重中之重。
➢美国68%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 ➢日本国民总产值的49%由制造业提供 ➢中国的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也占有40%的比例 ➢ 可以说,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国家真正的繁荣 和富强。
制造业在众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位置,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精密加工
1µmm
超精密加工
0.1µmm
2)刀具材料:向超硬,高硬度,耐热方向发展;
3)生产规模:向大批量,变批量,多品种方向发展
4)生产方式:向柔性自动化,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
5)提倡绿色制造技术:综合考虑社会、环境、资源 等可持续发展因素
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是提供生产工具、生活资料、科技手 段、国防装备等的手段以及它们进步的依托,是现代化的动力 源,是现代文明的支柱。
制造的原型可作设计评估、投标或展示的样件
看小片
第二节 机械加工方法
零件制造是机器制造过程的基本单元。 零件的制造主要利用材料去除工艺方法(包 括切削加工及特种加工)和材料成形工艺方 法形成零件所需形状,并且适时的将热处理 工艺穿插在其中完成。
绝大部分零件是通过机械加工完成的。
如图所示阶梯轴的工艺路线可以为: 1)下料; 2) 车外圆,留磨量0.3~0.5mm; 3) 铣键槽; 4)热处理,45~48 HRc; 5)磨外圆至图纸尺寸。
第一章 机械加工方法 第一节 零件的成形方法
1.材料去除工艺(Δm<0)
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毛坯上去除多余材料形成符 合技术
种2要.加材求工料的。成零形件工的艺工(艺Δ方m法=0。)主要包括切削加工和特 利用模型使原材料形成毛坯或零件的工艺方
法。
常用成形工艺方法有铸造、锻造、冲压、注塑等 。
3.材料累加工艺(Δm>0)先进制造技术之一
同学们大家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简介
课程宗旨
➢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 对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全貌的了解与把握。 ➢ 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
➢ 机械加工方法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 金属切削机床 ➢ 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 ➢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 工艺规程设计 ➢ 先进制造技术
将零件以微元叠加的方式逐渐累加形成的工艺 方法。
光常固用化的法工(艺SL方A)法用有特:定波长与强度的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
料表面,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顺序凝固,完成一个层面,然后 升降台在垂直方向移动一个层片的高度,再固化另一个层面. 这样层层叠加构成一个三维实体.
叠层制造法(LOM)、激光选区烧结法(SLS)、熔积法 (FDM)、三维打印法等
二、 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制造业的发展
➢人类从原始社会使用石器到现在应用现代化的机器装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 逐步加强了控制自然、开发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制造业为人类创造着辉煌的物 质文明。
发展趋势
1)设备:向数控技术,精密,超精密,高速,超高
速方向发展;
普通设备加工精度 10 µmm
课程的性质
➢综合性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金属切削机
床概论》 + 《金属工艺学》+ 《机床夹具设计》
+ 《机械制造工艺学》
➢技术基础课
➢
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 工科的公共课
➢
技术性强 实践性强 应用性强
学习方式
➢ 课堂讲授——讲授重点、难点
考核方法
➢ 期末考试——80% ➢ 平时——20%(出勤、作业)
➢ 美国将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冶金、化工等行业列 为制造业。
4.制造技术
➢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变成产品的技术的总称。 是国民 经济得以发展,也是制造业本身赖以生存的关键基础技 术。
➢ 与大、小制造概念相对应,对于制造技术的理解也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理解制造技术涉及生产活动的各 个方面和生产的全过程,制造技术被认为是一个从产品 概念到最终产品的集成活动,是一个功能体系和信息处 理系统。
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 综合性——注意联系和综合应用以往所学知识 ➢ 实践性——注意理论联系生产实际,重视实践性环节 ➢ 灵活性——掌握基本原理,活学活用
教材 卢秉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教材
[1]陈日曜主编,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工业出版社。 [2]戴曙主编,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工业出版社。 [3]曾志新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王先逵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5]邓文英主编,金属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产品设 计开发
产品 制造
售后服 务回收
产品 销售
“大制造” 是将社会资源(物料等)转化为产品的全过程,是一个综合的系统。
制造系统 是指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 活动所形成的系统,即设计、制造、装配 及市场乃至回收的全过程。
3. 制造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及装配的工业的总称.
绪论
一、制造业与制造技术 1.生产定义
从系统的观点,生产可以定义为将生产要素转 变成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
➢ 广义理解:制造 = 生产
2.制造的概念
“小制造” 狭义: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全过程。
包括生产准备、毛坯制作、零件加工、检验、装配、 包装运输等。
产品制造的全过程
市场需 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