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一节课。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按照一条线索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的频仍——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
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东地区在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重要价值;认识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及为解决中东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收集中东地区的特点、为中东和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中东问题的历史根源、美国为什么偏袒以色列等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特别是历史图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
通过探究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初步培养综合学科知识,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东和平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感受中东动荡带给人类的创伤,认识到在尊重、理解、包容基础上的平等对话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根本途径,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初步养成热爱和平、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共存发展的价值判断。
三、重点、难点重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反战歌曲视频《Tell me why》,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及字幕,思考歌曲反映了什么主题?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Tell me why》这首歌曲诘问战争、贫穷、饥饿,祈求人类和平、友爱、富足,扣人心弦。
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有一块人类文明的圣地——巴勒斯坦地区。
几千年来,这块狭长的土地,在创造人类灿烂文明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灾难。
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以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里屡屡燃起战火,众多国家卷入了战火与纷争。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及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带着兴趣与疑问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教师: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篇章的学习。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局势展示:《中东地图》及简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地图及简介,了解中东的范围,及包含的国家。
) 教师:中东为什么战火频仍,动荡不安呢?让我们一起来探源中东问题的由来。
展示: 材料一:历史上犹太人(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
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
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大批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师:请根据材料归纳中东战火频仍的历史原因?(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中东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学生: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前往巴勒斯坦。
教师: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展示:巴以分治地图及联大181号决议。
教师: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阿拉伯人,面对着这决议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争端。
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五次中东战争的发生。
展示:“五次中东战争简表”战争时间 情况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
“中东”地区的国家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
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英国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前结束,并撤出军队;阿拉伯国面积为一万一千平方公里,包括北部加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带以及雅法市的阿拉伯区,犹太国面积为15850 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市应建立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
” ——《巴勒斯坦将来处理分治计划问题的第181号决议》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学生:结合表格,阅读课本76页小字部分,了解前四次中东战争的基本史实。
教师:简单补充第五次中东战争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对五次中东战争的了解,认识中东战火频仍的局势特点。
)教师:历次中东战争争夺的目标有哪些?学生:土地、珍贵的水资源、圣城。
教师:战争给中东地区带来什么呢?展示:一组图片学生:看图说话。
教师:图片让我们看到的是流离失所、是痛别亲人、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
再让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展示:据不完全统计,仅中东战争中就有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
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教师: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战争给巴以双方人民带来了哪些伤害?学生:战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约了经济发展;威胁了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材料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
)教师:可见,战争只会导致两败俱伤,他们为什么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呢?二、错综复杂的中东矛盾教师:中东地区战火频仍,是由哪些矛盾错综复杂的矛盾造成的呢?展示:材料一:中东位置图及石油运输线路图材料二: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领土纠纷。
除此之外还有宗教和教派的斗争,各国对石油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
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国家的争夺,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新矛盾丛生。
所以战乱频繁。
其中最有突出影响的是阿以冲突。
——《当代世界知识200题》材料三:犹太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城,大卫王曾把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以色列王国的首都,历史上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
伊斯兰教徒则认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登宵"(遨游七重天,见过先知和天堂)。
耶路撒冷是除了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和麦地那以外的穆斯林第三个圣地。
学生:(1)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
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2)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3)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关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能力。
)教师:由于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中东和平之路艰难漫长,中东和平任重而道远。
三、任重道远的中东和平教师: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的努力。
展示:材料一:“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
它是我们「这个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
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前往以色列在一次演讲中讲的一句话材料二:“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材料三:“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教师:经过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的努力,到了90年代初,中东和平出现了转机。
展示:教师:阿拉法特和拉宾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曙光。
(设计意图:补充介绍为中东问题和平解决做出贡献的人物,旨在培养学生学习他们维护世界和平的精神。
)教师: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巴以人民还没有来得及感受和平的幸福,冲突又再一次到来,双方再次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展示:,以牙还牙,同时加快犹太定居点的建设,更激起了巴勒斯坦人的不满。
教师:中东局势的任何微澜都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国际社会为解决巴以冲突也在做不懈的努力。
展示:材料:俄罗斯总统普京:我十分希望巴以恢复直接接触,希望这一接触能开启对长期解决办法的探索。
中国长期致力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
201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重返谈判桌,目的是在不超过一年时间内制定和平协议。
目前,经美国斡旋中断三年后恢复的对话正在完全保密的环境下进行,美国承诺将加强外交斡旋并增强自身的参与。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教师:如果你将参与中东问题的解决,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也许动荡与战乱还要再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也许巴以双方还要再签署几十个协议或许更多,和平才能真正到来;也许和平命若悬丝,但只要有一口气,就会代代传下去,就像拉宾倒下之前唱过的《和平之歌》。
展示:播放《和平之歌》。
六、课堂检测测验题目: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一、战火频仍的中东局势二、错综复杂的中东矛盾三、任重道远的中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