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信仰上帝既可得救)。 《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和《圣 经》面前人人平等;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 人的特权地位; 实质是反对天主教会对基督教信仰和宗教组织的垄断。 , 2)简化宗教仪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 的要求,符合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神职人 员可娶妻:使教会世俗化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其通俗化,广为流传。 (类似中国的白话文运动)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 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 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45)“ 基督徒须知,人若看见弟兄困苦,不予援 助,反用他的钱购买赎罪券,他所得到的,并不是教 皇的赦免,而是上帝的愤怒” (86)“教皇比任何人都富有,为什么他不用自己 的钱去修复圣彼得大教堂,而非要压贫穷的天主教徒 们的钱财呢?” ----《九十五条论 纲》
欧洲的宗教改革
Hale Waihona Puke 课程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 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 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 其历史作用。
基督教的起源、发展与分裂
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 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 发展:公元4世纪后期,成为罗马帝国国 教,实力大增; 分裂:(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大派,西 部教派称为“天主教”,教皇成为天主教 的最高领袖,多次组织了以收复圣地为名 “十字军东征”,实力空前强大;东部教 派称“东正教”。 在中世纪的欧洲,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 民、奴婢,每个人都是基督教徒,基督教深 深地影响欧洲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 方方面面。
异: 4、人文主义者主张享受现世生活,有拜金主义的 倾向;加尔文教 主张过节俭的生活。 5、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重视科学,宗教改革者 盲从新教。 6、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者都是虔诚的基督教信 徒;启蒙运动中有些思想家有无神论的思想,认为 信仰宗教是愚昧的;
4、改革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形成了路德 新教教派,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形成。
2) 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为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
亨利八世
加尔文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加尔文 (1509—1564),基 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在法国称 “胡格诺派”)创始人。 出生于法国北部,父亲是主教 的秘书,母亲是旅店主的女儿, 属于中产阶级。在大学期间受到 人文主义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成为一名新教徒,1536年出版名 著《基督教原理》。从事宗教改 革的宣传活动,受到迫害,逃亡 瑞士。
拓展2:人文主义、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异同
同: 1、都反对教会的腐败,反对封建神学。 2、都是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的 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3、都主张发财致富 4、文、宗、启都影响到上层社会即贵 族阶级。
异: 1、文、启是文化运动,宗教改革是社会政治、宗教 信仰、文化运动,发生了激烈的宗教战争,比文艺 复兴范围广阔的的多。 2、人文主义者并不反对天主教会和教皇,仅希望 改革和整顿教会,(反对分裂教会,反对宗教迫害, 主张宽容)。启蒙运动否定教会但也主张宗教宽容, 宗教改革者持激进主义,否定了教皇,分裂了教会, 搞宗教迫害。 3、文艺复兴主要影响上层和中层社会即贵族和市 民(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宗教改革和启蒙运 动即影响了上层,也影响了市民和一般民众。
3、宗教异端的发展
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抨击教会的腐败,
没收教会财产,简化宗教仪式
(英)威克里夫 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 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 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 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 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改革背景
①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人文主义的影响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出现 地点:瑞士日内瓦,“新教的罗马”
2、改革内容
为什么说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更加激进?
(1)、《圣经》至高无上 (2)、核心内容——“先定论”
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
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 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 “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 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 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 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 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 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 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 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 不在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3)思想文化领域: ①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神学是主修课目。
②教会轻视商业,禁止放债,遣责发财致富。
4)社会领域:
教堂遍布乡村城市,人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 教徒,然后才是其他身份;“从摇篮到坟墓,” 教会全面、全程的控制着人们的生活。
2、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倡导 ①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 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 民族观念崛起:一些国家的君主、新贵族、资产阶 级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局面,形 成自己的民族国家。 ③文化: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反对施舍,取缔赌博,跳舞、演戏等活动被禁止 (6)、迫害宗教“异端”。
日内瓦成立由加尔文宗长老、议员和官员组成的宗教 法庭,加尔文是实际负责人。1553年法庭以“异端” 罪名下令烧死西班牙医生米凯尔· 塞尔维特(反对“三 位一体”说教、发现人体血液小循环)等50多人。
3、影响:
(1)、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市民阶级的要 求,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历程
①、1559年恢复英国国教教会
②、国会通过新的《至尊法案》
③、1571年通过《三十九条信纲》,英国国 教教会的最终形成。
B 英国国教改革的特殊性?
①改革方式:由英国国王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成 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 高首脑的国王; ②、改革内容: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天主教会,但没有触 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 工具。
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阻碍了西欧社会的发展 1)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教会通过地 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 罪券”,搜刮钱财。
2)政治方面:天主教在政治分裂的西欧建立了 一整套国际性的宗教体系,实行等级森严的教 阶制度;教权凌驾于各国王权之上,不断地干 涉各国的内政。
5、宗教宽容的理念逐渐被接受,个人开始有了宗教 信仰的自由。
拓展1:路德教、加尔文教(包括英国清教)、 英国国教主张之异同
同: 1、都反对罗马天主教和教皇的权威,主张《圣经》的 最高权威; 2、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异: 1、路、加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反对偶像崇拜,英国国 教保留了天主教的仪式和教阶制度。 2、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主张遵守严格的道德标 准,过节俭的生活;最能够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②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宗教行为而改变。
以上目的是为了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和作用
③信徒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就证明他是
上帝的“选民”。目的是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提供宗 教伦理基础。
(3)、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 (4)、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5)、鼓励信徒积累财富,但要过节俭的生活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4)国家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且支配教权,停止向教廷 纳贡。 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 , 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3、改革的结果;
1)点燃了德意志许多地区反天主教的烈焰; 引发了农民战争和宗教战争。 2)1555年,皇帝被迫签订《奥格斯堡和 约》,制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从此路 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二、宗教改革的实质:
是16世纪西欧社会以纯洁基督教为形式, 反对罗马天主教封建神权统治,发展资本 主义,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运动。
三、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开始)
马丁· 路德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 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 便决心进行宗教改革。大学 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 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 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 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 神学,并且洁身自律。他成 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 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 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 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 己的宗教学说。
1520年10月,教皇勒令路德在60天内悔过自新,否则开 除他的教籍,路德当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
在德国人民对天主教会普遍不满的 情况下,《九十五条论纲》立刻燃起了 燎原大火。出乎路德的意料,用拉丁文 写成的《论纲》很快被译成德文,并被 大量传抄和印刷,在短短的两个多星期 内传遍德国,四星期内传遍天主教世界, “好像它们是由天使传送的”。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1、思想 继文艺复兴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 教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 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 沉重打击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封建统治,促进 了欧洲民族国家发展;宗教改革也成为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的斗争旗帜;
3、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文化垄断,宗教改革使各国 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促进了欧洲文化民族化的 发展。 4、天主教会为了对抗新教的进攻,也进行了一系列 改革,在不同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