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富源县大河镇核桃冲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富源县大河镇核桃冲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安全管理编号:LX-FS-A37741富源县大河镇核桃冲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富源县大河镇核桃冲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同时可能受雨季大气降水影响,给矿区及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威胁。

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此,特制定防治水管理规定:一、计划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矿井水文地质规程》3、《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4、核桃冲煤矿矿井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5、核桃冲煤矿采掘接替计划6、《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二、防治水领导组组长:王正权矿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陈庆华矿技术负责人(负责措施的审批、贯彻、落实)李兆平安全副矿长(负责防治水期间的安全工作)成员:章艾、耿光荣、王鸿萧、张坤、孙龙、马加文、田有操、张德金、肖本华、王兴良、杨运达、王正宏、肖枝永、罗春久、莫金权三、职责分工1、领导组负责防治水的全面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

2、调度室主任负责统一指挥安排,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行动。

3、地测科地测技术员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

4、机电科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生产各队组队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

6、相关队组要协助好生产队组的工作。

7、安全监察科、生产技术科负责监督各单位防水工作的执行情况。

四、矿区水文地质概况1、气候及地表水矿区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为1200—1850毫米,雨季多集中在5—10月份,月最高降雨量为4200毫米,最小降雨量50毫米,气温-6℃-30℃;区内泉点较小,仅在滴水南测,煤矿工业广场东北方向小河边附近等处有下降泉水点出露,一般流量不大,地型为东高西低,地面降水形成冲沟汇入核桃冲小河,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区内地表水体为核桃冲小河,其坐标位置均在矿井开采范围以外,故不致对矿井开采造成影响。

2、地层富水性煤系地层上覆地层卡以头,飞仙关组均为弱含水层,下部玄武岩组为隔水层不致构成对矿井充水,主要煤系地层具有一定的富水性,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

3、构造断裂带本区主要断层为F1-F6断层;F3断层为压扭断层,不致通过断层透水,而F1-F5断层为张性断层,且断距大,可能会与基它水体形成一定的水力联系,因而在接近该断层时应密切注意涌水量大小,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矿区煤系地层以砂岩、泥岩和煤为主,含裂隙水;其间有隔水层阻断水力连通,地表径流排泄条件较好,利于大气降水排泄。

矿坑充水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矿区以弱裂隙充水含水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五、矿井主要水害分析据《云南省大河煤矿区大坪矿段详查地质报告》资料,矿区断层的富水性的强弱,并不取决断层的规模,而主要决定于断裂带的围岩性质,一般灰岩中的断裂富水性很强,而煤系地层中的断裂带的富水性、导水性较差,钻孔单孔涌水量0.00014~0.00254L/s·m。

断层破碎带富水性和导水性小于或相当于正常岩层,影响带富水性和导水性相当于或稍大于正常岩层,对矿床充水不致产生威胁。

核桃冲煤矿断裂构造较多,断裂带多为泥质胶结,挤压紧密,泉水出露较少,含水性差,且流量较小,对矿坑充水有一定的影响。

矿井主要涌水量来源为以下几种类型:1、大气降水以渗透的形式间接补给矿床;2、主含煤段裂隙弱含水层地下水直接流入矿床;3、卡以头组裂隙弱含水层地下水,在开采中后期,多煤层回采,产生塌陷裂隙,间接补给矿床;4、断层水直接或间接流入矿床;5、老硐水直接流入或间接流渗入矿床;总体而言,矿井现开采9#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六、防治水规划由上所示,本矿井9#煤层的水害为裂隙水和大气降水,因此,本矿井的防治水规划主要从这两主面着手。

(一)、地表水防治1、进一步查清新增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

2、对井田范围内及相邻矿区回采塌陷所造成的地面裂隙检查、充填、疏通。

3、具体措施:在近山区,以蓄为主,蓄防结合,在矿区外围,以防为主,排放结合;在矿区内部,以导流为主,导排结合。

(二)、井下裂隙防治本矿区的裂隙水防治以疏放为主,根据各期的开采情况及时建立排水系统,设立水仓、排水管路。

(三)、其它防治水措施1、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2、根据矿井地质地形条件,必须掌握矿井开采的详细资料,并标记在矿井采掘平面图上,确定矿井涌水的位置及水量、波及范围。

3、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设60m的防水煤柱;相邻采区必须留设50m的防水煤柱;相邻工作面必须留设20m的隔水煤柱;为防止断层破碎带突水,断层两端留设煤柱(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由采掘技术员负责设计,确保安全。

4、严禁在留设的各种防隔水煤柱中采掘,破坏煤柱。

5、在有突水危险的区域,要设置防水闸门或防水闸墙,进行封闭隔离,以减少危险和涌水量。

6、遇地质变化时,及时观察顶、底板及煤壁变化情况,发现有透水预兆(工作面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必须停止作业,汇报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井下的顶板水、底板水、老空水造成影响时,必须进行排水,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及规定:⑴水泵:必须有同能力的备用水泵、检修水泵,水泵工作能力应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机电科负责水泵的安装调试及正常运转。

⑵管路:必须管径相同的备用管路且畅通无阻,能配合水泵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专用排水管路由机电科负责,无专用排水管路时由通风科负责;⑶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水泵及检修水泵相适应,能够同时开动工作、备用水泵,由机电科负责;⑷矿井主排水系统必须由双电源双回路由机电科负责;⑸主要泵房至少有2个出口,主水仓的有效容纳8小时的正常涌水量,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4小时的采区正常涌水量,由矿总工程师与技术科采掘技术员负责设计;⑹排水设施(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由通风科负责,机电科配合。

(7)井下各个水仓、水沟必须定期由维修防尘队负责清理沉淀池内煤泥,保证不影响排水。

(8)井下各个水仓的排水由机电一队负责,各顺槽内积水及工作面老空水由所辖队组负责排至采区水仓再至主水仓,运输大巷、无极绳尾轮坑及配重硐室内积水由运输队负责排至采区水仓或主水仓。

(各队的排水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9)根据矿井水害的危害程度,必须制定相应的防治水管理措施。

(四)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1、、成立探放水组织机构2、、探放水时的工作职责⑴只要有探水时技术科科长每班安排技术员负责确定探水地点范围,探水方位、角度,探水范围内地质的构造情况,并有专人现场跟班指导。

⑵调度室主任负责探水期间的全面具体指挥工作,安排各级管理人员跟班监督作业。

⑶机电科科长负责安排机电一队把探水、排水设备安装好,并调试正常运转。

⑷相关队组队长具体负责探水的实际操作,并安排好每班负责此项工作的责任人。

⑸安全监察处处长负责监督探放水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涉及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无异常时方可操作探水。

3、探水时的技术措施⑴慎重确定探水地点,避免在危险区内安设钻机,更不可“有疑”不探,盲目前进。

⑵安设前先将探机附近的支护进行加固,防止冒顶和片帮伤人。

⑶技术科合理布置钻孔密度,确定超前距、帮距。

⑷安全监察处负责检查排水系统中的水仓、水沟及管路、排水水泵及电动机,使之正常运转,达到设计的最大排水能力。

⑸排水设备安装必须采用专用供电线路,专用排水管路,确保排水时,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转。

⑹安全监察处负责检查通风系统、通讯联络系统是否正常,在探水地点附近15m内安设专用电话,以便情况紧急时,及时报告调度室。

⑺瓦检员必须现场跟班随时检查作业地点的瓦斯浓度,以防止钻孔内瓦斯突出,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⑻探水时调度室必须及时掌握探水情况,确保探水各项工作的安全实施。

⑼当探透老空时,涌水量较小时,采取堵水,在距探水点10m的地点使用双墙闭贯进行堵截。

⑽检查流水路线和人员撤退、避灾路线,避灾路线内不许有煤、矸、物料、矿车等阻塞,时刻保证畅通无阻。

⑾加强探水地点顶帮支护管理,有松动或破损的支架及时修整或更换。

⑿建立健全探水时的各项记录及各责任人签字记录。

(五)、发生水害事故的事的应急措施⑴发生水害事故后,队长负责清点人数,告知工人们不要慌及撤离路线。

⑵发生水害事故后,现场及附近地点的工作人员应首先做好自身安全防护,躲避到硐室内、拐弯巷道或其他安全地点,情况紧急时,可抓牢棚梁、棚腿,防止被涌水冲倒。

⑶撤离前,应设法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告知矿值班领导。

⑷水害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地点工作的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地点、涌水程度、现场被困人员情况等,利用电话或其它联络方式报告调度室,调度室向受威胁区域人员发生警报通知。

⑸如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点有毒、有害气体增加时,作业人员立即佩用好隔离式自救器,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不佩带防护器具的情况下,进入灾区。

⑹调集一切可以利用的排水设备,加快排水速度,降低矿井涌水量水位。

⑺如因突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示牌,迷失了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⑻加强灾区的通风,为避难人员创造生存条件。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