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7年亚洲经济危机

97年亚洲经济危机

97年亚洲经济危机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经济10Q2
钟健
学号:20103002294
97年亚洲经济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

一、原因:
1、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
2、国际金融市场游资冲击。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
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3、亚洲国家外汇政策不当。

为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贸易自由化,
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4、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5、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
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过程:
1、1993年,国际投资家索罗斯认为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被低估,决定拿林吉特作为突破口。

马来西亚政府随即加强了对本国资本市场的控制,马来西亚因此免遭劫难。

2、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

各国中央银行不断提高银行利率降低通货膨胀率。

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

银行业本身大肆借入外币,炒作外币,加入投机者的行列,各国银行短期外债巨增。

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

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秦铢紧盯美元,资本进出自由,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

同时,泰国银行业的海外借款95%属于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

3、1997年6月下旬,索罗斯筹集了庞大的资金,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秦铢狂跌不止,
交易商疯狂卖出泰铢。

泰国政府动用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的国际贷款企图力挽狂澜。

但这区区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无量级的国际游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泰国政府无力与索罗斯抗衡,改变了维系13年之久的货币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4、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

受此影响,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
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

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

11月中旬,韩国爆发金融风暴。

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三、国际投机基金的操作手段
大量购入该国货币,在汇市大量抛售,迫使政府为维持本国汇率的稳定,动用美圆储备接盘,外汇储备耗尽,政府短期外债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增大,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

四、中国未被波及原因
1、当时中国政府没有开放资本市场让外资进入
2、中国也没有大量的短期外债;且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基础
3、香港刚刚回归,中国政府不会让香港失陷
4、朱镕基总理的铁腕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