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_第十七章驱虫药
煎服,10~15g。炒香嚼服,6~ 9g。
小儿每岁每日1粒~1.5粒,总量 不超
过20粒。每日1次,连用3天。
[使用注意]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 吐、 腹泻等反应 忌饮茶
[特 点]
善驱蛔虫、蛲虫,并治小儿疳 积。
苦楝皮
《本经》
[药物来源]
为楝科乔木植物楝树和川楝 树的
根皮或树皮。
[性味归经]
天名精
药材鹤
榧
药材
第十七章
驱虫药
[概 念]
凡以祛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 主要
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作 用]
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内 寄
生虫,有毒杀、麻痹作用,促使其 排
出体外。
[适 应 证]
1.主要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 2.疥癣、恶疮、湿疹等。 3.阴痒、白带增多。
[使用注意]
1.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用适 宜的 驱虫药物。
南瓜子
《现代实用中药》
[药物来源]
为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藤本植 物南
瓜的种子。
[性味归经]
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杀虫。
[应 用]
绦虫病 本品尤善治绦虫证。
——配槟榔
[用法用量]
研粉,60~120g 冷开水调服
[特 点]
甘平,不伤正气,尤善驱杀绦 虫。
鹤草芽
《中华医学杂志》
[特 点]
善驱杀绦虫,并有泻下作用, 为驱
绦虫之要药。
雷丸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多孔菌科植物雷丸的干燥菌 核
雷丸
[功 效]
杀虫
[应 用]
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本品有杀虫作用,以驱杀绦虫 为佳
[用法用量]
入丸散,6~15g 冷开水调服,连用3天
[使用注意]
不宜入煎剂
[药物来源]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 草
(即仙鹤草)的冬芽。
[性味归经]
苦、涩,凉。归肝、小肠、大肠 经。
[功 效]
杀虫。
[应 用]
绦虫病 本品善驱杀绦虫,并有泻下作 用。为治绦虫病之要药。
——单用
[用法用量]
研粉吞服,每次30~50g, 小儿
0.7~0.8g/kg。 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
2.一般在空腹时服用。
[使用注意]
3.常配伍泻下药同用。
[使用注意]
4.部分药物具有相当的毒性,应 用时 必须注意剂量,以免损伤正气。
[使用注意]
5. 在 发 热 或 腹 痛 较 剧 时 , 暂 时 不宜使用驱虫药。
[使用注意]
6. 孕 妇 、 年 老 体 弱 者 应 慎 用 。
槟榔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应 用]
1.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本品有驱杀寄生虫作用。
——配苦楝皮、雷丸等
[应 用]
2.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本品有消积导滞作用。
——木香槟榔丸
[应 用]
3.水肿、脚气肿痛 本品具有行气利水作用。
苦,寒。有毒。归脾、胃、肝经。
[功 效]
杀虫,疗癣。
[应 用]
1.蛔虫、蛲虫、钩虫等证 本品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配使君子、槟榔等
[应 用]
2.疥癣,湿疮 本品有除湿热,杀虫止痒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5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 用。
[特 点]
本品有毒,杀虫作用较强。
使君子
《开宝本草》
[药物来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种 子。
[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经。
[功 效]
杀虫消积。
[应 用]
1.蛔虫病 本品有驱虫作用,善驱蛔虫与蛲 虫。
——配苦楝皮、芜荑等
[应 用]
2.小儿疳积 本品有消积滞、扶脾胃作用。
——肥儿丸(配槟榔、神曲、麦芽 等)
[用量用法]
——疏凿饮子(配泽泻、木通等) ——鸡鸣散(配木瓜、吴茱萸、紫苏 等)
[应 用]
4.疟疾 本品有截疟作用。
——截疟七宝饮(配常山、草果等)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单用驱杀绦 虫、
姜片虫时,可用60~120g。
[特 点]
1.能驱杀多种肠道寄生虫,对 猪肉绦虫疗效最佳。
2.并有泻下行气利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