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汉十八手-图文-完整版演示教学

罗汉十八手-图文-完整版演示教学

罗汉十八手-图文-完整版少林罗汉十八手是少林拳术中最著名的拳法之一。

据《少林寺拳谱》记载,远在隋时,少林寺武僧就根据十八罗汉铜像造型创了一路拳法,称为十八罗汉手,后来逐渐演化,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不同练法。

本拳为其中上品,攻防兼备,上下配合,技法多变,极具妙用。

一、预备势面向南方,站立在东西走向的场地的西南;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两臂垂于身体两侧,两手五指并拢贴于腿外侧,掌指朝下;身躯正直,眼向前平视(图1)。

〔要点〕头须端正,下颏内收,挺胸、直腰、沉肩,两肘自然微屈并向身前微微牵引;神情安静,内虑全消,气沉丹田,精神贯注,做好行拳走势的准备。

二、并步抱拳两手握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轮贴身;脸向左转,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2)。

〔要点〕1.抱拳与转脸,动作要一致,行动要快速。

2.身体微向前倾,使腿部着力,十趾紧抓地面,防止弯腰拱背;两肘夹紧,使肘尖朝后。

三、弓步掳手推掌(鹰掐嗉)身躯半面向左转,两腿屈膝稍向下蹲,右脚不动,左脚向正东前方跨出;左拳变掌,臂内旋,从左腰侧贴着身躯向右上方屈肘绕环抄起,伸向右肩前,随着身躯半面左转由右肩处直臂向前、向左弧形平摆绕行横搂,肘微屈,掌指朝上,拇指张开,掌心朝前;眼视左掌(图3)。

上动未停,左掌掳抓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与此同时,身躯转向正东方,右脚跟外展,右腿挺膝蹬直,左腿在前屈膝半蹲,成左弓箭步;右拳随之变掌,从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向右掌前方注视(图4)。

〔要点〕1.掳手收拳、右掌推出、弓箭步,必须动作一致,不能有先后快慢之分。

2.推掌时,肩须向下沉劲,右腿蹬伸防止右脚向外侧移动,腰须向下塌劲,右掌掌指高与眉齐。

3. “鹰掐嗉”的锁喉动作在单人拳路练习里变作了前推掌,按照传统未作更正。

如果更正为叉掌也是可以的,只要使右掌拇指张开、掌心朝下,用虎口向前平伸叉出就行;四、虚步推掌(僧推门)身体重心移后,右腿随之屈膝半蹲,左脚收回半步屈膝以脚尖虚点地面,脚面绷平,成左虚步;与此同时,右掌臂外旋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前;左拳则变掌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身躯随右掌收回之势稍向右转,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5)。

〔要点〕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两脚虚实一定要分清;身法保持正直,防止弯腰凸臀;左腿屈膝要使小腿微成坡形,右腿屈膝要防止膝部向里跪倾。

五、马步掳手挎肘(挎篮势)左脚向前踏实;左掌臂内旋直腕使拇指张开朝下,从前直臂向下、屈肘向右肩处弧形绕环抄起,随着左脚的向前踏实再由右肩处屈肘向上、经右耳侧向前弧形绕环摆动;右掌随之变拳,直臂伸直向身后下方;眼视左掌(图6)。

上动未停,左掌掳抓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与此同时,右脚向前跨步,身躯随之左转向北,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随身转动从身后直臂向下、屈肘向身前绕环挎起,拳面朝上,拳眼朝右,高与眉齐;脸向右转,眼向右侧前方注视(图7)。

正:反:〔要点〕1.收拳、马步、挎肘,必须在同一时间一起完成。

2.成马步时,右肩向前、左肩向后微微错开,两肩不在一条直线上;身法须顶平、项竖、肩沉、背直、腰塌;两腿须屈平,防止两膝向前跪腿。

六、马步架打冲拳(硬开弓)右脚尖外展,身躯从右向后转,右拳随之臂内旋从身前向右侧上方屈肘环举上架,拳轮朝上;与此同时,左脚随身转动向东跨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拳在转身之后从左腰侧向左侧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8)。

〔要点〕右拳臂内旋屈肘上架,肘臂要屈成半圆形,拳的位置应在右肩上方,不可位于头顶的上方;左拳冲出要与肩平,不可超过肩部;成马步时,两肩微向身后张展,右肘也须向后展。

七、弓步架打冲拳(架梁炮)左脚尖外展,右脚跟也外展,身躯随之左转向东,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在转身的同时,左拳变掌,从身前向额前上方屈肘环举上架,掌指朝右,掌心朝前;右拳屈肘经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9)。

〔要点〕左掌屈肘上架,在转身时它的方位仍在正东方不变,不要随身转动移至北方;上架的位置应在前额的上方,不要位于左肩或右肩的上方。

右拳冲出,必须先经过右腰侧,经右腰侧时还须使拳心朝上,而后向前冲出。

弓箭步的两脚不要出现掀脚和拔跟的现象,两脚均须踏实。

八、弓步绾肘(降龙手)左掌从上向下向右拳背拍打,握住右拳,小指一侧朝前;左腿稍站起,身躯右转;右拳和左掌一起屈肘收于右肋下方,贴近身躯,拳心仍朝下;眼视左掌(图10)。

上动未停,右脚向前上步,右脚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箭步;身躯随之左转,同时右肘向上提起,稍微超过肩高,从上向前、向下绕环压下;眼视右肘(图11)。

〔要点〕上步、转身、绾肘的动作须同时进行,肘向前下压时身躯要稍作前俯。

九、翻身马步磕打(僧敲钟)身躯直起,右脚离地屈膝在身前提起(图12)。

左脚蹬地跳起,身躯随即从右向后翻转,右脚落在左脚起跳前的部位。

在右脚落地之后,左脚随之在左侧落地,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在跳步翻身的同时,左掌松开右拳,由右臂上面顺肘关节绕向肘下,臂外旋使掌心翻转朝上;右拳则从左臂里面向上、经额前绕出左臂向身前绕环,直臂磕打,拳心朝上;眼视右拳(图13)。

〔要点〕翻身的时候,身躯应稍向左倾斜,绕着身体的斜线轴向上、向后翻转,不能做成绕着身体的垂直轴向后转。

翻转两脚落地成马步的时候,右拳即完成磕打,不能在马步形成之后才磕打。

磕打时左掌托在右臂肘的下面,左上臂贴靠身躯肘尖朝下。

右拳的高度与额齐。

十、马步托掌冲拳(巧纫针)右拳从左掌上面抽回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左掌贴着右臂下面向前直臂伸出托起,臂内旋,拇指张开,虎口朝上,掌心朝前;两腿随之微向上起,身躯微向右转;眼视左掌(图14)。

上动未停,右拳从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同时,左掌屈肘收于右肩前,拇指仍张开,掌心朝右,掌指朝上;身躯转正,两腿屈平,眼视右拳(图15)。

〔要点〕抽拳与托掌,冲拳与收掌,均须不分先后地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托掌的高度与额齐,冲拳的高度则与肩齐。

在两臂前后移动、身躯微转时,应注意保持身法的直背塌腰和沉肩。

十一、右弓步格挡冲拳(一条椽)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掌变拳,臂外旋,以前臂桡骨一侧从右肩经脸前向左绕行格挡;与此同时,左脚尖外展,身躯左转向东,右腿随之伸直;眼视左拳(图16)。

上动未停,右脚向前上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箭步;同时,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则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17)。

〔要点〕左拳向外格挡的时候,拳的高度以腕关节与前额齐平为宜;右拳向前冲击的时候,两肩须向下沉劲,臂肘不要僵硬;两拳的一收一冲要同时用力,快慢一致;向前上步的时候,屈膝之腿只可微向上站起,不可起得过高,要基本上保持着前进中的水平线。

十二、左弓步格挡冲拳(一条椽)右腿微向上站起,右拳臂内旋使拳眼朝下,从前直臂向下、经腹前屈肘向左胸部弧形绕环抄起,拳眼转为朝上;随即以前臂桡骨一侧向上经脸前向右绕行格挡,拳面朝上;眼视右拳(图18)。

上动未停,左脚向前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拳则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19)。

〔要点〕与前动右弓步格挡冲拳同。

十三、挂退勾踢(金钩挂)左腿向上站起,仍保持屈膝;右拳变掌,从右腰侧直臂向下、向后再屈肘向上、经头顶上方向前弧形绕环,身躯随之左转朝向正东,左拳则变掌屈肘举于胸前右臂下面,两掌上下交叉,掌指均朝上,掌心均朝外;在两掌交叉的同时,左脚尖外展朝向东北斜前方,右脚离地在身后屈膝提起,脚尖朝下(图20)。

上动未停,两掌一起从胸前直臂向下、向左右两侧分开平举,左掌掌指朝上,掌心朝前,肘微屈;右掌则五指撮拢成勾手,屈腕使勾尖朝下,肘伸直;与此同时,右脚脚尖勾翘,从身后向外、向前、向下、向左前斜方摆腿钩挂踢起,在经过正东前方地面向下摆踢时以脚跟擦击地面,在踢至左前斜方时脚跟高与腰齐;眼向前方注视(图21)。

正: 侧:〔要点〕1.右脚摆腿勾踢的线路,必须是从后向外、向前、向左的半圆弧形线路,首先使髋关节外展将小腿摆向外侧方,其次使小腿向前下方摆动用脚跟向左擦击地面,而后屈大腿使小腿向左前斜方摆起。

2.脚跟在前下方擦击地面时,应将踝关节向内翻、脚尖勾紧,使脚的外侧边缘朝向正东前方、脚尖朝左。

3.勾踢须用摆荡的力量,防止僵硬。

十四、缠腕马步冲拳(扭缠丝)右腿屈膝在身前提住,右勾手变掌,从右侧直臂向下再由腹前屈肘向左、向上弧形绕环抄起,在胸前使掌指朝上,掌心朝外,拇指张开;与此同时,左掌从左侧屈肘向上、向右再由脸前向下弧形绕环按下,在胸前拇指张开将右掌腕部前臂握住;眼视右掌(图22)。

上动未停,右掌臂外旋转腕使小指一侧向外缠绕,绕至掌心朝上时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前,左手握住右腕臂随之收抱;在右掌缠绕的同时,身躯向右转朝向正南,右脚随之向左脚侧旁踏脚震步,左脚即离地由身后屈膝向右提起;眼视右拳(图23)。

上动未停,左脚向左侧落步,两腿屈膝蹲成马步;同时,右拳收向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手松开右腕变拳,向左侧方直臂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24)。

〔要点〕1.踏脚震步须与右掌握拳收抱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不能够做成先将拳收抱而后再震步。

2.右脚的踏脚与左脚的提起也是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不能够做成先踏脚震步而后再提步。

3.左拳冲击与左脚落步同样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不能够做成先落步而后再冲拳。

4.此动的冲拳拳心始终朝下,没有臂内旋的动作;注意在左手变拳后不要再将拳心翻上。

5.冲拳时还须注意右肘向身后牵引,两肩向后张,身躯保持正直。

十五、伏身后扫腿(扫荡腿)左脚跟外展,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在右侧仆下,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掌心朝下,一起向右摆臂伸向右下方扶地,身躯随之拧腰探向右下方;眼视右脚(图25)。

上动未停,右脚趁摆臂探身之势直腿从右向后贴地扫转半周,眼随右脚(图26)。

伏身后扫必须使左脚跟离地掀起,仅以左脚脚掌碾地为轴;摆臂探身的动作要迅猛有力,右腿要伸直,右脚尖要扣紧,髋部要沉下;扫转要快,两掌在扫转时微离地面,使手、眼、身紧跟着右脚转动。

十六、翻身弓步劈砸(披身锤)身体重心向右移动,右脚跟里转使脚尖朝向正东,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形成右弓箭步状;与此同时,身躯伏身转向正东;右掌变拳随身转动,经右膝前向身后绕行反臂斜举,拳眼朝下;左掌变拳随身转动,直臂举于身前,拳心朝下;眼视左拳(图27)。

上动未停,左拳臂内旋使拳眼朝下,从身前直臂向上、向后弧形绕环劈砸,拳眼变为朝上;右拳则随之从身后直臂向下、向前弧形绕环摆动,拳眼朝上;在两臂绕环的同时,身躯向左翻转,眼随左拳(图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