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力发电厂教学大纲

热力发电厂教学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Basic Knowledge for Therm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ENP03111
学时:38 学分:2
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三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制图、理论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王中铮主编,《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
1.翁史烈主编,《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桂玉等,《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魏太保主编,《能源工程》,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4.蒋德明,《内燃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翁史烈,《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6.陈学俊、陈听宽,《锅炉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7.郑体宽,《热力发电厂》,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8.吴业正等,《制冷原理及设备》,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
9.王长贵等,《中国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出版社,1986
10.杨惠安等,《泵与风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能源与动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动力机械广泛用于能源、动力领域,是主要的耗能设备。

其品种繁多,功能各异,但都以热工、
流体为基础,且以热能为主要的能量利用形式。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可供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等专业学生选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动力机械有个总体认识,对主要热能与动力机械及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未来发展有所了解。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面,为下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热能及其利用的基本方式,能量利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2. 掌握热能动力机械:内燃机、涡轮机、锅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评价的方法。

3. 掌握各类热能动力循环、制冷循环的原理,了解热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热力系统图及性能评价指标、了解制冷过程的原理及评价。

4. 了解新能源在热能动力工程中应用及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基本概念
1、教学内容
热能及其利用,热力循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复习,能源的有效利用及评价,动力机械与动力传动,热能与动力技术和环境。

2、基本要求
学生应了解热能的发生与利用问题,能源有效利用及评价指标,掌握火用及火用效率,以内燃机和汽轮机为例比较不同类别动力机械的性能,熟知排放污染及防治。

第二章内燃动力系统及装置
1、教学内容
内燃机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内燃机的理论循环与评价指标,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有效性能指标,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冲量系数,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汽油机燃料供给和燃烧过程,柴油机的燃料供给和燃烧过程,内燃动力系统的运行特性,排放污染与防治,内燃机及汽车发展展望。

2、基本要求
学生主要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主要系统,掌握工作过程的热力循环,性能指标及其计算作为一般要求,换气过程和燃烧过程以四冲程汽油机为主,要了解排放污染及其防治和内燃机、汽车未来发展。

第三章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
1、教学内容
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的应用与发展,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的构造与分类。

透平级的概念,级内工作过程。

蒸汽作用于动叶片上的力和轮周功,级的轮周功效率与最佳速度比,级内损失和级的效率。

多级涡轮机的热力过程及其损失,重热系数。

火箭推进概述,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的发展展望。

2、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了解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的结构、分类、透平级的工作原理,对复杂计算不作要求。

其中透平级的速度三角形、热
力过程线是必需掌握的,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的未来发展必需了解。

第四章锅炉及换热器
1、教学内容
锅炉的分类、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大气排放。

燃料成分、发热量及分类,燃烧计算基本原理,热平衡计算基本原理(正、反平衡),各项热损失及热效率的定义,灰平衡。

火床炉工作特点,链条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炉排上的燃烧过程及特性,炉拱结构和作用,抛煤机炉工作原理。

火室炉工作特点、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过程及燃尽。

流化床燃烧和旋风燃烧的过程及特点。

锅炉受热面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蒸发受热面(水冷壁和锅炉管束),过热器和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换热器分类,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和结构,传热公式及换热器计算。

2、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锅炉的基本工作过程、型式和结构,主要燃烧设备及燃烧方式的特点,锅炉受热面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锅炉热效率及各项热损失的意义,了解锅炉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树立节能和环保意识。

第五章热力发电原理与系统
1、教学内容
热力发电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热力发电的基本循环。

现代热力发电的常用循环。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

新型动力循环(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卡琳那循环,注气式蒸汽燃气轮机循环,湿空气燃气轮机
循环),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燃煤联合循(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外燃式燃煤联合循环,直接燃煤联合循环联合循环,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磁流体发电联合循环)。

磁流体发电。

核能发电。

2、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热力发电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过程,了解发电厂中的主要设备及作用,掌握现代热力发电生产过程中常用循环。

结合第3第、4章内容,了解汽水循环的流程,能够看懂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了解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指标。

对各种新型燃气轮机循环、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燃煤联合循环、磁流体发电及核能发电作一般了解。

了解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整体化煤气化联合循环、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及核能发电的基本工作过程。

第六章制冷与空调
1、教学内容
恒温热源和变温热源的理想制冷循环,制冷系数的定义,理想热泵循环。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及其性能指标。

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热泵。

空调的分类,湿空气焓湿图,空调系统的组成。

制冷压缩机的种类,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恒温热源和变温热源的理想制冷循环、热泵循环,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四个典型部件、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系
统组成,空调部分湿空气的焓湿图,空调的分类、系统组成要求一般了解。

第七章新能源利用
1、教学内容
太阳能的特点,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太阳能辐射的基本特性,太阳能集热器原理,平板集热器能量方程,平板集热器太阳辐照度的工程计算,平板集热器效率计算,太阳能供暖与太阳能制冷,太阳能发电。

地热资源,地热发电系统,地热能的直接利用。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燃料电池的分类,燃料电池的性能评价。

风能利用,潮汐能利用,低温核供热。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新能源的种类,包括太阳能、地热、风能、燃料电池和低温核供热,掌握利用的方式和一些基本概念,对集热器计算只作一般了解。

第八章动力机械辅助装置
1、教学内容
泵与风机的分类及性能参数,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离心泵的能量方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离心风机的性能曲线,轴流风机及罗茨风机,管路性能曲线及系统工作点,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泵与风机的发展趋势。

2、基本要求
学生重点掌握离心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曲线,
掌握离心泵与风机在管路系统中的工作特性。

一般了解其他类型的泵与风机及其发展趋势。

四、实践环节
进行教学观摩试验,2学时
五、课内学时分配
大纲制定者:谢永慧黄锦涛执笔
大纲审定者:王新军
大纲批准者:秋穗正
大纲校对者:李军
二零零五年四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