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案例分析
男女双方同意缔结婚姻关系协议
婚姻成立
婚姻登记机关的登记批准行为
(二)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夫妻人身关系:地位平等、独立; 都享有姓名权;夫妻之间的忠实义务;人身自 由权;住所选定权;禁止家庭暴力、虐待、遗 弃;计划生育义务。 夫妻关系——夫妻财产关系:夫妻财产的所有 权(夫妻一方的财产所有权和夫妻双方的共同 财产所有权); 相互扶养义务;相互继承遗产 的权利
二、子女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收养子女和有 抚养教育关系的子女。 婚生子女: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育的子女 非婚生子女:不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育的子女
养子女:子女被合法收养时,其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 才消除。 继子女:继父母如果抚养教育了继子女,可享受被继子女 赡养的权利。
三、父母
形式要件: 婚姻登记——权利义务形成 的必要条件
双方必须达法定婚龄
必备条件 实质要件 禁止条件
即结婚条件,是婚姻关系成立的 关键,包括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结婚双方当事人自愿
符合一夫一妻制度 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 亲结婚
限制患有法律规定的某种 疾病的人结婚

例题:( )是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 A. 结婚登记 B. 结婚双方当事人自愿 C. 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D. 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
六、共有财产的分割原则和方法
(一)分割原则 1、遵守法律的原则 分割财产遵循法律 2、遵守约定的原则 有约定按约定,没约定按法律 3、平等协商,和睦团结的原则
(二)分割方法
1、实物分割 先进行实物分割,对剩余的无法进行实物分 割财产再进行其他方法处理 2、变价分割 将共有财产变换成货币后由共有人分割 3、作价补偿 共有人之一希望取得该物,其他共有人不希 望取得该物,进行作价分割
2.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基本内容及适用
(1)约定的主体:夫妻 (2)约定的内容 我国规定的是排斥性的夫妻财产协议,即法律不限 制夫妻对财产进行约定的内容,夫妻可以对其财产进 行自由约定。 (3)约定的形式 以书面形式约定,表现形式包括协议书、信件和数 据电文等 (4)约定的时间 可以在婚前也可以自婚姻存续期间 (5)约定的效力 一旦协议达成,夫妻双方必须遵守夫妻财产约定的 内容

例题:下列情形不属于无效婚姻的有:( ) A. 甲男和乙女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 B. 甲男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婚后未治愈 C. 甲男乙女是表兄妹而结婚 D. 乙女因受家庭强迫与甲男结婚


【答案】D 【解析】无效婚姻包括重婚的;有禁止 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 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的; 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D属于可撤销的婚姻。

五、祖父母、外祖父母
是孙子女、外孙子女除父母以外最近的直 系亲属。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已经 死亡或无力抚养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 义务。 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父母双方死亡或一方死亡 另一方确无抚养能力或父母均无抚养能力;孙 子女未成年;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负担能力。


第二节 提供咨询服务
(二)夫妻约定财产
1.夫妻财产约定制的三种类型 (1)一般共同制,即财产共同所有 指一般共同财产制,即夫妻双方婚前和婚姻关系存 续期间的全部财产均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包括动产 和不动产 (2)部分共同制,即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又叫限定共同制,指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一定范围 内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共有范围外的财产均归夫 妻各自所有的财产制度。 (3)分别财产制,即财产归各自所有 指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全部归各自所 有,并且各自行使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的夫妻 财产制度。
界定夫妻法定共有财产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夫妻共有财产的主体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 (2)夫妻共有财产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 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3)夫妻共有财产的来源为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 产。 (4)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双方享有同 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 (5)分割夫妻共有财产原则上应当均等分割。 (6)夫妻一方死亡,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夫妻共 有财产的一半分归另一方所有,其余的财产为死者遗 产,按照《继承法》处理。
2.夫妻法定特有财产 又叫夫妻个人财产或者夫妻保留财产 分类: 1、一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 人生活补助等费用。 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属于夫妻其中 一方的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案例:辞职补偿金能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冯某(男),刘某(女)于2001年结婚。婚后由于各种 原因双方相处不合。2005年2月,刘某单位经济效益不 佳,为鼓励员工再就业,单位规定对辞职员工经济补 偿,刘某遂申请辞职,并领取了5万元辞职补偿金。2006 年,二人协议离婚,在5万元的辞职补偿金的问题上发生 分歧。5万元补偿金是否可以成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第一单元 婚姻家庭财产风险因素分析 一、经营的风险: 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夫妻共同 财产); 对公司,个人财产与经营的实业财产不分会有 风险,而公司股东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 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婚姻变动中的财产风险 婚后财产共有制容易导致纠纷的产生;利用婚 姻诈骗财产;转移共同财产;跨国婚姻法律风 险。 三、子女抚养教育的相关财产风险 一般情况下子女教育等财产投入风险;离异情 况下子女抚养教育财产风险;夫妻一方去世情 况下子女抚养教育财产被侵占的风险。 四、财产传承风险 遗产的争夺风险;产业的传承风险。
(二)共同共有
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基于共同关系,共 同享有某物的所有权。 1、共同共有人的内外部关系 内部:共同共有人的权利基于共有物的全部。对 共有物权利的行使应当得到全体共有人的同意。 外部:对共有物的处分应得到其他共有人同意; 对外责任为连带责任
2、共同共有的类型
(1)夫妻共有 注意这几点问题: ①夫妻间的财产权属可以以约定方式确定 ②夫妻的婚前财产是夫妻各自所有的财产,不属于夫妻 共有财产 对共有财产的处分应当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进 行 (2)家庭共有 家庭共有财产就是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 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财产。 (3)遗产分割前的共有 当死者有数个继承人时,其中任何继承人都不可 能单独取得遗产的所有权,遗产只能作为全体继承人 共有。
法律上的亲子关系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父母与婚生子女、 父母与非婚生子女; 另一类是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养父母与养子女、 继父母与受其抚养的继子女。 父母子女关系建立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权利义务是 相同: 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2、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3、非婚生子女、继父母继子女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4、父母子女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
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辽宁大学位涛副教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财产权属 的法律规定并掌握界定财产属性的方法,同时 要熟练掌握夫妻财产分配的法律规定及其对财 产分配规划的重要意义,掌握遗产的界定以及 遗产分割的原则 教学难点: 复杂的财产权属界定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数据统计,2010年中 国结婚登记是1205万对,离婚登记是196.1万对。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的离婚率已超过1/3。
第二单元 界定客户财产权属 一、财产所有权界定 财产所有权:指财产所有人依照法律对其财产 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二、个人所有权的行使 1、直接方式行使财产所有权 2、间接方式行使财产所有权
三、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丧失 (一)取得 1、原始取得 2、继受取得 (二)丧失 1、绝对丧失与相对丧失 2、因一些行为丧失与因其他原因丧失 3、自愿丧失与强制丧失


非法同居:男女双方或一方有配偶未办理结婚 登记,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或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 活,但不符合事实婚姻的法定条件的两性结合。


无效婚姻: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 未治愈的;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是违法婚 姻。 可撤销婚姻:缺乏真实意思表示,因受胁迫或 限制人身自由而结婚;撤销请求权由当事人本 人行使;应在结婚登记后1年内提出请求撤销 (或恢复人身自由后1年内)。
(三)婚姻关系特殊形态的理解 事实婚姻 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理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 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符合我国 结婚实质条件的男女两性结合。 事实婚姻的特征: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具有目的性和公开性;符合结婚的实质条件; 事实婚姻具有婚姻的效力。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公布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婚姻实质要件的, 按事实婚姻处理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公布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要求 补办结婚登记,否则解除同居关系。


从年龄结构看,22岁—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 36岁—50岁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上离婚率迅 速上扬;从教育背景看,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 低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 离婚率越低。
离婚成本的计算
经济成本 时间成本
离婚成本
精神成本 教育成本
第一节 收集客户信息
一、婚姻(夫妻、配偶) (一)婚姻的成立
“辞职补偿金”不是劳动者一般意义上的工资、 奖 金所得,它与劳动者个人身份具有严格、密切的 关系,不管婚姻关系是否存在,这种针对辞职而 获得的财产的事实是独立的,而与婚姻关系无明 显、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补偿金是对辞职者以 后个人基本生活的一种最低保障。从单位得到 的补偿金,是基于辞职而产生,是其以放弃长期 稳定的劳动期待收入为代价换来的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