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五、财产权属(3P526)
财产所有权界定
是指财产所有人依照法律对其财产享有占 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占有权: 实际控制和掌握;使用权:利用财产;收 益权:获取经济利益;处分权:决定财产 归属和命运。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取得:原始取得(生产、收益、没收、拾
得遗物等);继受取得(继承、赠与、互 易、买卖等)。 丧失:绝对丧失(物)和相对丧失(所有 权转移和抛弃);行为丧失(出卖、赠与) 和其他原因丧失(死亡、意外);自愿丧 失(出卖、抛弃)和强制丧失(没收、征 用、强制执行)。
四、婚姻家庭财产风险因素分析
(3P520)(另见2P270)
经营的风险:
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夫妻
共同财产); 对公司,个人财产与经营的实业财产不分 会有风险,而公司股东严重损害公司债权 人利益的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婚姻变动中的财产风险:婚后财产共有制 容易导致纠纷的产生;利用婚姻诈骗财产; 转移共同财产;跨国婚姻法律风险。 子女抚养教育的相关财产风险:一般情况 下子女教育等财产投入风险;离异情况下 子女抚养教育财产风险;夫妻一方去世情 况下子女抚养教育财产被侵占的风险。 财产传承风险:财产的争夺风险;产业的 传承风险。
夫妻法定特有财产(2) 一方专业的生活用品;其他(从事自 身职业必须的财产但价值较大的除外;所 获得的奖品;人身性质的保健费与保险赔 偿金;复原转业军人的复员费转业费医疗 补助费生产补助费;国家资助科研津贴; 一方创作的文稿手稿设计图草图;劳动关 系补偿金、再就业补贴提前退休补贴)。
夫妻约定财产(3P557)
收养程序:应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
门登记,收到申请次日起30日内审查,对 弃儿要公告60日。 收养效力: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 间拟制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关系形成;养 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 关系消除;被收养人自愿给生父母提供较 多扶养的可作为“酌分遗产人”。
三、其他亲属关系
财产约定有效要件: • 合法身份; • 完全行为能力; • 真实意思表示; • 内容合法; • 书面形式。
(一方将自己所有物的所有权无偿交给另一 方而对方表示接受的行为是的赠与行为, 以交付为赠与完成(需变更所有权登记的 除外)。)
夫妻约定对第三人的效力(2P283):
• 财产范围限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
按份共有(3P531):(一般应订立合同) 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额均可以对共有财产进行占 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但必须达成共识(可按 占财产份额一半以上共有人意见,但不得损害其 他共有人利益); 按份共有人可以将其份额分出或者转让,但转让 时在价格等条件下其他共有人有优先购买权(规 定期限内行使); 对遭受的外部侵害可主张权利,对外部责任,应 按份额承担义务,但义务性质不可分则承担连带 责任与义务; 按份共有人死亡,其继承人有权继承(法律有限 制除外)。
遗产不包括事项:
人身权利;
与人身有关的专属债权债务;
国有资源的使用权;
承包经营权。
遗产其他要点:
遗产应从共有财产中分离出来;
受益人所得保险金不是遗产;
抚恤金不是遗产,其享受者必须是死者的
直系亲属、配偶,且必须是死者生前主要 或部分供养的人。
遗产继承(3P586)
未成年子女对他人造成伤害的,父母应承
担责任,对于离婚的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 活的一方承担民事责任,如确有困难,另 一方承担补充连带责任。 (3P515\2P279)
子女监护(3P571)
监护人顺序: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
年兄姐;父母单位、居委会村委会或民政 部门。 夫妻一方死亡,将子女送他人收养,如对 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又办理了收养手续认 定收养关系成立;监护人委托他人监管, 一般责任由监护人承担,被委托人确有过 错承担连带责任。
可撤销婚姻(2P275/3P511):缺乏私益 要件(缺乏真实意思表示,因受胁迫或限 制人身自由而结婚);撤销请求权由当事 人本人行使;应在结婚登记后1年内提出请 求撤销(或恢复人身自由后1年内)。
离婚条件(3P563):双方自愿并对子女和 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 协议离婚条件:双方是已经办理结婚登记 的合法夫妻;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否则只能由法定代理人起诉或应诉); 是双方本人自愿真实意思表示;已经就夫 妻财产、债权债务及子女的抚养或生活困 难一方的经济帮助达成离婚协议;双方亲 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共同提出离婚申请。
• 约定的财产权利归为各自所有; • 债务的性质为共同债务或个人债务; • 第三人知道该约定。
夫妻财产协议与公证书见3P573-580
夫妻债务(2P281)个人债务与共同债务。
离婚股权财产分割(2P284-287)
六、遗产
遗产概述(3P581)
遗产特征: 只能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遗产的内容具有财产性和概括性(包括权
家庭共有: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
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财产,不包 括家庭成员各自所有的财产。
共有财产的分割原则和方法:(3P544) 分割原则:遵守法律原则;遵守约定原则; 平等协商、和睦团结的原则 分割方法:实物分割;变价分割;作价补 偿。
夫妻财产 我国实行夫妻法定财产制与夫妻约定财 产制相结合的制度。 夫妻法定财产(3P548) 法定共有财产: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除个 人特有财产和另有约定财产,分割时原则 上均等分割,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 包括 工资奖金;生产经营及投资所得;知识产 权收益(离婚时一方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 知识产权归一方所有,根据具体情况对另 一方适当照顾);金融资产;因继承或赠 与所得财产(明确给一方的除外);其他。
夫妻财产约定制类型
• 一般共同制:双方婚期及婚姻关系存续期
间的全部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 • 部分共有制(限定共同制):一定范围内 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 • 分别财产制: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全部归 各自所有。
财产约定制内容:
• 约定的主体(夫妻);
• 约定的内容(财产);
• 约定的形式(书面包括数据电文); • 约定的时间(婚前或婚姻存续期间); • 约定的效力(有约束力)。
个人所有财产界定(3P529)
合法收入;
不动产;
金融资产; 其他财产如生活用品、古董、图书资料等。
财产共有(3P531)
共有特征:
共有的主体是多元的; 共有的客体是一项统一的财产; 共有的内容是共有人对共有物共享权利、
共负义务; 共有是所有权的联合。共有分按份共有 (存在份额)和共同共有。
事实婚姻:1994年2月1日后,符合婚姻实 质要件的要求补办结婚登记,否则解除同 居关系(同居期间共同收入按一般共有财 产处理) 非法同居(3P508):男女双方或一方有配 偶未办理结婚登记,不以夫妻名义持续、 稳定地共同居住,或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 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不符合事实 婚姻的法定条件的同关系如夫妻
关系和家庭关系及一定亲属身份关系而存 在,只有在共同关系消灭时才能对财产份 额进行分割;各共有人平等享有权利和承 担义务,对外承担连带责任。主要包括夫 妻共有和家庭共有。
夫妻共有: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
夫妻共同所有,另有约定除外;婚前财产 各自所有,不属于共有财产,但婚后重大 修缮使价值增加的部分为共有财产;协议 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可向法 院申请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但订立 时无欺诈、胁迫等情形驳回诉讼请求;婚 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视作对自己 子女的赠与,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婚后视作对夫妻双方的赠与,明确表示赠 与一方的除外,父母出资购置房屋登记在 子女名下但子女不知情的不确定赠与关系 成立。
利义务); 遗产范围上的限定性和合法性; 具有可转移性 。
遗产范围: 公民收入; 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林木、牲畜、家禽; 文物、图书资料; 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其他合法财产(如债权;承包应得收益,
但承包权不属于遗产,承包合同关系因公 民死亡而终止。)
夫妻法定特有财产(夫妻个人财产或保留
财产)(1): 一方婚前财产(2001后不因婚姻关系的 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有财产);婚前按揭 房产(以签订购房合同时间为购房时间点, 婚后共同偿还贷款属用共有财产偿还一方 债务;详细见2P289-294);一方因身体受 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 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属夫妻 一方的财产;
夫妻关系——夫妻人身关系:地位平等; 都享有姓名权;夫妻之间的忠实义务;人 身自由权;住所选定权;禁止家庭暴力、 虐待、遗弃;计划生育义务。 夫妻关系——夫妻财产关系:相互扶助义 务;对共同财产的平等处分权(夫妻共同 财产制);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婚姻成立的时间:以批准时间确定,结婚证 书上记载的婚姻成立时间以批准时间确定。
分割原则:自由原则;保护胎儿继承份额
原则;互谅互让、协商分割原则;有利于 生产生活与不损害遗产使用价值原则。 分割方法:实物分割法;变价分割法;补 偿分割法;保留共有法。
遗产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对公
无效婚姻(2P272/3P511):重婚的;有 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 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的; 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应以诉讼程序申 请宣告无效(但无效原因在宣告无效前消 失的转化为有效婚姻);申请宣告的主体 包括婚姻双方和利害关系人(重婚的利害 关系人为近亲属和基层组织,其他情况仅 限于近亲属)。
子女收养(3P572)
收养的条件:收养人没有子女;有抚养教
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 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30周岁,无配 偶者男性收养女性年龄要相差40岁以上; 只能收养一名子女;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
特殊收养条件: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