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罗科学管理学习体会
应集团要求,参与公司集中组织的“泰罗制”科学管理的学习。
对于步入工作岗位半年的我来说“泰罗制”起初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经过公司提供的文字材料的学习及通过网络搜索进行的拓展阅读,我慢慢地揭开了“泰罗制”科学管理的神秘面纱,对精细化、标准化、数量化生产有了新的认识。
“泰罗制”是现在企业大厦的“承重墙”,然而它确是于20世纪初,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发明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
一定会有人不屑:泰罗制?“老古董”了!现在都知识经济了,它还有用吗?事实,却恰恰相反。
泰罗制,这个创于百年前、强调效率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恰是现代企业最缺乏的,尤其是中国的现代企业。
人类的文明史浩浩汤汤,有组织的团体活动促进了管理活动的产生。
管理活动的历史可被视为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它的出现让一些人加以探索和研究。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人们对管理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提炼和概括,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作为假设在管理活动中加以检验,继而对检验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属于管理活动普遍原理的东西首创“知识工人”理念的“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回答:泰罗的思想“用在哪里都适用”!
其实,泰罗制从没有远离过企业,“道不远人”。
从泰罗创立“科学管理”体系后,它就一直在不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化”:
在企业界,美国福特,通过对泰罗思想的实践和完善,形成了流水线大工业生产,改变了全人类的生产与生存方式;随后,战争废墟上的日本,又进一步开创了对生产持续改进、彻底杜绝浪费的丰田精益生产,超越了福特模式,打造了日本汽车至今无出其右的优势……成功的大企业,都把泰罗制这个“基本功”练到了极致!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围绕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生产率这一问题进行研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定额原理:泰罗把工人操作分解为基本的动作,在对尽可能多的工
人测定完成这一工作的基本时间,同时确定最恰当的操作程序,将最后得出的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再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得到完成的标准时间。
对此他进行了著名的搬运铁块实验,寻找到合理的搬运生铁块的方法,不仅使工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而且是公司效益明显提升。
二、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则:泰罗主张选择一流工人,即能力最适合也最愿意做这个工作的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三、标准化原则:泰罗通过进行铁锹实验使工人掌握了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工具,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让工人效率大大提高。
四、报酬制度即计件工资制:要求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根据公认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这一制度使工厂中“磨洋工”的现象大大减少,企业生产过程充满活力。
五、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原则:泰罗认为应该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工作方法,这样有利于工人自主性的发挥,提高工人个人生产率。
六、其他原则:泰罗在总结经验经行试验后还提出了针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例外原则,建议在工人与雇主之间进行一次彻底的“精神革命”,每一个都是提高工效,科学进行企业管理的妙药良丹。
泰罗制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现代企业和传统企业相比,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复杂的管理体系,运用数理工程模拟的辅助决策手段,更加专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管理上更加人性化、制度化和专门化。
泰罗制在管理思想以及实践精神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其坚持的主要观点和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管理所秉承的人性不变。
泰罗制强调人性的本质在于利己,人性本身很复杂,有善也有恶,但趋利避害却有普遍意义。
从人性利己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用以约束和激励员工,联结起劳资双方合作的纽带,实现互利共赢。
二、管理是科学。
科学在于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凭经验,主观臆断。
泰罗正是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的。
同时,是泰罗真正把管理当成一门学问并建立起学科体系的,后继者正式在泰罗建立的管理学框架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直到今天,管理学教科书的关键内容还在坚守泰罗制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精髓。
三、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
泰罗进行管理革新的出发点就是提高企业效率,包括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能够以最小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效益,以此获得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在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先进的管理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四、关注细节。
企业生产和管理是由各个细小环节组成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泰罗对细节非常关注,严格要求,他的一系列研究和试验,都是围绕细节展开的,并以规定细节结束的。
这在今天相当重要,做管理,就得从细节抓起,丝毫不得放松,不然就会酿成大错。
五、制度化。
企业是营利的组织,营利的前提是要投入一定的人财物,使之协调运行,合理安排,并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这才能保证企业运行的成本最低。
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基本规范和制度,使人财物等投入要素在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下有序运行,这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已成为基本常识。
六、注重实践。
企业具有坚守惯性的特性,而企业的外部环境却在随时发生变化,技术、市场、经济、社会等都是企业时刻关注的问题,不变革,不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不进行实践与理论的沟通融合,墨守成规,本本主义,企业最终将会走向衰败。
七、协调。
管理就是协调人财物,使之合理有序运行。
劳资双方要协调沟通,人事职责要匹配,做到人尽其用,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效益。
协调是泰罗制的中心内容,在今天,协调投入要素好的企业再回得到更大的发展。
八、合作。
员工个人和企业都具有逐利的倾向,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方的利益,做大经济利润总量,双方才能获得更多的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
不友好的合作,闹冲突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强调合作共赢理念,共同努力提高企业效率以实现企业的远景目标,这是泰罗坚信也是今天企业所追求的管理理念。
九、用人。
人不仅是企业投入的要素,同时企业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人服务,人也是企业的管理者。
人与企业合二为一,人的目标与企业远景目标共同一致,人才有更大的动力为企业贡献才智。
人与企业不是对立着,而是企业的一份子,泰罗强调子房尊重同情关心工人,而不是当作工作。
泰罗制的主要观点和管理制度值得借鉴和深入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当企业遇到问题时,可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就是泰罗留给现代企业管理的源源不
竭的管理遗产。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体制,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宏观经济社会的开放推动了微观组织层面的蓬勃发展,企业进入了股份制改造,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国有企业进入了改革攻坚期。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借鉴管理经验,互相协作,在国内外竞争中取得了有利地位。
管理理念的引入,管理人才的启用,管理模式的革新等为标志的管理领域不断呈现出开拓创新的局面。
然而我国企业仍然面临着阶段性问题,国有企业尚未改革彻底,民营企业规模不大,企业效率不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不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尚低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从实践中大胆摸索管理之道外,还应该向前人借鉴有价值的理论,泰罗制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这些启示可以指导企业管理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启示一:管理之道在于创新变革,关于面对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理论都可以引进到企业实践中来,用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武装企业。
启示二:加强企业制度化建设,建立一套符合效率为目的,改革企业运行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到企业流程再造,小到管理的的每一个细节。
启示三:始终坚持以提高企业效率为目的,改革企业运行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到企业流程再造,小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启示四:坚持识人用人重人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给员工良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使员工在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的远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