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风情园规划设计方案
4. 旅游知识性商品系列
书籍、地图、挂历、小宣传册、音像资料、游客 “旅游纪录片”
民族手工艺品
服务要素与产业联动
旅游娱乐业
项目分类
主要活动
传 消遣型娱乐休闲项目 购物 、泡酒吧、坐茶馆、品咖啡、 野炊…… 统 型
观赏型娱乐休闲项目 包括观风景、看民族歌舞表演、观摩民族工艺产品设 计和制作……
战略工程
➢旅游富民工程 ◆为当地人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 ◆为传统手工艺品、食品和农副土特产品
开拓销路 ◆充分发挥旅游业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
旅游总体布局方案1
王宫大帐 右帐
左帐
2号谷中心建直径50米的哈萨克族王宫大毡房,集宴会、 就餐、文化展示、文艺表演功能
2号谷大帐右侧建直径30米的哈萨克族毡房,主要用于 餐饮和文艺表演
(GB/T17775-2003) 4. 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工作纲要》 5.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 《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9.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 10. 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总体布局方案2
旅游文化树
将哈萨克族的文化资源进行功能分类,按照 树形模型进行布局并在2号谷西边照壁山东侧修建 步行道达山顶建设观景平台,从观景台鸟瞰可以 看到哈萨克风情园树形模型。
旅游文化树构成
建设重点—— 哈萨克风情园旅游区
建 A.景区大门 B.旅游吸引物建设:大帐、右帐、左帐及牧民家访服
服务要素与产业联动
环卫设施体系规划旅游网站建设
◆星级厕所体系建设 ◆垃圾处理设施体系
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结合模式 ◆发展旅游商品的结合模式 ◆提供旅游食品的结合模式 ◆农牧业观光的结合模式 ◆休闲娱乐的结合模式 ◆节庆旅游的结合模式
扶持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旅游产业政策
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生能力 创新管理体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促进旅游协调发展政策 促进区域旅游合作政策 吸引旅游投资政策 目标考核与奖励激励政策
2号谷大帐左侧建直径30米的哈萨克族毡房,主要用于 餐饮和文艺表演
家访点 生活体验区
大帐、右左帐外围布置一定数量毡房供游客家访和购物 点,住宿点,规模根据空间而定
1号谷布置体现哈萨克族传统生活场景的生产生活体验 活动和购物点(转场、压毡、做传统食品工艺场景等)
传统体育活动欣常区 3号谷建设刁羊、姑娘追、马术、射箭、骑马等活动区
聚智 招贤 纳财 集美 共赢
共创乌鲁木齐县旅游辉煌!
服务要素与产业联动
旅游购物服务体系规划
1. 土特产品系列
天山羊肉、 奶酪、马肉、熏马肠、风干肉 、果品干果、果脯、饮料等; 特色做法:
2. 手工艺品系列
哈萨克刺绣、花帽、手工鞋垫、布鞋、刺绣围巾马鞭、羊皮画、皮制酒壶、 民族服饰、骨雕、葫芦烫画;
3. 特色邮品和纪念品系列
画册、明信片、钥匙扣、手机套等;
(2003~2020年) 11. 《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年) 12. 《乌鲁木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年) 13. 《乌鲁木齐县城总体规划》(年)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规划原则
➢ 突出精品原则 ➢ 创新原则 ➢ 引导市场原则 ➢ 产业关联原则 ➢ 生态安全原则 ➢ 突出地方特色原则 ➢ 有序开发原则 ➢ 以人为本原则 ➢ 可操作性原则
天山大峡谷风情园 建设规划思路
北京巅峰智景设计研究院
2019年5月
北
1号谷 2号谷 3号谷
项目地点
规划总论
➢规划范围
天山大峡谷辖区照壁山脚下,总面积约20000m2
➢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2019~2023年
规划依据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
陆心辐射理论
基于麦金德的“陆心说”地缘政治学说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与沿海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应,本项目提出“陆心辐射理论”,利用大陆 中心地缘优势,培育大陆中心地经济增长极,构建洲际交通枢纽(航空 辐射中心、铁路枢纽、公路网络枢纽)、国际物流中心、进出口加工基 地集群,陆路口岸及跨国通道,形成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强势驱动力。
扶贫:旅游发展将会直接带动农牧民的脱致富,尤其 对天山牧场、带动作用明显。预计2014年对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贡献 元(2013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为 元, 2014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元),2015年对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贡献 元。
旅游发展目标
➢ 生态目标 : ◆园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全面推进绿色旅游行动计划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实施复垦或生态恢复工程,园区生态恢复率达%,主张旅
旅游发展目标
➢经济目标 :
旅游接待人次:预计2014年达到 万人次,年 均增长率为 %;预计2015年达到 万人次,年 均增长率为 %;预计2020年达到 万人次,年 均增长率为 %。
旅游收入: 2014年旅游收入为 万元,人均 旅游消费约 元。 2015年旅游收入为 万元; 人均旅游花费 元 ;2020年人均旅游花费 元, 旅游收入 万元。
二、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旅游人力资源需求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措施 旅游体制改革
三、旅游行业管理
建立部门协作与产业联动机制 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 组建旅游开发项目库
四、旅游财政金融管理
建立文化性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 争取国家、省、市的大力扶持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加大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力度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
务站,增加旅游服务功能。 C.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体育、文艺服务场地和供排水
设施 D.设置生态化的导游标识系统 E.景区内采用原生态的交通方式:以马的为主 F. 防洪设施:1、2、3号谷外围均需要建设一定规模
的防洪渠并进行适当掩饰避免破坏景观
旅游总体布局方案3
➢ 根据哈萨克族的传统图腾物结合历史渊 源和丝绸之路文化进行创意,打造展示哈 萨克族草原、军事文化的西域特色风情。
旅游发展思路
按照“围绕需求促进旅游、围绕旅游形成市 场、围绕市场开发产品、围绕产品组织产业、围 绕产业合理分工、围绕分工全面发展”的体系化 运作思路,整合地脉、史脉、文脉特点与内涵, 坚持“保护做好、环境做优、文化做深、市场做 透、产品做精、服务做细、产业做强、发展做大” 的发展方针,围绕哈萨克民族文化,借鉴国际经 验和国家标准进行规划与建设,实现旅游兴边富 民。
旅游战略定位
➢ 定位: ◆首府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新疆哈萨克民俗文化产业示范区
➢ 主要功能: 旅游、文化寻踪、会展、休闲、度假、体育、商业、疗养、 摄影、住宿等
➢ 建设等级: AAAAA级(正在申报)
旅游发展目标
➢ 总体目标: ◆近期打基础,中期大变样,远期成规模
发挥旅游在脱贫致富、促进就业、改善生态环 境、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方面的作用。
旅游徒步道设计
➢ 围绕风情园周围设计5公里旅游环线徒步 道,沿途设置可供游客参观、摄影、科考 等活动的草原石人、岩画、雕塑等展示草 原文化吸引物。
特种旅游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森塔斯石人
服务要素与产业联动
餐饮服务体系规划
做足一日四餐文章 早餐:方便化、快捷化、经济化、营养化 中餐:快捷化、经济化、能量化 晚餐:特色化、体验化 夜市:体验性、娱乐性、参与性
旅游发展目标
➢ 社会目标 :
旅游就业:指旅游住宿设施、旅行社、 旅游景区和旅 游公司等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数量。 预计到2014年旅游 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 万人,拉动社会相关就业 万人 (国际标准,直接与间接就业比例约为1:5);到 2015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 万人,拉动社会相 关就业 万人;202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预计为 万人, 拉动社会相关就业 万人。
运动型娱乐休闲项目 登山、 骑自行车、骑马……
新 刺激型娱乐休闲项目 包括蹦极、攀岩等……
类 型 疗养型娱乐休闲项目 包括药浴、……
姑娘追
服务要素与产业联动
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规划
旅游网站建设 标识与指示系统建设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旅游解说系统建设
安全救援服务体系规划
旅游安全保障联动建设 建设旅游应急救助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建立高峰期防范系统 建立旅游保险系统 建立旅游景区预警系统
游设施采用天然材料,并对风貌建筑进行限高
旅游发展目标
➢ 文化目标 : 收集整理哈萨克族历史文化史料,普查县域
内的其他历史遗迹,如古墓、石人、岩画等,考 证其年代及保护级别,以挖掘能为旅游所用的垄 断性特色文化资源。 可深挖或培育其文化内涵, 如设置哈萨克族谱,引入哈萨克文化研究机构, 打造哈萨克文化寻踪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