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1、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3、知道物质、分子与原子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抽象理解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P65联想与启示:——展示: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模型——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思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阅读:P66小结:分子很小;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

阅读思考:从分子的模型和化学式你能发现什么?分子由构成的,数字表示。

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数目。

例:二氧化碳CO2由构成,二氧化碳CO2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 由 构成; 五氧化二磷P 2O 5由 构成,1个五氧化二磷 由 构成。

1个二氧化碳 分子 由 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构成;五氧化二磷P 2O 5由 五氧化二磷分子 构成, 1个五氧化二磷 分子 由 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 构成。

水通电分解过程水 −→−通电氧气 + 氢气 H 2O O 2 H 2 思考:微观上,水分子如何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电解水微观过程: ——水分子分解成 , 结合成1个氢分子, 结合成1个氧分子。

观察、思考——水分子分解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 , 2个氢原子 结合成1个氢分子, 2个氧原子 结合成1个氧分子。

交流与讨论: 在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微粒?不变的又是什么微粒? ——变化:水分子;不变:氢原子与氧原子。

思考: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什么?——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分子种类改变) 思考: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水分子之间空隙变大。

(水分子没有改变)。

——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

你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吗?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阅读:P66-67原子 原子不但可以构成分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氦、氖、氩)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因此,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展示:铜原子结构——原子很小、原子之间有空隙、原子在不停运动着、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思考:1、分子是由 构成的;2、在化学反应中, 可分,而 不可分;3、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4、化学变化实质: 分解成 , 重新组合成 的过程。

5、物理变化:分子 ,没有生成新分子。

小结:1、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2、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3、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4、化学变化实质: 分子 分解成 原子 , 原子 重新组合成 新分子 的过程。

5、物理变化:分子 不变 ,没有生成新分子。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2、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4、熟悉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原子核的结构、离子的概念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那原子中还有更小的微粒吗?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弹爆炸:说明原子内部有更小的微粒。

阅读:交流与讨论:P681、汤姆生发现所有原子都含电子。

(电子是一种带负电、质量非常小的微粒)2、卢瑟福:α粒子轰击透金箔(α粒子是带正电荷的微粒,金箔是由原子构成的)思考:①哪三种现象?②解释?③结论?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不改变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1、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2、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3、原子中有很小的核,但质量较大。

结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的质量。

阅读:P69思考:①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②原子带不带电?为什么?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④电子的质量如何?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不带电,因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过渡:原子核虽然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原子核内究竟还有更小的微粒吗?这些微粒电性、质量如何?阅读:拓展视野P69: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的质量与中子质量几乎相等。

思考:根据对原子内部结构的分析,你能说出原子中的微粒构成吗?小结:质子(正电)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分子→原子(正电)(不带电)(不带电)核外电子(负电)思考:①这些微粒中,哪些带正电?哪些带负电?哪些不带电?②哪个质量最小?③哪些数量相等?阅读:P69: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引入: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P72:拓展视眼:例子: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阅读P72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1、圆圈及里面的正数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2、弧线表示电子层数;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4、最后一层叫最外层电子数。

理解: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 为2个),化学性质稳定,这种结构称为稳定结构;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活泼;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于都大于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讲解:食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那氯化钠是如何形成的呢?思考:钠原子核电荷数为(即质子数为),有个电子层,第一层电子数为,第二层电子数为,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钠原子容易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钠离子Na+)氯原子核电荷数为(即质子数为),有个电子层,第一层电子数为,第二层电子数为,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氯原子容易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氯离子Cl -)阅读P72图3-20:氯化钠形成示意图阅读:P71离子:带电的微粒。

阳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的离子:钠离子Na+阴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的离子:氯离子Cl -思考:在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在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可以再分2、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呈电中性4、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5、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6、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7、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8、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9、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10、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P65-66:知识点(你会了吗?)1、原子由带电的和带电的构成;2、原子电,因为。

3、原子核由和构成;质子带电,中子带电;4、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上。

4、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

5、不同原子的本质区别:不同。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三)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质量,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2、学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重点: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