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册学院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07级2班学生指导教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编号:2007013210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院系: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07级2班学生姓名:学号: 2007013210教师:职称:教授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本论文研究目标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及其运用的色彩产生的效果。
需要搜集大量李贺的诗歌,特别是带有颜色词的诗歌。
并且分析其色彩词的作用,极其产生什么样的意境。
分析李贺的色彩词与其他诗人的色彩词运用有何不同。
探究李贺诗浓郁艳丽的深层原因,分析李贺的生命历程,及其人生经历,总结色彩在李贺人生中的重要位置。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李贺在繁茂的唐朝诗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诗歌诡谲绮丽,这与他运用色彩分不开。
翻开李贺的诗歌,各种色彩扑面而来,这些颜色在李贺笔下有了自己独特的意蕴。
由李贺的诗歌总是带着浓浓的悲愁,这与他短暂而痛苦的人生经历有关。
李贺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用厚重、浓艳、诡异的色彩创造诗的意境,表现自己浓郁的伤感意绪和苦闷不平的诗人。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首先,已经搜集到李贺的大量诗歌集,尤其是其中具有明显色彩词的诗歌。
而对于李贺诗歌中色彩的研究方面的文献也很充足。
本文通过分析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意象,来研究其产生的意境。
举例分析诗歌中的色彩诗,探求李贺背后的浓艳凄绝的人生。
4、主要参考文献专著:〔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2〕王琦《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论文:〔1〕金国全《谈诗词的色彩美》,《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1期。
〔2〕李晓峰《试析李贺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指导教师:年月日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作者姓名王超指导教师所在学院文学院专业(系)汉语言文学班级(届) 07级2班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10 日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9 )引言………………………………………………………………………( 9 )一、五光十色的诗篇……………………………………………………( 10 )(一)色彩满篇………………………………………………………( 10 )(二)色彩意象…………………………………………………………( 11 )(三)色彩事物…………………………………………………………( 12 )二、独具一格的色彩意境………………………………………………( 12 )(一)凝重的慷慨………………………………………………………( 12 )(二)幽冷的孤寂………………………………………………………( 13 )(三)浓艳的悲愤………………………………………………………( 14 )三、五彩缤纷背后的悲愁………………………………………………( 15 )(一)华丽色彩背后的哀愁……………………………………………( 15 )(二)用色彩抒发悲惨命运……………………………………………( 16 )(三)奇诡险峭的色彩…………………………………………………( 17 )结语……………………………………………………………………( 18 )注释………………………………………………………………………( 18 )参考文献…………………………………………………………………( 18 )英文摘要、关键词………………………………………………………( 20 )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作者王超摘要:李贺在繁茂的唐朝诗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诗歌想象独特,诡谲绮丽,凄迷浓艳,这与他运用色彩分不开。
翻开李贺的诗歌,各种色彩扑面而来,这些颜色在李贺笔下有了自己独特的意蕴。
由这些色彩组成的各种画面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意境:凝重、孤寂、悲愤。
即使满篇都是鲜艳的色彩,李贺的诗歌也总是带着浓浓的悲愁,这与他短暂而痛苦的人生经历有关。
李贺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用厚重、浓艳、诡异的色彩创造诗的意境,表现自己浓郁的伤感意绪和苦闷不平的灵魂震颤的诗人。
关键词:李贺诗歌色彩意境愁绪引言李贺只是唐朝诗史上一个匆匆的过客,却以自己特殊的特色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李贺,字长吉,他出生于盛唐转衰的年代,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亲晋肃,曾当过县令。
仅因“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而不能够再继续参加进士考试。
之后,只做了个从九品的奉侍郎,很快就以疾病作为托辞归家。
他的生命很短暂,年仅27岁,便卒于故里。
短暂的生命里,作诗为依托,《李长吉歌诗》存诗240首。
李贺的诗歌总是充满奇特的想象,富有怪异的意境,浓郁的感伤,他的诗冷艳,诡激。
独特的风格给当时的唐朝及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这样说道:“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恨怨悲秋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可见李贺诗之瑰诡奇崛,凄迷浓艳,与他对色彩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李贺是唐代绚烂夺目的诗的王朝中的一朵奇葩。
一位日本研究者指出,李贺的诗歌每30个字中就有一个色彩字,约占其总数的3.3%。
可见李贺对色彩的喜爱程度。
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色彩美,是绘画艺术的一项审美内容。
诗是用文字绘就得无形画,因此也很讲究色彩美。
法国印象画派艺术大师莫奈曾经对青年画家们说:“写生的时候,要忘记你眼前是什么东西,你看到的只是色彩,只是色彩的关系。
”〔1〕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2〕色彩美在文学的审美视野里占有一定的地位,缤纷的色彩表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世界,再现了时代的社会生活。
画家也有同样的看法,十七世纪的法国画家福列斯诺爱说了与之相似的话:“诗是能言画。
”一、五光十色的诗篇打开诗的画卷,五光十色,色彩缤纷。
色彩或绚丽或灰暗,构成瑰丽奇绝的画面。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盼盼”;杜甫《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朱熹《春日》里“万紫千红总是春”;白居易《忆江南》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李清照《如梦令》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王安石的诗句:“青风又绿江南岸”毛主席的诗词也喜爱运用色彩,“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驰骋黄绿,谁持彩练当空舞?午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等等。
而李贺诗中的色彩是否会有异样的光彩呢?李贺不惜重墨,在色彩上大做文章。
通过它独特的绚烂的色彩开始他文学的生涯。
(一)色彩满篇翻开“鬼才”李贺的诗,五彩斑斓的色彩扑面而来,也最富有独创性,千姿百态。
陆游赞道:“百家锦衲,上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使人不敢熟视。
”清代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云:“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
”近人罗根泽形容李贺的诗为:“冷如秋霜,艳如桃李。
”让我们先领略一下李贺诗中色彩的丰富多彩。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江南弄》:“江中绿雾起凉波”;中的“绿”;《夜饮朝眠曲》:“玉转湿死牵晓水,热粉生香琅玕紫”中的“紫”;《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真珠红”中的“红”;《溪晚凉》:“白虎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中的“白”“碧”;《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吴苑校苍苍,官衣水渐黄”中的“黄”;《相劝酒》:“蓐收既断翠柳,青帝又造红兰”中的“青”。
这些“黑、绿、紫。
、红、白、碧、黄、青”形成五彩缤纷的画面,美不胜收。
不仅如此,在每一首诗中还会有多种表示颜色的词语。
《洛姝真珠》全诗十六句,表似乎色彩的词有“青廓”、“玉艳光”、“幽翠”、“红弦”、“花袍”、“白马”、“金鹅”、“行烟”、“曛罗洞”、“空光”等十个。
《月漉漉篇》才十二句,运用颜色绘景的就有青、粉、白、红、绿、银等六个词,表示光线明暗度得有“月漉漉”、“波烟玉”、“烟湿”三个词。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全诗七句,表示颜色的词有五个:浓绿、清氤氲、金塘、碧漪、随红;表示光度的词有两个:腻叶、暗参差。
这些淋漓泼洒的色彩使诗歌满纸斑斓。
(二)色彩意象种种不同色彩,形成不同的色彩意象。
《残丝曲》:垂垂杨老叶莺哺儿,残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忠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炯凤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全诗仅八句,就叠用了九个带有色彩的意象:黄莺、黄蜂、金钗女子、绿鬓少年、绿柳、青榆、红花、青白色的壶、琥珀色的酒,色彩斑斓。
《昌谷诗》中色彩意象更多了:“青红”、“颓绿”、“粉节”、“生翠”、“老红”、“黄葛”、“紫蒲”、“碧锦”、“舞彩”、“账红”、“朱键”、“平碧”、“玉容”、“青字”、“丹髓”、“绿藓”、“丹渍”、“平白”……诗人犹如将各色颜料打翻在画布上,将激情潮涌一泄而出。
李贺诗中还有许多直接有色彩意象堆砌而成的句子,如,《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长平箭头歌》:“漆灰骨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铜花”,黑处如漆灰,白处如骨末,红处如丹砂,而凄凄古血,经饰变竟生出斑斑的铜花,真实奇绝的设色。
这些色彩产生了令人恍惚迷离,心生摇曳的感情效果,更显示出一种缤纷多彩,一种奇异瑰丽。
再如李贺七绝《南园》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红中有白,白中有红,红多白少,两个形象交映迭现,融为一体,分辨不出何者为花,何者为人。
使意象更加丰富形象。
(三)色彩事物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都被李贺以色彩取代,渲染了许多斑斓的色彩。
如以“青光“借代竹子,以“红泪客”借代女子,以“空白”借代天空,以“红镜”借代太阳,以“碧华”借代月亮等等,使物体更加鲜明,也赋予了情感。
除此之外,还有《上云乐》:“飞香走红满天香”,《黄头郎》中“南浦鞭蓉赢,愁红独自垂”,“愁红”是指花朵,以红色借代花朵,赋予了花人的品格,带上了惜别的愁绪。
“飞红”“愁红”表现了瑰丽色彩,也表现了氛围:“飞红”显得春意盎然,“愁红”将妇送君远行的情愁加以渲染。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端川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就是端砚的借代,也凸显了李贺对于色彩的敏感和酷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