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气知识点第一章汽车电路基础知识1、汽车电气系的组成:由电源部分、用电设备、配电装置三部分组成。
2、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
蓄电池在起动发动机时向起动机供电,并在发电机不工作时向用电设备供电;发电机工作时,向全车用电设备供电,同时给蓄电池充电。
3、汽车电气系的特点:低压、直流、单线制、负极搭铁、并联连接、设有保险装置、线路区分颜色并编号。
4、汽车上各种电气设备所用的连接导线,可根据用电设备的负载电流大小选择导线的截面积。
通电电流越大,导线越粗。
5、选择导线的因素有:绝缘、通电电流的大小和机械强度。
第二章蓄电池1、蓄电池的组成:主要由极板、隔板、外壳、联条、接线柱组成。
2、极板由栅架(骨架)和活性物质组成。
加锑的目的是提高栅架的机械强度和铸造性能。
3、正极板是暗棕色的(Pbo2)、负极板是深灰色的(Pb)。
4、在每个单格电池中,负极板总比正极板多一片。
5、隔板的作用是使正负极板尽量靠近又不至于短路,缩小蓄电池的体积,防止极板变形和活性物质脱落。
安装时带有沟槽的一面应朝向正极板。
6、铅蓄电池的型号Q---起动型铅蓄电池 A---干荷电 H---湿荷电W---免维护 S---少维护 I---激活式M---密闭式 J---胶制电解液 G---高起动率S---塑性外壳 D---低温起动性好例如:6-Q-105表示6个单格电池串联,额定电压12V,额定容量105A·h的普通起动型铅蓄电池。
6-QAW-100表示6个单格电池串联,额定电压12V,额定容量100A·h的干荷电、免维护起动型蓄电池7、在相同条件下,内阻越小,输出的电流越大,其负载能力越大。
8、蓄电池的内阻为极板电阻、电解液电阻、隔板电阻、铅连接条和极柱电阻的总和。
9、极板电阻随极板上的活性物质的变化而变化,充电后电阻变小,放电后电阻变大,特别是在放电结束后,由于活性物质转变为PbSO4,电阻大大增加。
10、隔板电阻因所用材料而异,木质隔板比微孔橡胶隔板和微孔塑料隔板的电阻大。
隔板越薄,电阻越小11、电解液的电阻随其温度和密度的不同而变化。
内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温度为25℃、密度为1.2g/cm3时, H2SO4的离解度最好,黏度较小,电阻也较小.12、蓄电池充电终了的特征:①蓄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即所谓“沸腾”②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上升到最大值,且2-3小时内部再增加。
13、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可分为定流充电、定压充电和快速充电三种。
14、定流充电:有较大的适应性,可以任意选择和调整充电电流,可以对各种不同情况及状态的蓄电池充电;不足之处在于需要经常调节充电电流,充电时间较长。
15、定压充电:充电时间短,充电进行中不需要人照管适用于蓄电池补充充电;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调整充电电流的大小,适用性较小,且不能将蓄电池完全充足,故只适应于蓄电池补充充电。
16、快速充电:充电时间短、空气污染小、省电节能;不足之处在于输出容量较低,能量转换效率也较低,不能将蓄电池完全充足,且对蓄电池的寿命有不利影响。
17、拆蓄电池时先拆负极再拆正极;装时相反先装正极再装负极,以防止蓄电池的短路。
18、电解液液面在任何时候均应超出极板组上10-15mm,不允许极板露出液面,以防极板硫化。
19、极板硫化的原因:蓄电池长期充电不足或放电后长时间未充电;电池内部液面太低,使极板上部与空气接触而强烈氧化(主要是负极板);电解液相对密度过高、电解液不纯、外部气温剧烈变化时也将促进硫化,极板上会逐渐生产一层白色粗晶粒的PbSO4,在正常充电时不能转化为PbO2和海绵状Pb,这种现象称为“硫化铅硬化”简称“硫化”。
第三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1、按励磁绕组搭铁方式可分为内搭铁式交流发电机和外搭铁式交流发电机。
2、搭铁方式的判断“内正外负”:内搭铁调节器控制励磁线圈正极;外搭铁调节器控制励磁线圈负极。
3、交流发电机的型号JF---普通交流发电机 JFZ---整体式(调节器内置)交流发电机JFB---带泵的交流发电机 JFW---无刷交流发电机JFY---永磁式交流发电机 1---12V系统 2---24V系统6---6V系统 Z---调节臂在左边 Y---调节臂在右边调节器在中间不标记功率等级代号例如:JF173表示标称电压为12V,额定功率为750 W,第三次设计,调节臂在中间位置的交流发电机。
JF2511Y表示标称电压为24V,额定功率为500W,第十一次设计,调节臂在右侧的交流发电机4、交流发电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①定子:又叫电枢,作用是产生三相对称交流电②转子:作用是产生磁场③整流器:作用是将电枢绕组产生的三相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④前后端盖:作用支撑内部零件、防尘和散热⑤电刷:作用将外部电流(励磁电流)通过碳刷而加到转动的转子上(输入电流);将大轴上的静电荷经过碳刷引入大地(接地碳刷)(输出电流);改变电流方向(在整流子电机中,电刷还起着换向作用;将大轴(地)引至保护装置供转子接地保护及测量转子正负对地电压⑥风扇及传动带轮:做用对发电机强制通风冷却5、三相绕组有“Y”形(星形)连接方式和“△”形(三角形)连接形式。
6、励磁方式可分为自励和他励。
在发电机起动时是他励;在发电机起动后是自励7、电压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原理:当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升高时,调节器通过减小发电机的励磁电流If来减小磁通Φ,使发电机的输出电压UB保持不变。
作用:当发动机转速变化时,自动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并使电压保持恒定,防止输出电压过高而损坏用电设备和避免蓄电池过充电。
8、调节器与交流发电机的搭铁形式,电压等级必须一致。
否则,充电系不能正常工作。
9、空载性能的诊断①将电压表的正负极分别与蓄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将钳形直流电流表的检测夹夹到发电机输出端子B上的导线上.②起动发动机,并将其转速升高到2000r/min运行,此时电压表指示的电压(即调节电压)应为13.9-15.1V(25℃),电流表读数应小于10A。
调节电压过高或过低应检查或更换电压调节器;电流过大说明蓄电池充电不足或有故障,应补充充电或更换蓄电池。
10、负载性能诊断①检测仪器的连接同空载性能诊断。
②起动发动机,并使其以2000r/min运行。
③接通前照灯和暖风电动机(夏季则接通空调),此时电压调节器的调节电压也应为13.9-15.1V,电流表读数应大于30A。
若小于30A,则说明发电机功率不足,应拆下检修或更换发电机。
第四章起动系1、起动系主要由蓄电池、点火开关、起动线路、起动机等部件组成2、起动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①直流发电机:作用是产生起动转矩②传动装置:作用是起动时啮合传动,起动后打滑脱开③控制装置:作用是接通、切断电动机与蓄电池之间的电路3、转矩特性:起动瞬间I=Imax,n=0,处于完全制动状态。
转矩M和I²成正比。
在起动瞬间,转矩很大,使发动机易于起动。
4、转速特性:直流串励式电动机具有轻载转速高,重载转速低的特性,可以保证起动安全可靠,但轻载或空载时易造成“飞车”事故。
对于功率很大的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不允许在轻载或空载下运行。
5、常用的单向离合器主要有滚柱式、摩擦片式和弹簧式等几种。
6、减速起动机减速机构根据结构可分为内啮合、外啮合和行星齿轮啮合三种类型。
7、起动系电路有两种形式:一种不带起动继电器,另一种带起动继电器。
8、不论带或不带起动继电器,起动电路都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电路,另一部分是控制电路。
9、①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熔断器→电流表→点火开关起动触点Ⅱ→起动继电器线圈→保护继电器常闭触点→搭铁→蓄电池负极②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起动继电器常开触点→起动机50端子→保持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③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起动继电器常开触点→起动机50端子→吸引线圈→起动机C端子→励磁线圈→正电刷→电枢→负电刷→搭铁→蓄电池负极④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起动机C端子→励磁线圈→正电刷→电枢→负电刷→搭铁→蓄电池负极⑤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点火接线柱→初级绕组→断电器→搭铁→蓄电池负极⑥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熔断器→电流表→点火档Ⅰ档→点火线圈→断电器→搭铁→蓄电池负极⑦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熔断器→电流表→发电机→保护继电器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10、若灯亮或喇叭响,说明故障发生在起动机、电磁开关或控制电路。
可用螺钉旋具将电磁开关的30号接线柱与C接线柱接通。
若起动机不转,则起动机有故障;若起动机空转正常,说明电磁开关或控制电路有故障。
第五章点火系1、传统点火系主要由电源(蓄电池)、点火开关、点火线圈、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火花塞、高压导线等组成。
2、分电器上装有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而自动改变点火提前角的离心点火提前机构和真空点火提前机构。
3、火花塞的热特性用热值或炽热数来标定。
热值数越高,表示散热性越好。
因而,小数字为热型火花塞,大数字为冷型火花塞。
火花塞的热值越高将会出现经常断火;火花塞热值越低将会出现经常自点火。
4、影响最佳点火提前角的因素有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燃油品质、混合气成分、残余废气、进气压力和压缩比等。
5、发动机转速越高,最佳点火提前角越大;发动机负荷越大,最佳点火提前越小。
6、初级绕组的检修:将万用表置于蜂鸣档,两表笔分别连接点火线圈正接线柱和负接线柱。
如果阻值为无穷大,说明初级绕组断路,应更用新品。
7、次级绕组的检修:将万用表置于蜂鸣档,两表笔分别接正接线柱和高压接线柱。
如果电阻值为无穷大,说明次级绕组断路;如果电阻值过小,说明次级绕组短路,无论断路或短路都应更换点火线圈。
8、火花塞的就车检查法有触摸法、短路法、跳火法。
9、短路法:起动发动机,使其怠速运转,然后用旋具逐缸对火花塞短路,听发动机转速和响声的变化,转速和响声变化明显,表明火花塞正常,反之为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