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一.基础题
1. 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以下科技成果中属于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是(B ) ①汽船
②洗衣机
③汽车
A .①②③
B.②③④
2. 右图是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
④飞机
⑤计算机
⑥核电站 C.②⑤⑥
D
.③④⑥
,其中对
A 处的描述正确的是(D )
A. 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B. 发明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C. 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
D. 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电灯照明
3•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
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C ) ①珍妮机的发明
②瓦特蒸汽机的普遍使用
③飞机的问世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A .②①③④
B .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
4.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是
(A )
A .钢铁时代 电气时代 B.蒸汽时代 火车时代 C.蒸汽时代
棉花时代
D.电气时代
网络时代
5.
科技创新改
变人们的生活和世界面貌。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相符的一组是
(C )
A .哈格里夫斯 ----- 水力织布机 B.史蒂芬孙 -------- 发电机 C.爱迪生 ------- 耐用碳丝灯泡
D.莱特兄弟 -------- 内燃机
6. 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 果有(B )
测评练习
工业生产徒展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①火车机车 ②电脑 ③汽车 ④白炽灯
7. 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
一分钟,以示哀悼。
这位发明家是(B )
A.瓦特
B.爱迪生
C.卡尔.本茨D .史蒂芬孙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B )
A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 .原子能的重大突破
9.世界上最早进入电气化时代的地区,最确切的是(B )
A .欧洲、非洲
B .西欧、北美C.亚洲、欧洲D .非洲、美洲、
二、综合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800多年前沉没在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外的宋代商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材料二:“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
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
” 一一《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南海一号”可以使用什么来确定航向?这一发明对近代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说出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
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1)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
发展。
)
(2)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或“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或“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比重(%)
Id 18704
■ 1913*1
材料三(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
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
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
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
(2) 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
要原因。
(3) 根据材料四,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 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什么认识?
【答案】(1)蒸汽机、火车机车、飞机。
(2)变化: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原因:①美国重视和保
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
(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
②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
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
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
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答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一一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
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1938年爱因斯坦致纽约世博会的信材料三:高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
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
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问题:评述材料中关于科技革命影响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
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答案】评判标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
辑严密,表述清楚。
(一等次)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
表述清楚。
(二等次)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三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