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热传导方程的数值解
("2) ("3) ("4)
例 & 的数值计算结果如图 1 所示 %
图&
万方数据
例 " 中相同 % 不同 ’ 的温度变化曲线
图1
例 & 中相同 % 不同 ’ 的温度变化曲线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卷
从结果可以知道热传导杆两端的温度始终保持为 !, 杆的中点温度总是高于其它点温度, 各点温度 随着时间变化逐渐降低 "
收稿日期: "##$C#"C"A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徐建良 (AD?$C) , 男, 江苏武进人, 讲师, 主要从事物理教学研究 >
(@)
(?)
(B)
(%)
第1期
徐建良等: 一维热传导方程的数值解
&""
根据式 (!) , 如果已知 (不同 坐标每一个格点的温度值, 并且由 "" 类边界条件可知两边界 " # " ! ") 及 " # # 上的温度值, 那么就可以求出 ! $ " 坐标上每一个格点上的温度值 % 因此, 利用 (!) 式从初始条 件 ! # " 开始, 就可逐步算出每一个格点上的温度值, 运算过程如图 " 所示 % 这里必须特别指出的是算法的稳定性问题, 即解达到稳定的条件是 %& & " $ #! & ! & !’ (’)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0/* 12+3.2)4 3’,,252( *+1()+, 43/2*32 26/1/’*)
789:!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一个 % # ) 端为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的并且具有热源的热传导混合问题, 即" ( & )# / ( 在编程时, 温度采用国际温标 ( 设 ) # "5, 时间范围为 / 6 " , , 将 ) 分割为 "// 份, 时间分为 )// 份 ( + # $&+/ 7 3 ,, 时空网格有 "/" 8 )/" 个格点 ( 例 + 的数值计算结果如图 *、 图 & 所示 (
式算出 ( # " 上的各点温度值, 再由 ($&) 式算出边界 % # ) , 即 ( # " ! " 上各点的 这样就可先由 ($’) 温度值( 和 ($’) 式运算过程如图 ) ( ( $&)
图*
例 + 中相同 & 不同 % 的温度变化曲线
图&
例 + 中相同 % 不同 & 的温度变化曲线
例+
设一维热传导问题为 ! # * $ ! ! + ,-. #% (/ 0 % 0 ) )(/ 0 & 0 1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2 3 ) (/ ! % ! ) ) ($4) (+/) (+")
图’
例 9 中相同 & 不同 % 的温度变化曲线
图4
例 9 中相同 % 不同 & 的温度变化曲线
图 * 中 & # / 是初始状态, 为一直线, 左端为 % # /, 每一条曲线左边的开始端平坦, 这正是由于在 % 万方数据 这是由于该点的边界条件为第一类 # / 处为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的原因 ( 而右端 % # ) 的温度始终为 /,
(A) (") (!)
这是一个 AA 类非齐次边界条件的一维热传导问题, 通常这一类混合问题是很难解的, 即便解出, 其解也 通常是一个无穷级数的形式, 对该解的物理意义不能直接讨论, 不能给出直观的图象 > A>A 计算方法 为求解方程 (A) , 首先定义函数 ! ( $, 的时间与空间的网格, 将 $ 坐标分成 ’ 等份, 将 " 坐标分成 ( ") 等份 > 令 ) 表示位置 $ 横轴, * 表示时间 " 纵轴 > 网格上每个格点对应一个温度值 > 用中心差分近似代替对 空间的偏微分, 即
这是一个两端温度为 +. , 并且具有热源的定解问题 % 本定解问题有解析解, 其解为 ( ’, ( % )# 由数值计算得出的结果如图 & 所示 % 例& 设定解问题为
& & & )* & ’ /" & % 0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图"
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热传导方程的图解
例"
设定解问题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期
徐建良等: 一维热传导方程的数值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 " 则得 再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2卷
齐次边界条件的原因 ! 图 " 中 ! # $ 的变化曲线开始时变化缓慢, 而在 ! # $ ! %& 的附近温度上升较快, 两边相对缓慢 ! 例’ 设一维热传导问题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1 & ($ ! # ! & ) (2() (22) (2’)
为一直线, 右端为 ! # & , 每一条曲线左边的开始端平坦, 这正是由于在 ! # & 图 3 中 # # $ 是初始状态, 处为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的原因 ! 而右端 ! # $ 的温度始终为 $, 这是由于该点的边界条件为第一类齐 次边界条件的原因 ! 在图 4 中 ! # & 端的变化曲线开始时变化缓慢, 而在中间 ! # $ ! %& 的附近温度上升 较快, 两边相对缓慢 ! 比较可知, 例 2 和例 ’ 导热细杆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左右是对调的 !
#
含第二类边界条件的一维热传导混合问题的数值解法
# " $ #$ 类边界条件的处理办法 设 ! % ! 端满足第二类边界条件, 即 ( #) "( # )& ! % ! % ! ! !, ($’) 式求解, 必须首先利用 ($’) 式及初始条件 (() 逐步求出边界 ! % ! 及其 则此时就不能直接利用 (’) 他各点处各时刻的温度值 " 因 ! % ! 处对应 $ % $, 则由 ($’) 式得 ) " !,% * " #,% !" $,% ( %) % %! #"! !! 所以 ( %) " !,% % " #,% ) #"! ! 式中 $ % $ 得 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解得 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 # 则得 再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算出 $ % # 上的各点温度值, 再由 (#$) 式算出边界 ! % !, 即 $ % $ 上各点的温度 这样就可先由 (##) 值( 和 (##) 式的运算过程如图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