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授课提纲之一: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培训授课提纲第一章概论一搞好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一)产品质量对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日常生活用品如服装鞋帽、食品饮品、药品,房屋及其装饰、工程科研项目等等)。
二)“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民族的素质”(邓小平)三)1992年7月2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决定中的十项措施:1. 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2. 集中力量狠抓质量的突出问题;3. 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质量;4.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提高质量;5. 加强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6. 加强质量监督,严格整改措施;7. 加快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审核注册工作;8. 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9. 加快质量法规体系建设,依法管好质量;10. 开展全民质量意识教育,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
二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产生与发展(一)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时期-------没有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由生产者自己进行质量检验的时期。
这个时期经历的时间非常漫长,从人类有生产活动开始,直至20世纪初期。
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形成质量管理的时期。
2.质量管理从建立、发展到逐渐成熟的时期-------将质量检验从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建立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由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行使质量检验职权。
这个时期质量管理从初步建立,逐步发展到成熟,经过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这两个阶段又被称为传统质量管理阶段)之后,人们在进一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质量管理的理论,进入到了现代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直至现在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达到了全世界进入到了标准化的质量管理阶段。
3. 质量检验阶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美国人泰勒(F.W.Taylor)提出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一个检验阶段,通过设置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配备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独立行使质量检验和对产品的质量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结论的职权。
但它是一种事后的检查,造成了大量的废品和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以及资源的浪费。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它产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
在这一阶段,休哈特(W.A.Shewhart)发明了质量控制图,道奇(H.F.Dodge)和罗格(C.Romig)发明了抽样法等质量管理方法。
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寻找出客观存在的统计规律,在产品检验中应用这些规律和方法,对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减少了浪费。
但它仍然是一种事后检验把关的事后控制办法。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1年美国人菲金保姆(A.V.Feigenbaum)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就是分析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中找出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原因,提前采取措施,从生产的全过程加以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出现。
这一理论提出的初期,在美国并未得到重视,未能推广和利用。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和被称为世界质量管理泰斗的朱兰(Juran)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们分别提出了PDCA循环和质量环的质量管理理论。
这些方法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ISO9000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如下:------“三全”的指导思想,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全体人员都必需参与,实施产品全过程的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全过程”的参与;------注重过程管理,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工作;------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观点,下一道工序也是用户;------在处理生产的各种要素上,强调人、机、料、法、环的统一,即人员合格、设备合格、材料符合标准的要求、操作方法正确、工作环境条件适宜;------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即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措施,不断循环与逐步提高的方法;------开展QC(Quality Circle)小组活动,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对策,评价其效果,以利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
直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仍然是我们开展和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4)标准化质量管理阶段:在总结前三个阶段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简称ISO)于1987年制定、发布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在总结各国推广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于1994年和2000年对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改版,推出了1994版和2000版。
我们现在贯标认证依据的是现行有效的ISO-- 9000系列标准中的ISO—9001:2000版(我们国家将其等同转换为中国的国家标准: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由来与发展1.标准的形成与制定是在以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国防部的军用质量标准: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及其与之配套的标准---美国标准化协会(ANSI)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有关核电站和锅炉压力容器适用的质量保证标准---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简称IAEA)制定的有关核电站质量保证的安全法规和安全导则---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制定的有关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的标准2. ISO—9000系列标准自身的发展与变化1)1987年ISO首次发布了ISO 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它包括了以下六个标准:------ISO 8402:1986 质量术语------ISO 9000:1987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选择和使用指南------ISO 9001:1987 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 9002:1987 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 9003:1987 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 9004:1987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对ISO1987版标准,我国于1989年作了等效转换,指定出了GB/10300系列标准,1992年又将其等同转换为GB/T19000系列标准。
2)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完成了对87版标准的第一次修订,发布并开始实施1994版ISO9000系列标准。
94版标准对标准内容作了比较大的完善和补充,新的系列标准包括如下的五种,共24项标准:(1)术语:------GB/T6583—1994 idt ISO 8402: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2) ISO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用或实施指南:------GB/T19000.1--1994 idt ISO 9000—1: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一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GB/T19000.2--1994 idt ISO 9000—2:1993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二部分:ISO 9001、ISO 9002和ISO 9003实施通用指南------GB/T19000.3—1994 idt ISO 9000—3:1993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三部分:ISO 9001在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GB/T19000.4 idt ISO9000--4:1993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四部分:可信性大纲管理指南(3)ISO9001—9003 质量保证要求:------GB/T19001—1994 idt ISO9001:1994 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T19002—1994 idt ISO9002:1994 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T19003—1994 idt ISO9003:1994 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4)ISO9004质量管理指南------GB/T19004.1—1994 idt ISO9004—1: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一部分指南------GB/T19004.2—1994 idt ISO9004—2:1991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二部分服务指南------GB/T19004.3—1994 idt ISO9004—3:1993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三部分流程性材料指南------GB/T19004.4—1994 idt ISO9004—4:1993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四部分质量改进指南(5)ISO10000支持性技术指南):------ISO10005 质量计划编制指南------ISO10006 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指南------ISO10007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GB/T19011.1—1994 idt ISO10011—1:1990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审核------GB/T19011.2—1994 idt ISO10011—2:199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质量体系审核员的评定准则------GB/T19011.3—1994 idt ISO10011—3:199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审核工作管理------GB/T19022.1—1994 idt ISO10012—1:1992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GB/T19022.2—1994 idt ISO10012—2:1994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控制------GB/T19023—1996 idt ISO10013:1995 质量手册编制指南------GB/T19024 idt ISO10014 质量经济性指南------GB/T19025 idt ISO10015 教育和培训指南------GB/T19026 idt ISO10016 检验和试验指南我国于当年进行和完成了对94版标准的等同转换,并发布实施。
3) 2000版标准对94版标准作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相对于87版和94版有比较大的变化。
首先,在标准体系上,作了调整,将标准原来按照要素(共20个要素)的结构模式改变为按照过程来进行安排的结构模式。
其次,对94版标准的五大部分,24项标准重新进行了安排:保留了9000、9001和9004三个主要的标准,并将原8402术语标准纳入到9000标准之中,质量保证要求从原先的9001、9002和9003三个质量保证模式合并为9001一个标准,9004标准的名称由原来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一部分指南”修改为“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作为ISO9000系列标准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