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以“作用与变化、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内容为重点·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推力与拉力”“ 植物的生长”“四季”“磁铁的奥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5 个主题单元· 13课。

选择儿童常见的橡皮泥、皮球、磁铁、折扇、人、动植物、四季等为探究对象·布设了28个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小制作、小实验、照顾植物、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来认识推力、拉力、弹力磁力;通过探索阳光、水、冷热(气温)等因素对植物生长、人和动物活动的影响·发现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春夏秋冬的特征和四季变化的影响;通过认识人工世界的物品特征、结构和功能· 渗透技术思想·引导学生主动追寻引起事物变化的成因(或作用条件)·渗透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教材按“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编排推、拉及其相互作用的认知顺序·从“推拉游戏”入手·让学生直接体验推力、拉力作用·引领学生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再让学生经历制作橡皮泥玩具和挤压、拉伸弹簧、皮球、皮筋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作用效果·渗透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单元“ 植物的生长”·按功能和认知层次布设“ 植物角” “ 植物在生长”和“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三课。

第一课先让学生建植物角·观察、辨认植物·制订照顾植物的计划· 旨在为本单元的后续活动提供多样本探究对象·为下一课设计实验和制订观察计划奠定基础;第二课引导学生边照顾植物边观察、测量并记录植物生长的信息·旨在为下课归因分析提供证据·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等技能;第三课旨在引导学生分析第二课的观测记录·寻找植物生长不好的原因·分享交流照顾植物的经验·归纳得出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

第三单元“ 四季”·教材围绕“ 四季”从“ 比较特征、发现变化、关注影响” 三个层次布设两课“ 春夏秋冬”“ 四季变化的影响”。

第一课以“ 找春天”为例· 旨在引导学生基于观察比较·自主寻找其他季节各自的特征·描述四季的特点;第一课末和第二课初·引导学生比较四季特征的不同点·发现四季特征的变化及四季随时间循环变化的特点;第二课按由近及远的顺序编排四季影响的对象:
“我们(穿着)→人们(活动)→植物(形态结构)→动物(行为)”·引导学生寻找更多四季对这些对象的影响证据。

渗透人类、动植物、气候、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 磁铁的奥秘”·按“重演磁铁科技史”关键步骤:“天然磁石→磁铁的磁性→磁铁的磁极→磁极的指向→指南针的发明→磁极的相互作用”·简约编写·布设4课。

第一课“神奇的磁铁”·按发现特性、应用特性的认知逻辑·设计 3 个递进活动·旨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磁铁可隔空、隔物吸铁·并应用于“沙里寻针”;第二课“磁铁的磁极”·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磁铁的两个磁极;第三课“磁极的指向”·设计“模拟司南”“自制指南针”两个重演科技史的活动·旨在让学生成功体验“ 指南针的发明”过程·认识磁极的指向性;第四课旨在引领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应用规律“ 辨认磁极”。

第五单元“ 多彩的人工世界”·按学生的认知逻辑设置为“认识人工世界”“人工世界的作用”两课。

第一课教材从两个层面来认识“ 是什么”的问题·先用案例引导学生归纳人工世界的共同特点·区分人工世界、自然世界·再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联系;第二课教材从“点线面”三个层面认识“ 有什么作用”的问题。

点:教材首先通过“ 做扇子”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扇子的降温作用·培养学生的制作、评估学技能。

线:再引导学生列举更多的人造工具或物品·了解它们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面:通过古代和现代在衣、行、用等方面的比较·从面上感受科技产品的便利快捷舒适等作用和“人工世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激发探究兴趣·多角度认识力与形变。

2·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培养学生坚持和用证据说话的意识·合作意识·激发探究兴趣。

关爱植物。

3·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等的影响;乐于表达和分享·尊重事实。

4·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说出磁铁总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培养学生爱国自豪感、使命感。

尝试多角度、尝试认识事物·尊重事实·合作学习。

5·知道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乐于表达和倾听·了解人造世界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了解人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环境。

6· 本册重点训练观察、比较、描述、记录、提出问题等技能·指导学生设计简单实验(如“ 哪里磁力大” “ 磁极的指向”活动)、进行小制作(如“ 自制指南针”“做扇子”活动)·渗透比较、归纳抽象建立概念的思维过程(如磁性、人工世界)。

三、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自己执教班级情况撰写…………
四、教学措施
1·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制作等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好本学期科学课教学·既要了解本期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还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2·加强教学组织·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二年级学生·对于学科特色分明、实践活动丰富的科学课·大多会表现出毫不掩饰的喜欢·同时也会暴露出不知顾忌的问题·如对教师提出过的一些学习要求有的还做不到·有的遗忘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

这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共性问题·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根据这个特点·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明确观察要求·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透过观察·我们可以领略这个奇妙的世界。

从观察所得的信息能引发我们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作出解释以及作进一步的探究。

观察能力是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技能·是发展其他探究技能的基础。

搞好观察活动·要注意以下问题:
(1)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1)保持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空间。

(2)遵循规定的安全实验程序。

(3)建议并执行恰当的安全操作步骤。

(4)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安全隐患·如在用火加热或使用化学药品时可能出现的灼伤;使用玻璃器皿或锐器时可能出现的刺伤;观察动植物实体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伤人;以及感官观察时的安全隐患· 如强光、强噪声、强刺激异味;户外活动触动不明物体·等等。

(5)认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示范进行活动 ( 包括户外)。

(6)始终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