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2020.01
1.C(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机智:聪明灵活。
赏赐: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
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恩赐: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它
趋于简明;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
2.A
3.C(C为乔迁联,其它为寿联)
4.B(2016年-2017年增速下降)
5.D(报:回复)
6.B(英宗被立为太子是在濮王去世之后,濮王去世也不是英宗未亲政的原因)
7.(l)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觊觎皇位)而
遭遇
大祸,后唐就混乱了。
(“储嗣”“而”“以”“窥觊”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欧阳公从前任颍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
(“守”“乐”
1分)
“风土”“卜”“焉”
各
1分,答
8.嫉恶如仇,不顾安危,敢于直谏,善于调停,不慕高位,爱护百姓。
(每
点
对4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修,字永叔,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等到成年,将去参加进士考试,
他写作当时的骈体文,已经超过了同辈。
翰林学士胥公当时在汉阳,见到他后认为他
与众不同,说:“你一定会在世上有名声。
”把他收到门下。
欧阳公跟随他到了京城,
两次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一次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是第一名。
于是考中甲等,
补任西京留守推官。
欧阳公生性憎恨坏人坏事,议论国事无所回避,小人对待他像仇人一样,
但欧阳公更加愤激不顾忌。
唯独皇上深知他的忠心,改任他为右正言、知制诰。
按照惯例,担任知制诰的官员必须要考试。
皇上知道欧阳公的文才,下旨免试。
欧阳公曾经趁上报水灾灾情的机会进言说:“陛下治理国政三十多年,可
是储君未立。
汉文帝即位后,群臣请求立太子。
群臣不怀疑自己所以敢请求,汉
文帝也不怀疑他的大臣有二心。
后唐明宗尤其讨厌别人谈论立太子的事情。
然而
汉文帝立太子之后,在位时间长,为汉太宗。
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
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觊觎皇位)而遭遇大祸,后唐就混乱了。
陛下还担心什么
而久久不能确定(太子)呢?”欧阳公谈论事情不分难易大都像这样啊。
当时英宗正处于为父亲濮王守丧的时期。
等到立太子的旨意下达,英宗极力推辞,皇上听任并等候他服丧期满。
英宗即位之初,因为疾病不能亲自理政,慈圣光
献太后摄政。
欧阳公与诸公在二宫间往来,弥合他们的隔阂,最终还政于君。
枢密使曾经缺人,欧阳公应当按次序补任,韩公、曾公商议将要奏呈,不把这
件事告诉欧阳公。
欧阳公察觉他们的想法,对二公说:“如今天子守丧,太后
垂帘听政,可是我们这几个大臣自己谋求官位,用什么来昭示天下呢?”二公
非常佩服他而停止了这件事。
神宗即位,升任欧阳公为尚书左丞。
欧阳公生性刚烈正直,平生与人畅所欲言没
有什么隐瞒的。
等到在二府任职,士大夫有所请求,他总是当面说明可不可以。
即使
是台谏官议论国事,他也一定用是非来诘问他们,因此招致怨恨,可是欧阳公不顾及。
朝廷
商议追封濮王的典制礼仪规格,皇上下诏让礼官与从官商定,众人想要改封大国,称伯父。
事情没有定下来,台官猜测欧阳公主张此议,于是专门用这件事诋毁欧阳公。
御史蒋之奇一起用流言污蔑欧阳公。
欧阳公闭门请求辨明这件事。
神宗觉察他
们在诬陷,连续诏见诘问他们,他们理屈词穷,于是被放逐离开朝廷。
熙宁初年,担任兵部尚书,做青州知州兼任京东东路安抚使。
当时各县散
发青苗钱,欧阳公请求让老百姓只缴纳本钱,来明示官府不是为了谋利,罢免提
举管局官,听从民愿来请求,皇上没有回复。
熙宁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
欧阳公还没有到退休的
年龄,天下人因此更加敬重他。
欧阳公从前任颍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
等
到他回到颍上,居室还没有建完,但他对此安适自在,不把它放在心上。
欧阳公
在颍上居住一年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被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
天
下学士听说他去世的消息,都流泪凭吊他。
9.戍边时间长,征战强度大,作战范围广。
(每
点2分,三
点
5分)
10.对张都尉外貌的赞美,对张都尉功绩的肯定,对张都尉封侯的祝愿。
(每
点
2分)
1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虽乘奔御风(3)别有幽愁暗恨生(4)半卷红旗临易水(5)摽掠其人(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知我者谓我心忧(8)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2.C(不是对比)
13.用老面馒头的广受欢迎来映衬爷爷的手艺好;用老面馒头与机器馒头的对比反映爷
爷做生意讲诚信;用爷爷给水果大叔送馒头体现爷爷个性倔强,知恩必报。
(每点2分:情节1分,具体作用1分)
14.照应上文奶奶打趣爷爷犟不过别人这一情节,使文章前后呼应;运用语言描
写和连续的动作描写体现出爷爷成功解决问题后轻松得意的心情;表现出作者对淳朴
人情的赞美;语言节奏明快,富有画面感。
(每点2分,答到三点得6分,意对即可)
15.D.(原因无中生有。
“似乎”一词有反讽意)
16.B.(汪中说的“不算不通”是连不通都算不上的意思,此项曲解原文。
)
17.①经济上:盐商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②文化上:盐商高端精细化的文化
需求激发了艺术创造力;③学术上:盐商大量的藏书提供了研究资料;④社会环境上:盐商
开明的心态接纳和包容了有个性的文人。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18.D.(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也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节律”属于无中生有,
马来西亚没有四季之分。
)
19.C.(这套思维方式是固定的,没有被固定的是中国人对世界和时间的理解,
此题属于张冠李戴。
)
20.①形成原因:来源于大自然标识的启示和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
②存在方
式:成为民间习俗和时间制度;③文化价值:华人族群共同认同节气,体现文化归属
感。
附加题参考答案
22.(4分)今仆诗不免元习/而空同近作/间入于宋/仆固蹇拙薄劣/何敢自列于古人?
评分建议:每处 1分。
23.(2分)尚书(书、书经)思无邪
评分建议:每空 1分。
24.(4分)何景明强调领会古人精神意境,追求神似;李空同刻意模仿古人形迹,追求形似。
评分建议:每点 2分。
【参考译文】向古人学习诗歌创作,李空同刻意模仿古代诗歌的模式,就像在旧模子里铸形,只固守古代诗歌的程式法度。
而我却要丰富才学的积累,领会精神
意境,根据眼
前景象构思,不做形式的模仿。
《诗经》说:“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
”
以自己有的心得为基础而追求与古人相似,这是我的愚见。
近诗崇尚盛唐,宋人的诗歌看
似苍劲质朴实则粗糙,元人的诗歌看似秀美庄重实则浅俗。
现在我的诗歌免不了元
诗的习俗,但是空同最近的作品,暗中模仿宋诗。
我的诗本来就蹩脚粗劣,怎么敢
将自己的诗和古人的并列?空同正推崇唐宋以来数代的诗歌,要创作自古以来未有
的好诗,却也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呢?大凡事物都有准则,没有达到的、虽达到
而又后退的以及过头的,都叫达不到。
比如写诗,我就是所说的达不到,像空同,
就是追求过头了。
25.AC。
(A.于禁担心庞德成就功业,灭了自己威风而鸣金收兵,表现其心胸狭隘。
C.
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的伤害是因为要完成复仇计划而隐藏自己的情感。
)
26.(1)第一次:英莲失踪,她的命运发生转折;第二次:戏曲、诗作、灯谜等预示了诸多女子后半生不幸的命运;第三次:凤姐讲的笑话预示了贾府“树倒猢狲散”的悲剧结局。
(2)对觉民因抗婚而突然离家出走的惊慌;对既不能违抗祖父,又不能强迫觉
民接受亲事的两难、无奈;对手足兄弟不能理解自己处境的痛心;对自己帮不了觉民
的自责。
评分建议: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27.等级鲜明,用料奢华,功用有别。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8.法律的限制,服饰的用途,经济的状
况。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9.证明农民生活的艰苦;对统治者颁布貌似尊重农民服饰法令这一行为的讽刺;
反映了历史上农民因生活贫困服饰没有得到改善的事实。
评分建议: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