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检测试题(文言文)

高三语文检测试题(文言文)

高三语文检测试题(新课标)(文言文之实词和虚词)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精读细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试题。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遗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注]①丘:坟墓。

(一)精读细读之一:文言实词(1)“是岁三月朔”中“朔”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都是指日期的,前者指 1 ,后指指 2 。

(2)“遂造焉”与“过立恭宿别”二句中的“造”和“过”为同义词,二者的意思都是 3 。

(3)“延余两人坐”与“延余至其家”两句中的“延”为同义,意思是 4 。

(4)“各怀之而出”中的“怀”的用法是 5 ,意思是 6 。

(5)“降跽谢过”和“多谢后世人”中两“谢”字意思不同,前者为 7 ,后者为 8 。

(6)“与立恭豫约诣暮下”中的“ 9 ”通“ 10 ”,意思是 11 。

(7)“与立恭豫约诣暮下”与成语“苦心孤诣”两中的“诣”意义相同,都为 12 。

(8)“而乐无加乎”一句中的“加”可联系成语“无以复加”来理解,意思是 13 。

(9)“语益奇”和“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中的“语”的读音、意思、用法各不相同,前者依次解释为 14 、 15 、 16 ,后者依次解释为 17 、18 、 19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 )A.余客武昌客:做客B.素发如雪素:平常。

C.属未暇也暇:空闲D.遗立恭遗:赠与。

(二)精读细读之二:文言虚词(1)“一叟可七十余岁”和“高可二黍许”三句中的“可”同义,为 21 。

(2)“类饮酒者”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两句中的“者”用法不同,前者是 22 ,后者是 23 。

(3)“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和“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两句中的“为”意思不同,前者是 24 ,后者是 25 。

(4)“是冬,隐溪卒”和“是吾所营乐丘处也”二句中的“是”同义,都是26 。

(5)“既游之明年”与“七月既望”二句中的“既”意思相同,都是 27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8 )A.遂扫石而坐弃甲曳兵而走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乐其无已乎其孰能讥之乎D. 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列(三)翻译29.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_____________ ____30.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译文:_ __________________二、整体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1-34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没。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

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

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

”遂决战。

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

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

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

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

B.寻知代州。

移深州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

3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⑥ D.③④⑤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

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

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

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

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3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译文:三、作文(60分)35.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检测试卷姓名 班级总 分 栏项目精读细读整体阅读作文总分实词虚词翻译选择翻译得分一、精读细读(共41分)(一)、精读细读之一:文言实词(共22分)1. 2. 3.4. 5. 6.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精读细读之一:文言虚词(共9分)21. 22. 23.24. 25. 26.27. 28.(三)、翻译(10分)29.译文:30.译文:二、整体阅读(19分)题号313233选项34.译文(10分)(1) (2) 三、写作(60分)参 考 答 案1.阴历每月初一;2.阴历每月十六日;3.拜访;4.邀请;5.名词作动词;6.怀揣;7.道谦;8.告诫;9.豫;10.预;11.预先;12.到;13.超过;14.yǔ;15.话;16.名词;17.yù;18.告诉;19.动词;20.B;21.约,副词;22.代词,……的人;23.助词,表提顿;24.当作,动词;25.替,为,介词;26.这,这个,指示代词;27.已经;28.C;29. 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0.一会儿道士又向恭拱手行礼说:“为会么不给我诗呢?”31—34答案见2010年全国Ⅱ语文试题;35.参阅2010年全国Ⅰ语文作文试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