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教时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
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初读,整体感知:1、重点拼音:辄(zhã)吝情(lìn)短褐(hâ)箪(dān)瓢屡(lǚ)空晏(y àn)黔(qián)汲汲(jí)俦(chóu)衔觞(shāng)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3、注意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三、再读,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1、重点字词。
第一段:何许:什么地方。
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姓字:姓名。
因:因此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
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会:领会,体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置:置备,准备。
而招之:而表顺承。
招之:招待他。
造:往,到。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
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舍不得。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去留,,强调,去,指离开。
曾不吝情去留:一点儿也不会舍不得离开。
(就是说吃了别人的酒说走就走。
)环堵:房屋四周。
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
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
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颇示己志:很(能)表达自己的志趣。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
终,终了,结束。
第二段: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不是赞扬的意思。
)它是对传记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状语后置。
译为:不因为贫贱而忧愁。
后一句: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兹:连词,起承接作用。
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
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以:连词,来。
志:心志,志趣。
乐,使……快乐。
四、作业设计:1、理解成语“不求甚解”的意思。
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记住下列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下列带点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以: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
把;连词,来。
B、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
得到;益处。
C、亲旧知其如此。
以此自终。
代词,这;代词,这。
D、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代词,指五柳先生;助词,的。
4、下列各句中“其”指代的对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C)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指黔娄之妻。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第二教时一、问题研究: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享受。
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第二大爱好——性嗜酒。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
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2、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
”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答案: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4、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二、附板书: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生活贫穷爱好读书嗜酒著文章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精神安贫乐道三、作业设计:第一部分:课后练习说明:一》背诵课文,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二》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会,体会、领会。
意,指书中的旨意。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辄,就。
期,期望。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冷清的样子。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安然自若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三》△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