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自考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医学心理学-- 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 .医学模式-- 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4 .主观观察法--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传统上称为内省法。

5 .纵向研究--对同一批对象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追踪研究,从而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规律。

6 .前瞻性研究--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

7 .回顾性研究--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朔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8.行为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这样,学习就成为支配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行为学习各环节的干预,可以用于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

9.强化--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10.消退-- 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亦即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被称为消退。

或者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 → S (积极)↓→ R (减弱)的关系11.正强化-- 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 → S (积极)↑ → R (促进)的关系,这称为正强化12.负强化--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R → S (消极)↓ → R (促进),这属于负强化13.惩罚--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 → S (消极)↑ → R (减弱)的关系,这属于惩罚14.经典条件反射-- 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5.操作条件作用--当某一行为反应R (如压杠杆行为或回避行为)出现时总能一次次获得某种积极的结果S (食物刺激或撤消电击),则个体逐渐学会对这种行为反应R 的操作,这就是操作条件作用16.示范作用-- 是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mode1 )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为类型,而不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17.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与传统的行为学习理论不同,认知行为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等个体因素在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作用,即S → O → R 的关系。

18.潜意识--精神分析论认为,潜意识就是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它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19.社会化--是指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生活环境中,个体适应该社会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信息三个主要因素。

20 .感觉--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物体的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眼、耳、鼻等感觉器官而产生感觉。

21 .知觉--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

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个别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构成的。

例如香蕉就是由它特殊的外形、特有的表皮、味道、果肉等多种特征综合构成。

22.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23.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5.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周围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一定时间里,人们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26.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各个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的经验把它组织成一个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27.知觉的理解性--人们知觉事物时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它、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28.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改变以后,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29.遗忘--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遗忘。

30.识记--是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就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

31 .保持--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也就是把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脑子里。

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32.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

情感则是情绪的高级形式,侧重对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

33 .心境--是一种带有某种倾向性的、微弱而持续的基础情绪状态。

34 .激情--是一种猛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

常常是由于某种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突然来临时而产生的暴怒、狂喜、悲绝等。

35 .道德感--道德感是衡量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观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36 .动机--是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的的行为动力,具有激发、调节、维持和停止行为的作用。

37 .双趋冲突--即两个目标对个体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

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

38 .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

39 .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

40 .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41 .个性--]或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2 .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调节系统43 .气质--是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指向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44 .性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45 心理评估-- 是通过观察、晤谈及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客观描述。

46 心理测验--指在标准的情境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

47标准化测验--只有通过一套标准程序建立测验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固定实施方法,而且具备主要的心理测量学技术指标,并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水平,才能称为标准化测验。

48常模--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提供了可比较的标准。

49-信度指测验分数的可靠性,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

50 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某种测验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容,在何种程度上测查了所要测查的内容。

51智商(IQ )--智力测验结果的量化单位,用于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

52.比率智商(ratio IQ)--最初由Terman 提出,计算方法为:IQ=MA/CA ×100 。

公式中MA 为智龄指智力所达到的年龄水平,即在智力测验上取得的成绩;CA 为实龄,指测验时的实际年龄;设定MA 与CA 相等时为100 。

比率智商有一定局限性,适用最高实际年龄限制在15 岁或者16 岁。

53离差智商(deviation IQ)--由Wechsler 提出,它是用统计学的标准分概念来计算智商,表示被试者的成绩偏离同年龄组平均成绩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每个年龄组IQ 均值为100 ,标准差为15 。

计算公式为IQ=100+15 (X- )/SD 。

离差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计算受年龄限制的缺点54心理治疗--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55.行为治疗--是一类主要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原理来认识和治疗临床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问题、针对目标和面向将来。

目的是改善病人适应性目标行为的数量、质量和整体水平。

56系统脱敏法--是行为治疗的一种,采用深度肌肉放松技术拮抗条件性焦虑,包含了三个步骤:放松训练、等级脱敏表,以及这二者的配合训练(脱敏)。

57厌恶疗法--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即在某一特殊行为反应之后紧接着给予一厌恶刺激( 如电击、催吐剂、体罚、厌恶想象等) ,最终会抑制和消除此行为。

厌恶疗法常用于治疗酒依赖或药瘾、性欲倒错以及其他冲动性或强迫性行为障碍。

58 认知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59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通过治疗师的倾听、接纳与理解,促进患者的成长,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

60通情-- 医生要按患者看待世界的方式理解他的行为,并对患者的情感反应有所反馈。

61操作条件法(正强化法)-- 以操作条件反射为依据,主要通过正强化(使用奖励)过程塑造新的社会行为模式,从而矫正原有的不良社会行为,因而又称奖励法。

62生物反馈--借助于仪器(生物反馈仪),将人体内许多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被人们感知到的各种生物活动变化的信息加以记录处理、放大并转换成为能被人们所理解的信息,如以听觉或视觉的信号显示出来( 即信息反馈) 的过程。

63 暗示疗法的种类-- 言语暗示。

药物暗示。

操作暗示。

环境暗示。

自我暗示。

64 支持疗法-- 一般是指医生合理地采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解释、提供保证、应激无害化指导以及改变环境等方法,构成了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消除疑虑、改善环境、提高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过程65生命周期(life cycle)--是指个体从生物学受孕到生理学死亡整个时期所经历的过程,即一个人从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66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 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67 代沟(generation gap)--是父母与子女间心理上的差异和距离,以及由此引起的隔阂、猜疑、苦闷和交流困难;代沟实际上是指代际交流困难,常见于中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