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养生与性房中即性生活,也有称“房室”、“人房”、“阴阳”、“合阴阳”、“交媾”等,性功能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之一。
无论男女,一生中都要经历从性腺发育至成熟。
一直到衰老、退化,相应地出现性功能由发生至活动旺盛,直至衰退、消失的过程。
性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房事不是件可以置之不理,弃而不顾的生活小事。
古代养生学家和医学家一向重视房事的调谐养生。
通过房事调谐以养生,也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
根据文献记载,许多养生家都强调节制房事,保精养神,正常适度,有利健康。
和谐、稳定的夫妻生活,不但不会影响长寿,而且是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人有言:“房中之事,能杀人,能生人,故知能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致死”。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房中之术“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幸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在孙氏看来,房中之术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为“养生”和“遣疾”而设。
男女和合是自然之道,既不可纵欲淫乐,也不得强窒情欲。
“倍力行房,精髓枯竭,唯向死近”,固不可取,而“强抑闲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亦有悖情理而损乎健康。
和合阴阳,交接有道,则可享人伦而达情性,保精气以臻康寿。
一、“房中术”的源流及其社会影响(一)畸形发展的古代“房中术”古代称之为“房中术”,又称“阴道”、“接阴治气之道”或“房帷之学”等。
“房中”作为一门学问,在汉代以前是得到朝廷和学者承认的。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并分方技为四种即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医经”总论医理;“经方”论临床各科的方药治疗;“神仙”是论导引、按摩、炼丹术服食药物等长生之法,属养生学范畴。
而“房中”在《方技略·序》中介绍得也很明确:“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则为之节文。
(二)“房中术”与中医药学“房中术”也属祛病延年的养生学范。
养生学同样来源于人类的实践,多出自于人的生理需求。
人需要进食,于是有仙药、灵丹之说;人需要呼吸,即出现调息、吐纳之术;人需要运动,则创造了按摩、导引之法;情志可影响人的行为,即论养性、调神之理;聪明的古人很自然地不会忽视性欲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发明了“接阴治气”之道,即“房中术”。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汉代所归纳的“方技”范畴内,“医经”与“经方”、“房中”与“神仙”,其实就是两对孪生兄弟。
二、“房中术”的理论内涵(一)性的发育与衰退《黄帝内经》简述了男、女生长发育衰老的全过程,以及男女之间的差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面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楠;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故发鬓日,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论中强调了肾气的盛衰与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密切关系。
“天癸”在肾气充实的条件下成熟,它决定着生殖功能的强弱,所以与月经、精液排泄的起始、终止相吻合。
“天癸”的晚成(女十四、男十六)与早衰(女四十九、男五十六),引起了医家和养生家的注意。
由于肾气与天癸的充盛,依赖于后天水谷之气的不断滋养,以补充肾精的消耗,所以饮食和惜精为养生之大要。
房室养生就是在“慎惜真精”的原则下展开的。
(二)性器官“宫刑”又称“腐刑”,即用残忍的手术毁掉人的生殖机能和性欲。
男子宫刑是割去睾丸和阴茎;女子宫刑分两种,一曰“椓”即“毁阴之刑”,一曰“幽闭”,即“宫闭”。
畸形的性器官:医书和房中书都有“五不女”、“五不男”之说。
明·万全《广嗣纪要》中引《金丹节要》之论:“一曰螺阴户,外阴如螺蛳样旋入内;二曰文阴户,小如筋头大,只可通,难交合,名曰石女;三曰鼓头花,绷紧似无孔;四曰角花头,尖削似角;五曰脉,或经脉未及十四岁而先来,或十五六而至,或不调,或全无。
此五种无花之器,不能配合太阳,焉能结仙胎也哉?”此即“五不女”,简称螺、文、石、鼓、脉,除“脉”为月经异常外,其他四种均有外生殖器畸形。
螺:一说为处女膜坚韧;一说“螺”为“骡”之误,其“交骨如环,不能开拆,如受孕必心产厄亡。
”文:阴道狭窄,不能性交者。
鼓:即处女膜闭锁。
角:阴蒂肥大,其甚者亦能勃起,为两性人。
“一曰生,原身(阴茎)细小,曾不能举发;二曰纵,外肾只有一子,或全无者;三曰变,未至十六其精自行,或中年多有白浊;四曰半,二窍(男女外阴)俱有,俗谓二仪子也;五曰妒,妒者忌也,阴毒不良。
男有此五病不能配,令太阴乏其后嗣也。
”此即“五不男”,简称生、纵、变、半、妒,其中生、纵、半为生殖器官畸形。
医书中亦有称“五不男”为天(天宦)、漏(漏精)、犍(睾丸切除者)、怯(阳痿)、变(又称“人疴,为两性畸形”)五种。
(三)性反应古人发现性兴奋过程的发生,男子比女子快,因此在性交过程中,成功与否,男子的感情调动最为关键,要掌握两点:一是以自己的性兴奋表现诱发女子的性兴奋;二是要在性交时控制射精,延长性交时间,以使女子达到性兴奋高潮。
《广嗣纪要·协期篇》对男子性兴奋表现论述的最为详细:“男有三至者,谓阳道奋昂而振者,肝气至也;壮大而热者,心气至也;坚劲而久者,肾气至也。
三至俱足,女心之所悦也。
若痿而不举者,肝气未至也,肝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筋,其精流滴而不射矣;壮而不热者,心气未至也,心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血,其精清冷而不暖也;坚而不久者,肾气未至也,肾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骨,其精不出,虽出亦少矣。
此男子之所以求子者贵清心、寡欲,以养肝、心、肾之气也。
”《玄女经》说:“男侯四至,乃可致女九气”,那么女之九气,何以知之呢?书中做了回答:“女人大息而咽唾者,肺气来至;鸣而吮人着,心气来至;抱而持人者,脾气来至;阴门滑泽者,肾气来至;殷勤咋人者,骨气来至;足拘人者,筋气来至;抚弄玉茎者,血气来至;持弄男乳者,肉气来至。
外与交接弄其实以感其意,九气皆至。
有不至者则容伤。
故不至,可行其数以治之。
”以上仅述及八气。
即肺气至则呼吸加深、频频咽唾;心气至则呻吟继续间以亲吻;脾气至则紧紧拥抱难以离舍;肾气至则阴门津津、湿腻滑润;骨气至则轻咬男子唇舌、面颊;筋气至则两腿紧紧勾人;血气至则触弄阴茎;肉气至则抚摩男乳。
交接既久,意气相感,九气皆至。
房中哪一气不至,哪一气则受损伤,若有不至,可采取以上动作,诱发其气来至。
以上九气中似缺“肝气来至”。
万全将“九气”归纳为“五候”、“五至”,更为条理化,而且补充了“肝气来至”的遗漏:女有五至者;面上赤起,媚靥乍生,心气至也;眼光涎沥,斜觑送情,肝气至也;低头不语,鼻中涕出,肺气至也;交颈相偎,其身自动,脾气至也;玉户开张,琼液浸润,肾气至也。
五气俱至,男子方与之合,而行九一之法,则情治意美。
其候亦有五也;娇吟低语,心也;合目不开,肝也;咽干气喘,肺也;两足或曲或伸,仰卧如尸,脾也;口鼻气冷,阴户沥出沾滞,肾也。
有此五候,美快之极。
男子识其情而采之,不惟有子,且有补益之助。
”房中书关于女子性兴奋反应,还有十动”(或称“八动”、“八观”)、“五欲”之论。
不但描述了女子性交时产生各种快感的表现,而且还提示了能进一步增强性快感的动作。
对男女性和谐方面的指导意义是很明确的。
《素女经》指出列“五欲”“十动”,其目的就是“知女之快”,“以观其变,而知其故”。
“五欲者以知其应:一日意欲得之,则并息并气;二日阴欲得之,则鼻口两张;三曰精欲烦者,则振掉而抱男;四曰心欲满者,则汗流湿衣裳;五曰其快欲之甚者,身直目眠。
”是说情欲萌动时,气息不匀,有性交欲望时,口开鼻张,欲望强烈、阴液充溢时,紧抱男子撼动身体,渴望强烈性刺激而不能自持;性欲得到满足时,身软汗出;在性兴奋高潮时,闭目挺身。
”“十动之效,一曰两手抱人者,欲体相薄阴相当也;二曰伸其两肶(同髀,股也)者,切磨其上方也;三曰张腹者,欲其浅也;四曰尻动者,快善也;五曰举两脚拘人者,欲其深也;六曰交其两股者,内痒淫淫也;七日侧摇者,欲深切其左右也;八曰举身迫人,淫乐甚也;九曰身布纵者,肢体快也;十曰阴液滑者,精已洩也。
见其效以知女之快也。
”、《素女经》谓:“夫五征之侯:一曰面赤,则徐徐合之;二曰乳坚鼻汗,则徐徐内之;三曰嗌干咽唾,则徐徐摇之;四曰阴滑,则徐徐深之;五曰尻传液,则徐徐引之。
”三、“房中术”的原则与禁忌(一)“房中术”的原则1、欲不可早:古人认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
2、欲不可纵: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
3、欲不可强:强,即不可为而为之。
《素女经》曰:“人有强弱,年有老壮,各随其气力。
不欲强快,强快即有所损。
”要爱护生殖器,掌握生理知识,不使它受到损伤,用食物滋补它,保持其强壮,而又节制性事,使其快美,而又不妄泻精,这样精气才能积蓄,健康长寿。
4、欲不可绝:并非任何人房事皆不可绝,要因人而异。
房中家认为年老体衰,无性欲,或气力不达者,欲不可强;若气力尚壮盛,性欲正常,也不可强忍而断绝性欲,应顺应自然规律而为。
(二)房中禁忌《广嗣纪要》归纳得最洗练,其“协期篇”论交合禁忌:“神力劳倦、愁闷恐惧、悲忧思怒、疾病走移、发赤面黄、酒醉食饱、病体方痊、女子行经。
以上所忌不可交合,令人虚损,耗散元气,可不慎之!”四、“房中术”的性事指导及其意义(一)交接之道“交接之道”是指为和谐性生活而进行的性事指南。
《素女经》阐述了交接之道的意义及其要领:“交接之道,故有形状,男致不衰,女除百病,心重娱乐气力强。
然不知行者,渐以衰损。
欲知其道,在于定气、安心、和志。
三气皆至,神明统归。
不寒不热、不饥不饱、亭身定体、性必舒迟、浅(一处作‘深’)内徐动、出入欲希。
女快意,男盛不衰,以此为节。
”《洞玄子》对性交动作则主张临事制宜:“凡深浅迟速,捌捩东西,理非一途,盖有万绪。
若缓冲似鲤鱼之弄钩,若急蹙如群鸟之遇风,进退牵引,上下随迎,左右往还,出入疏密,此乃相持成务,临事制宜,不可胶柱宫商,以取当时之用。
”(二)情意酝酿于先《玉房指要》强调:“凡御女之道,务欲先徐徐嬉戏,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