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技术条件下,如何打赢局部战争
《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我认为,20世纪后期,军事领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在变革中,一大批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的高技术群日益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成为影响和平的隐患。
在历史遗留的安全问题、三股极端势力危害性都尚未消失的情况下,新的不稳定因素正日益增加。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爆发的几次局部战争明确地向人们证明:高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军事技术的崛起和发展,谁掌握了现代军事高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那么在高技术条件下,如何才能打赢局部战争呢?我们要理解几个问题。
一、高技术概念
我们所讨论的高科技是在军事领域,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研究、开发和(或)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二、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一)国家安全、经济方面
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而且要相当经费来支持。
(二)战争行动、样式方面
空间增大了,作战双方利用智能武器、现代指挥工具进行的斗争将日益突出出来。
(三)军队编制、保障、指挥方面
需增加新的军种和兵种、军兵种的比例也将发生变化,而且后方要以极大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消耗量的同时还要熟悉程序,具有快速灵活运用指挥设备的能力。
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高技术战争将呈现出与工业时代战争完全不同的特点,武器装备的发展已经进人高技术时代,面对如今的世界,我认为,要打赢局部战争,关键要动以下几点做出调整和提高。
一、改革训练,提高部队实战能力。
军队是一个武装集团,必须强化管理,从严治军、依法治军。
要以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为依据,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基点,以训练质量为核心,以干部骨干和重点部队训练为重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现有情况,勇于创新,充分借鉴外军的经验,从根本上提高部队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整体作战能力。
训练改革的内容,突出各级干部、特殊部队、机动作战等训练,增加几手新的制敌手段。
训练改革的方法,要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按级施训,军区主要是抓好战略层次的训练,提高战役指挥员及其领率机关的组织指挥保障条件,并且要多演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实战经验不足的问题,使部队真正做到“来之能战”,坚决摒“花拳绣腿”等形式主义的东西,切实解决训战“两张皮“的问题。
总之,通过训练改革,提高作战效率,兵贵神速,在机械化战争中就能控制更多的空间,就有更多的获胜把握。
二、突出重点,加速研制高精尖武器。
中国的军工生产以往基本上走的是仿制的路子,这是一种走捷径的办法,但随着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有些东西不下点工夫就仿不出来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技术”,仿不出来就只能依赖进口,那刀把子还是攥在别人
手里,一样地受制于人。
马克思认为,“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在高技术兵器日益成为战争制胜很重要因素的今天,人们已形成共识,就是单靠军队数量已难以取胜,必须致力于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
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总体上,要逐步建立起以高技术武器装备为骨干,以较先进的一般性武器装备为基础的武器装备结构。
首先,要发展电子技术,尽快提高我军的电子侦察、抗干扰、精确制导、夜战能力,使我军在未来主要作战方向和关键时节,能对敌形成电磁优势。
其次,要适当发展常规战役战术导弹力量,增强远程兵器的打击能力。
再者,要加强指挥、通信、情报手段建设,提高战时的通信保障和先期预警的能力。
在我军的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上,要以我为主,同时注意引进国外先进装备和技术,重视对现有武器装备的技术挖潜改造,给一些普通的常规武器注入新技术,完善提高其作战效能和配套水平。
从而逐步形成战略武器与常规武器相结合,高精尖武器与一般武器相结合,高中低技术合理搭配的武器装备体系。
技术升级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需时间也较长,知易行难,要迈出这一步还真得有点壮士断腕的精神啊。
三、着眼未来,锻造高素质军事人才
拿破仑是从严治军的典范,但他认为“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将能够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所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
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先进的武器装备固然重要,然而,高技术兵器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人与武器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关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的论断并未过时,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人依然是战争的主宰。
在改革创新问题上,让帅才有职有权指挥改革,带领创新,这符合“鲶鱼效应”,先进的技术兵器,只有通过高素质的人去操纵,才能发挥作用。
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美国参谋总长奥加尔科夫元帅提出新技术革命理论,很快被国防部佩里接受并开始推进新技术革命,之后,更是大张旗鼓地在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和军事理论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俄罗斯作为苏联继任者即便是再用50年也不可能追上美国。
事实告诉我们,人才是最宝贵的无价之宝,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就有了雄厚的智力资源。
从现状看,不少指挥员对电子对抗、激光等方面的知识也知之不深,对外军精确制导、天基武器系统等也了解甚少。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努力锻造一大批具有高昂战斗士气和掌握高技术战争指挥艺术的跨世纪优秀人才,这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根本大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名易成家难,顶尖的军事家,他们是大浪淘沙之后沉淀下来的顽石,他们是炼丹炉中百炼不变的真金。
“少则精,多则滥,滥则废”,为此,必须制定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明确目标,虑及今天,预测明天。
从现在起,一方面要在部队广泛普及高技术知识,采取多种形式,使广大官兵了解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知识,为操作使用高技术兵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院校教育,增加现代科技课程的比重,学习和掌握高技术战争理论,研究战争指导规律,储备优秀的指挥人才。
这样,有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精兵和指挥员,加上武器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就能够在明天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四、适应变化,改革军队编制体制
在高技术条件下,军队合理的编制是联结人与武器的“纽带”,是提高整体战斗力的“助推器”。
我军的编制体制,经过近年来的精简调整,优化了结构,理顺了关系。
但是,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看,军队现行编制体制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因此,对我军的编制体制,应根据不同战略方向、战场
环境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使之成为结构合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精兵劲旅。
我认为一方面要改革军种结构,进一步压缩陆军规模,增加新的军种和兵种——天军、深海部队、机器人部队、飞行器分队等。
另一方面,要突出特种部队这个重点。
在加强战略预备部队建设的同时,要组建不同类型的部队,以适应在高技术条件下,我军在不同的战略方向、不同的交战地区和不同的作战环境中,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战争的需要。
五、研究战法,发展我军的作战理论
战法,就是克敌制胜的方法,它是作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中外,大凡装备劣势之师要战胜装备优势的敌人,都必须有高敌一筹的战法,谁的战法反映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并为从事战争的人们所掌握和运用,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稳操战争胜券。
在空城计中,诸葛亮以超前的谋略救了人民并保住了城池。
因此,必须加强对战法的研究。
研究战法要做到三点。
首先,对作战对象有个深入透彻的了解。
弄清楚敌人的作战特点和规律,找出他们的强弱点,以便扬我之长、避我之短。
其次,同作战任务结合起来,要根据未来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以及战场的地理环境,研究不同作战类型的战法。
再者,着眼解决未来战争中的重点问题,组织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这些问题解决了,不仅能完善和发展我军的作战理论,而且能够坚定我军以劣胜优的信心!研究战法同时必须坚持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与当代先进的军队建设思想相结合,就会像精神原子弹那样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和震慑力。
在推进军事变革过程中,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军事理论,结合中国的军事斗争实际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创新出新的军事理论,指导军队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军队不能单打独斗,必须依赖国家战略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战争对作战主体的要求必然发生变化,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根据强者更强的马泰效应原理,走在社会变革前列的国家他们占领和控制着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弱势国家如果不采取强力措施,不打破常规发展模式,则很难突破这一常规发展原理,在即将来临的“非接触式战争”时代,作战主体的“接触式军事行动”可能会变成别人刀板上的肉。
因此,把握战争发展动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实际需要的军事体育发展战略,才能实现跨越性进步,也是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环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