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科索沃战争看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工程伪装

从科索沃战争看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工程伪装

从科索沃战争看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工程伪装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依靠完善的防护工程体系运用各种战术和技术手段对防护工事和武器装备巧妙地实施了伪装和干扰,不仅有力地粉碎了北约的速决企图,而且使北约空袭效果大打折扣,南军的有生力量及大部分武器装备得以保存。

通过这场战争,人们不仅认清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嘴脸,更多的是赞叹南联盟的防护工程体系的完善坚固,对于工程伪装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也有了深刻认识。

本文试透过科索沃战争,结合我军实际,就工程伪装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一、工程伪装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工程伪装,又称隐真示假,即为欺骗或迷惑敌方采取电子、电磁、光学、热学等技术手段,改变工程目标本身所显现或辐射的特征信号,实现目标对周围背景的模拟复制,降低或消除目标以“示假”。

实际上,伪装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第一次世界打战时德军就认为:“没有不可摧毁的工事,只有良好的伪装才能达到不被摧毁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伪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认为“伪装是特别有效的战争武器”。

军委张万年副主席曾经说过:“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先进武器命中率高、破坏性大,搞好阵地伪装,使敌人捕捉不到攻击目标,是提高工事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与提高工事强度等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伪装之所以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因为:(一)古往今来,工程伪装始终是情报侦察的“天敌”,尤其在现代战争中表现更为明显。

情报侦察的目的是掌握敌方军事实力、军队部署、行动企图等情报,为己方制订作战计划和作战行动提供依据。

显然,伪装的目的就是为了“反侦察”。

《孙子兵法》的“兵不厌诈”即是古人对伪装的最好诠释。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情报侦察技术突飞猛进,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通过卫星、有无人侦察机、舰载雷达、地面传感器及阿族特工等一体化的陆、海、空、天全方位、全天候、高分辨、立体式侦察体系,对战场空间进行全维监视,并运用了可见光、中远红外热辐射、雷达反射波等多元化侦察手段。

为对付北约的侦察,南联盟军民除广泛运用天然伪装、植物伪装等传统伪装措施外,还采取迷彩伪装、遮蔽伪装、烟雾伪装等高技术手段对重要工程目标进行了巧妙的隐蔽,令北约大为头疼。

(二)现代战争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采用,使工程伪装成为对抗精确制导武器的重要手段。

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表明,精确制导武器具有火力强大,打击准确等特点,它的出现使超视距、多模式、多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成为可能,加速了作战样式的深刻变化,促进了常规威慑力量的形成,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战武器。

因此现代战争如何对抗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

据报道,南联盟的军事专家通过对未爆炸的导弹的制导系统分析后发现,这些导弹在飞行的最后阶段用的是热传感器,而不是电脑程序,于是,在紧靠大型军事设施的周围设置热源,将巡航导弹引入火海;在桥梁的钢铁部件及铁轨上刷涂伪装涂料,使导弹的热传感器完全迷失方向。

实践证明,防制导伪装是对付制导武器尤其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有效手段。

(三)搞好工程伪装对我军国防工程防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作战双方实力悬殊的条件下,对于装备相对劣势的一方来说,战争初期必须尽力保存有限军力,大量消耗敌方实力。

通过工程伪装可以提高防护工程的生存能力,有效保存武器装备和作战人员,确保足够的战斗力投入反击。

因此当前形势下在抓紧武器装备现代化及做好保障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工程伪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现代战争工程伪装的新特点(一)现代工程伪装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学科。

情报侦察、制导武器与工程伪装之间是一对矛与盾,既然矛发展了,盾必须跟进发展。

前者已经发展成为可见光、热红外、雷达等手段的综合,因此后者也应实现对抗以上三种技术手段的一体化。

在这种前提下,一些传统的伪装措施也带有明显的高技术色彩,例如多功能迷彩在可见光范围内,既可实现与背景的融合,又可在红外区达到班驳的效果,并且能吸收和散射雷达波;烟雾伪装也可发展到纳米级晶体材料,具有微波、红外、光学波段的吸收能力,能全波段地干扰敌方的侦察等等。

因此,现代工程伪装是涉及到光学、电磁学、热学等诸多门类系统学科,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

(二)工程伪装是提高防护工程生存能力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提高防护工程生存能力的常用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提高工程防护等级,如增加防护层的厚度,增强其对各种毁伤,后者则是通过示假迷惑敌方,尽力避免防护工事被敌军发现,降低敌军打击效果,保存我军实力。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大的主动性与机动灵活性。

从效果上看,由于现代战争具有“只要被发现,就可能被摧毁”的特点,而从工程造价的角度看,后着无疑比前着更经济。

(三)现代工程伪装必须平战结合。

美国的情报侦察体系几乎每时每刻在监视着世界每个角落,并将其侦察结果及发现的重要目标提供给隶属国防部的国家测绘局,测绘局综合侦察结果输入计算机制作出高分辨、高精度、数字化的三维立体地形图,供战时指导实施攻击。

另外,现代战争的突发性、高毁伤性也要求工程伪装具有长期性和经济性。

南联盟军队自铁托时代以来就十分重视工程仍伪装,不但购买了大量前苏联的伪装设备和器材,还精心操练俄罗斯伪装技术。

事实说明,平战结合的工程伪装使南联盟收益非浅。

三,我军工程伪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军防护工程及其伪装大多建于七十年代以前,后来虽经改造,但由于经费缺口大,工程伪装技术落后等原因,多数国防工程没有进行技术伪装;即使有,在技术上也已经相当落后或老化,殛待改造更新。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认识上有两种错误倾向,即认为伪装是战时的事,与平时无关;认为伪装是维护使用过程的事,与新建无关。

工程伪装的平战结合勿庸置疑;工程伪装不仅使用和维护过程要搞,还必须贯穿新建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使工事自始自终、每时每刻都处于伪装状态。

目前新建工程在伪装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勘察选址时考虑使用方便较多,而忽略隐藏效果,有的已城镇化;设计坑道切口太大,难以伪装;大型工程施工很少考虑伪装等等,造成伪装的先天不足。

(二)技术手段单一,科研有待加强。

我军目前的工程伪装手段主要以反可见光侦察为主,在反中远红外热辐射侦察特别是反雷达侦察方面还很薄弱。

有的工事从地面上看能满足伪装要求,但航空侦察时暴露仍然十分明显;洞库内部的发电机、通风机及排烟口等生产的热源,尚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重要工程设施的接近大路多处于自然暴露状态,基本没有示假路,伪装措施大多是封闭覆土或绿化植被,难以满足反侦察、反制导的需要;重视隐真,忽视示假。

另外,伪装验收检查的手段也较落后,基本上还局限于地面可见光检查。

伪装科技近几年虽然取得了新的发展,理论技术都有较大的突破,但伪装装备、材料功能单一,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理论研究还不成熟,亟待加强。

(三)经费投入不足。

多年来国防工程维护管理投入经费较少,存在“重建轻管”的倾向,管理经费缺口较大,历史欠帐较多,有的工程一年的维护费还不足万元,仅限于维护状态,严重制约了国防工程伪装的发展。

四、我军防护工程伪装改造及管理的建议及设想显然,严密的工程伪装是完善的防护工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我军防护工程现状,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工程伪装改造,是提高防护工程生存能力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也是防护工程改造的首要选择。

应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思想上高度重视,经费上加大投入。

各级国防工程管理部门都应把工程伪装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通过必要的宣传教育,增强和平时期的工程伪装意识,应加大国防工程管理经费投入,除保障正常维修管理经费外,应抓紧进行伪装技术改造。

(二)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必须把工程伪装作为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形成一整套关于工程伪装日常维护管理、检查评比、更新改造的制度,促进工程伪装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应抓紧制订新建工程伪装原则,实现工程的全过程伪装。

(三)做好技术科研保障。

现代工程伪装的高技术性,要求必须有足够的科技支持,伪装科研必须瞄准相关技术的前沿,尽快抢占相对技术的制高点,应针对现代战争情报侦察系统及武器系统的特点,发展多功能、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伪装技术、装备、研制反光学侦察、反热红外侦察、反宽频带电磁波侦察、防制导武器等多功能、复合性伪装材料。

(四)抓紧组织实施工程伪装改造。

应对我军防护工程伪装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检查,掌握基本情况;在现有经费条件下集中部分财力,抓好重点方向、重点部队、重点工程设施的伪装改造,根据总参最新颁发的《防护工程改造战术技术要求》,按照不同的工程类别确定伪装等级和标准,有计划的组织实施,确保重点工程设施尤其是首脑指挥工程具备完善的反侦察、防制导能力。

(五)加强工程伪装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做好工程伪装的维护管理工作,使防护工程伪装始终处于良好的战术技术状态。

伪装器材应适时更新改造,并有一定的战时储备。

应把工程伪装工作的好坏作为国防工程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优劣评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级积极性。

把伪装作为国防工程管理人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维护部队的伪装训练,提高战时应急保障能力。

从科索沃战争看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工程伪装问题李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