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发展趋势摘要:在简要分析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发展趋势。
在武器装备、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武器装备以及指挥自动化等几个方面,以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状况。
并根据现状预测将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
并依此背景和趋势,阐述了在高技术条件下军队战备的相关思考。
关键字:高技术;局部战争;武器装备;指挥;发展趋势战争是政治以特殊的方式的继续,政治对战争的支配和制约是战争的基本规律,这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目的、规模和进程等方面。
高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战争诸要素渗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战争的技术构成,使战争的能量大大增强。
一是武器装备的质量水平越来越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二是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战争的基本火力手段;三是电子战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四是指挥自动化系统成为战争的“神经中枢”。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如果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努力增加国防实力,提高军队素质和武器装备水平,一旦战争爆发,就可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地步,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际威望就要受到极大的损害。
一、武器装备战争是敌对双方使用一定的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实施的对抗。
军事技术是决定军队战斗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谁拥有了军事技术上的优势,谁就拥有了战场主动权,就具备了赢得战争的基础。
以往的战争是如此,而高技术战争对此体现得更加明显,更加充分。
因此,平时努力提高军队的技术水平,战时充分发挥己方军队军事技术能力,同时,寻找敌方军事技术的差距所在,利用敌方的高技术兵器的弱点,进一步扩大敌高技术装备缺陷,始终保持对敌军事技术优势,是每个高技术战争指导者着力谋求的目的。
集当代最新科技成果于一身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于现代战争,使得现代战争中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更为重要,尽管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但武器装备的重要因素在增值。
综观世界近期几场局部战争,这种增值明显在扩大。
据有关资料统计,多国部队用于海湾战争的军用卫星约100颗,仅美国直接作战的军用卫星54颗。
其中包括照像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雷达成像卫星以及气象、海洋监测卫星等,这些军用卫星利用了光学、电子等高新技术,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能力都很强。
多国部队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1800架作战飞机,1130架作战支援飞机,500多架武装备直升机,4000 多辆坦克以及大量舰艇和精确制武器。
这些武器大都装备有先进的电子战设备和红外、微光、热成像等先进夜视设备,都具有全天侯、快速机动和精确打击能力。
战争开始就迅速精确打击了伊方的重要目标,瘫痪了伊军的作战能力。
进而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然以低伤亡赢得了战争。
二、精确打击新的世纪,精确打击弹药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化“时髦”趋势。
今天人们通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已看到,精确制导弹药在战争中使用比例的大幅度上升已成为划时代的必然,它堪称是新军事技术革命的重要产物,并正在引领唱响未来高技术战场的主旋律。
精确打击最显著的特征是高精度。
武器打击目标的误差大大减小。
据报道,在车臣战争中,制导炸弹的误差仅为1米左右,而导弹的精度则可以达到半米。
故而,虽然精确制导武器价格较高,但是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目标的高成功率带来了很高的作战消费比,创造了极高的作战效益。
从而大大缩减了战争消耗。
高精度同时还降低了附带杀伤破坏比率。
在精确打击破坏目标的同时,极大减小了对周边非军事目标的破坏。
得以避免对平民造成大量伤亡,以及避免过多破坏民用设施。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热成像、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及“数字地球”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精确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武器也随之将不断“进化”,并向智能化迈进。
如美国开发的一种“图像理解”智能技术,能将导弹上探测器获得的目标图像与贮存于弹体数据库中已知的图像加以比较,来识别目标并判断其属性,不仅能分清敌我,而且还可以有选择地攻击目标。
据报道,第四代、第五代具有人工智能的精确制导武器,是目前世界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武器装备。
除能自动寻的攻击目标外,还具有一定的逻辑判断、推理和识别能力。
在实施攻击时,不仅可以准确地命中目标,而且还可以进行威胁判断、多目标选择和自适应抗干扰;在选择命中点时,能自动寻找目标最易损、最薄弱或最关键的部位,以获得最高的作战效能。
三、电子战目前,电子技术己成为武器装备高技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军用电子技术。
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费用中,电子系统的费用已占军舰成本的25%,装甲车辆成本的30%,飞机成本的30%以上,导弹成本的50%,防空武器成本的50%。
据美国发表的统计数字预测,至90年代中期,军事电子科研费占技术总科研费的比例将超过50%。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是飞机、军舰、坦克、火炮、导弹、核武器等重型武器装备都要由电子技术进行自动控制,就是单兵使用的武器装备系统也都离不开电子技术。
例如,澳大利亚正在研制的21世纪单兵武器装备系统,士兵头上戴一个轻型头盔,头盔上装有平视显视器和摄影机,能显示指挥所发来的包括战场地图在内的各种情况,战场地图能显示出这个士兵的战友和敌人的位置及炮火来袭的方向,小形摄影机能将战场情况摄录下来传到指挥所。
背上背一个微型通信设备,通过它可以同上级及友邻进行通信联络。
左胸前有一个同导航卫星相连的电脑,提供全球定位信息,可以显示他在地图上的确切位置,误差只有几米。
枪上有红外传感器和高倍放大的光学瞄准具,士兵在黑暗中能看清目标。
枪口上有一个高灵敏度话筒,只要把枪朝前方晃一晃,就可听到离他100~200米远的声音和敌人的谈话。
手上戴一个定位卫星显示装置手表,不仅可以看时间,还能知道定位卫星的高度、方位和距离等。
军装内装有微型气候调节和动力系统,可以调节温度,用于抵御炎热和寒冷。
身上穿轻合成材料胸背防弹衣,一般的枪弹和炮弹皮击不穿,可对身体进行有效防护。
由此可见,电子化是武器装备发展的一种大趋势。
四、指挥自动化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军事指挥员需要处理的军事信息量非常大,可用于决策的时间却非常少,只有建立高度自动化的作战指挥系统,才能及时获取、处理和运用大量战场信息,实施正确的决策和指挥。
近期局部战争经验,特别是海湾战争经验,人们得出一种共识: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将是总体作战的对抗。
任何作战行动都强调各种作战力量的有机配合和密切协同,形成总体作战效能。
然而要把各种作战力量结合成一个整体,靠的则是高度的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
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有人称之为“神经系统”和作战总体力量的“倍增器”。
作为神经系统它把情报、通信、指挥、控制等分系统联成网络。
作为倍增器在作战的总体力量上把各军兵种、各种武器装备和各战场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较好地解决了各种作战力量的分工和协作之间的矛盾。
指挥员用它可以快速分析各种情报,加速评估决策,迅速调整作战力量和分配作战任务,从而大大提高了作战指挥质量和效率。
总之,高度自动化指挥系统已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制胜的关键。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极为繁重的指挥任务,就必须实现军队指挥控制的自动化。
如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是来自38个国家参战的陆、海,空各兵种部队81万多人,投入的飞机就有20多种、40多个型号,分属12个国家,性能各异,可执行的任务也不近相同。
空袭的头一天出动的飞机1300多架次,从数十个机场和航母上起飞,对伊拉克上千个目标实施轰炸,这么多机群,又是在无月的黑夜中进行,再加上指挥联络上的语言障碍,如何保障有序、安全、准确、高效的实施空袭作战是一道巨大的难题。
美军每天要把指挥协调几十个国家军队的作战行动的上万条的具体行动准则,无线电频率,飞行高度、速度、空中加油会合、排序以及军队集结地、编队、护航、协同动作等信息,编制成文件,由计算机网络下达执行,由于多国部队使用了美国战略、战术CI系统。
大大提高了指挥效能,较好地解决了作战指挥上的难题。
五、发展趋势21世纪初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将呈现出力量集成化、战场数字化、指挥网络化、打击精确化、保障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作战方式将从过去以陆地为主、侧重对敌实施地面作战,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上来。
从其他作战方式发展到联合作战,是战争发展的必然规律。
随着作战方式的改变,必须研究和运用新的战法:首先,在战前向战区投送各军兵种的精兵利器,快速形成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作战部署。
其次,运用一体化的侦察情报网和电子设备实施信息战和电子战。
再次,使用各军兵种远程杀伤武器,从对方防御圈外实施综合火力打击。
最后,待敌军被削弱或其作战体系被瘫痪后,再以地面机械化部队的急速推进与空降、机降部队的垂直攻击相结合,实施一体化的全纵深、高强度的机动突击,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中,电子的“软杀伤”与火力的“硬摧毁”紧密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作战方式,即“电子火力瘫痪战”,它既可以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相对独立的联合作战行动。
联合作战作为战争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人与武器、战术与技术的关系,抓住指挥、战法、保障、训练等关键环节,强化联合意识。
加快建立和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步伐,实现顺畅高效的统一指挥。
与此同时,要加强各项保障建设,创造实施联合作战的物质技术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使武器装备、作战指挥和作战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制信息权将成为战场争夺的焦点。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战在高技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1.张召忠.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2.陈志良.未来战争[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3.赵可铭.世界军事形势分析[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4.周碧松,于巧华,李志军,乔昆.21世纪的新型作战部队[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5.李效东.比较军事思想[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