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体内转氨基作用

植物体内转氨基作用


Rf =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注意事项
整个操作过程中,手只能接触滤纸两侧边缘, 否则手指上的汗液会造成滤纸出现众多斑点。
在点样时,不要将毛细管插错了试剂瓶。 展层结束后,切勿忘记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 点样斑点不能太大(直径应小于0.5cm),防
止氨基酸斑点重复。 吹风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变黄。
植物体内的转氨基作用
【实验目的】
1. 学习转氨基反应的原理。 2. 掌握用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的方法。
【实验原理】
氨基转移酶(转氨酶)在植物体内广泛存 在。植物通过转氨酶的作用,可将α-氨基酸上 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原来酮基的位置上,结果 形成一种新的α-酮酸和一种新的α-氨基酸, 所生成的氨基酸可用纸层析法检测。
3.实验试剂
0.1M丙氨酸溶液、0.1M谷氨酸溶液、0.Mα酮戊二酸溶液(用NaOH中和至pH7.0)、含有 0.4M蔗糖的0.1M磷酸缓冲液(pH8.0)、磷酸缓 冲液(pH7.5)、30%三氯乙酸溶液、扩展剂、 显色剂
【操作步骤】
(一)酶液的提取
取发芽2-3天的绿豆芽5g,放入研钵中, 加2ml磷酸缓冲液(pH8.0)研磨成匀浆,转 入试管中。再用该缓冲溶液3ml冲洗研钵,一 并转入试管中备用。
本实验反应体系中的底物为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将其与绿豆芽匀浆制备的酶液一起 保温,在植物转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丙酮酸与 谷氨酸。利用纸层析法鉴定出谷氨酸的存在, 则证明植物体内具有转氨基作用。
谷丙转氨酶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试剂】 1.实验材料
绿豆芽
2.实验仪器
研钵、试管、移液管、恒温浴箱、层析缸、层 析纸、毛细管、吹风机
(二)酶促反应
取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编号,按下表分别 加入试剂和酶液(单位ml)。
管号
0.1Mα-酮戊 二酸溶液
1
0.5
2
0.5
3
-
0.1M丙氨 酸溶液
0.5 0.5
酶液
0.5 0.5 0.5
磷酸缓冲液 (pH7.5)
1.5 2.0 2.0
பைடு நூலகம்
试管摇匀后,置于37℃水浴30min,取出后 各加3滴30%三氯乙酸溶液终止酶促反应,再转 入沸水浴处10min,使蛋白质完全变性沉淀,冷 却后(离心或过滤,取上清液或滤液)备用。
(三)层析鉴定
1.饱和:将盛有约10ml扩展剂的培养皿置于密闭 的层析缸内,使缸内空气饱和。
2.标记:层析滤纸一张作标记。离底边2cm处用 铅笔轻轻划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线,并等距离地 在直线上确定5个点作为点样原点。
3.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上清液或滤液及谷氨酸、 丙氨酸标准液分别点样,反应液点5~6滴,标 准试剂液点加2滴 ,干后重复点一次,直径最 大不超过3mm。
4.展层:点样后,用线将滤纸绑成筒状(两边 不能接触),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面朝外, 点样端朝下),盖上层析缸盖展层。当溶剂扩 展至滤纸上沿约1厘米时,取出滤纸,用铅笔 描出溶剂前沿界线,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5%茚三酮乙醇溶 液,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6.测量色谱图中的各色素斑的Rf值,进而比较 酶反应液与氨基酸标准品,得出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