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造平时作业2教学文案

建筑构造平时作业2教学文案

《建筑构造》作业2及讲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 )的要求。

A.室内采光B.室内通风C.室内保温D.立面装饰2.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A )建筑类型。

A.剧院、电影院、体育馆B.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C.医院、中小学、办公楼3.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C )的要求确定。

A.防火安全B.地区降雨量C.地区日照条件D.水文地质条件4.在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中,一个房间使用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房间的(C )A.家具设备的布置B.房间的功能C.使用人数的多少D.交通面积5.单元式平面组合一般使用于( C )等建筑类型。

A.展览馆、博物馆B.火车站、航空港C.住宅D.幼儿园6.在平面组合中,(B )组合的特点是节约交通面积、平面布局紧凑,适合于象展览馆、陈列馆等建筑。

A.走道式B.套间式C.大厅式D.单元式7.民用建筑走道(走廊)的最小净宽度应 (D )。

A.900mm B.1000mmC.1100mm D.1200mm8.在绝大多数的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中,(A )经常起着主导作用。

A.建筑功能B.建筑技术C.建筑形象9.民用建筑平面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 )。

A.使建筑平面形式、布局与周围环境相适应B.进行单个房间与交通部分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C.为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提供合理平面布局D.为建筑结构造型提供合理平面布局10.平面利用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100%,其中使用面积是指除结构面积之外的(B )。

A.所有使用房间净面积之和B.所有使用房间与辅助房间净面积之和C.所有房间面积与交通面积之和11.在民用建筑中,完全为交通而设置的走道,其宽度可根据(A )综合考虑。

A.人流股数B.门的开启方向C.防火规范要求D.采光条件12.民用建筑物的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BD )。

A.利用走道两侧门上亮采光B.走廊端部开窗采光C.走道两侧墙上开高窗采光D.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13.对于大量建筑,一般无特殊要求,(A )通常是确定建筑物间距的主要因素。

A.日照间距B.通风等卫生要求C.防火安全要求D.扩建要求14.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A )要求确定的。

A.使用功能B.物质技术C.经济条件D.空间的艺术效果15.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C )来体现。

A.门窗的排列组合B.建筑色彩的深浅变化C.形体凹凸的光影变化D.装饰材料的粗糙与细腻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民用建筑的平面组成,从使用性质分析,均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

使用部分又可分为主要使用房间和_辅助使用___房间。

2.混合结构墙体在布置上有承重墙、构造柱、_填充墙_和部分框架等结构方案。

3.日照间距计算公式L=H/tgh中,H为面向前排房屋_北面檐口__与后排房屋__南面底层窗台的高度差,;h为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4.房间采光的窗地比是指_房间窗洞口_面积与_该房间地面_____面积之比。

5.确定楼梯梯段宽度的主要依据是使用性质、使用_人数__和_防火要求__。

6.走道的长度可根据组合房间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但同时要满足采光__、防火规范__的有关规定。

7.厕所的面积、形状和尺寸是根据室内卫生器具的__大小____及人体使用所需的_空间____来确定的。

8.在建筑平面设计中,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是:联系通行方便_、线路流畅简捷_;__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___;_足够的宽度和面积,便于人流疏散。

9.建筑平面组合形式主要有:走道式组合、单元式组合、套间式_组合、_大厅式_组合、_混合式__组合。

10.确定房间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_房屋本身的使用_要求,_城市规划的要求的要求,选用的结构类型以及建筑防火等。

11.门的位置要考虑:____室内人流活动特点和家具布置__要求,尽可能缩短室内交通路线,避免人流拥挤和便于布置家具。

12.房间的净高是指_楼地面__到楼板或板下_凸出物___的底面的垂直距离。

13.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_使用功能来确定,同时要考虑采光条件、__经济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效果等方面的影响。

14.剖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_房间的竖向形状、比例、层数、组合各部分高度、采光通风、空间利用_等。

15.建筑物体量交接的三种形式是_直接___连接、_咬接_和__走廊___连接体连接。

三、问答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建筑平面由哪几部分组成?答:建筑平面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使用部分(包括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部分(墙体、柱子等)。

2.确定房间的面积应考虑哪些因素?答:(1)容纳人数无论是家具设备所需的面积还是人们活动及交通面积,都与房间的规模及容纳人数有关。

(2)家具设备及人们使用活动面积3.确定房间的形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一般是从建筑的功能布局入手也要兼顾建筑的造型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进行通常还会受到地形等一些的限制4.如何确定门的宽度、数量、位置几开启方向?答:门的最小宽度取决于通行人流股数、需要通过门的家具及设备的大小等因素 . 卧室、起居室等生活房间,门的最小宽度为900MM;厨房、厕所等辅助房间,门的最小宽度为750MM(上述门宽尺寸均系洞口尺寸)。

对于室内面积较大,活动人数较多的房间,必须相应增加门的宽度或门的数量。

当室内人数多于50 人,房间面积大于60M2时,按防火规范规定,最少应设两个门,并放在房间的两端。

对于人流较大的公共房间,考虑到疏散的要求,门的宽度一般按每100 人取600MM 计算。

门扇的数量与门洞尺寸有关,一般 1000MM 以下的作单扇门,1200MM~1800MM 的作双扇门,2400MM以上的宜作四扇门。

门的开启方式是:一般房间的门宜内开;影剧场、体育场馆观众厅的疏散门必须外开;会议室、建筑物出入口的门宜做成双向开启的弹簧门。

门的安装应不影响使用,门边垛最小尺寸应不小于240MM。

.确定门的位置要考虑:室内人流活动特点和家具布置的要求,尽可能缩短室内交通路线,避免人流拥挤和便于家具布置。

面积小、家具少、人数少的房间,门的位置最主要考虑家具的布置,争取室内有较完整的空间和墙面。

面积大、家具布置较灵活,人数多的房间,门的位置主要考虑人流活动和疏散的方便。

5.如何确定窗的面积、位置、尺寸?答:1.窗高:一般住宅建筑中,窗的高度为1.5米,加上窗台高0.9米,则窗顶距楼面2.4米.还留有0.4米的结构高度.在公共建筑中,窗台高度由1.0-1.8米不等,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0米.至于窗的高度应根据采光、通风、空间形象等要求来决定。

现代玻璃幕墙中,整块玻璃的高度有的已经超过7.2米,那已经不属于一般窗户的范围了。

2.窗宽:窗宽一般由0.6米开始,宽到构成“带窗”,但要注意采用通宽的带窗时,左右隔壁房间的隔声问题以及推拉窗扇的滑动范围问题,也要注意全开间的窗宽会造成横墙面上的炫光,对教室、展览室都是不合适的。

6.平面组合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各适应于哪类建筑?答:(1)走道式组合:特点: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房间门直接开向走道,通过走道相互联系;各房间相对独立。

这种形式适合学校、宿舍、医院、旅馆等建筑。

(2)套间式组合:特点:房间之间相互穿套,平面布置紧凑,面积利用率高,但房间之间不独立,相互干扰大。

这种形式适合展览馆、博物馆等参观性建筑物。

(3)大厅式组合:特点:主体房间使用人数多、面积大、层高大,辅助房间与大厅相比,尺寸大小悬殊。

适用于影剧院、体育馆等。

(4)单元式组合:特点: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灵活,适用于住宅建筑( 5 ) 混合式组合:特点:适应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适用于少年宫等。

7.什么叫层高、净高?确定层高及净高应考虑哪些因素?答:房间的层高是指下层楼地面到上层地面的垂直距离。

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底面的垂直距离。

1、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2、采光、通风要求3、结构高度及其布置方式的影响4、建筑经济效果5、室内空间比例。

建筑层高应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并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8.混合结构根据墙体受力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种承重方式,各有何特点和适用?答:在混合结构建筑中,按墙体受力方式分为两种: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承重墙是指在砌体结构中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在工程图上为黑色墙体,打掉会破坏整个建筑结构。

适用于多层结构。

非承重墙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自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仅承受自身重量并将其传至基础;二是隔墙,起分隔房间的作用,不承受外来荷载,并把自身重量传给梁或楼板。

框架结构中的墙称框架填充墙。

9.什么是房间的开间与进深?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确定矩形平面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应考虑哪些要求?答:1.住宅的开间就是住宅的宽度。

在1987年颁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对住宅的开间在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

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2.住宅的进深就是指住宅的实际长度。

在1987年实施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常用参数: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家具布置的要求,采光、通风等环境的要求,结构布置的合理性、施工方便和我国现行的模数制。

10.民用建筑平面组合的要求是什么?答:根据建筑物的主要使用功能将各个使用房间和交通联系部份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其成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体型简结,构图完整,造价经济,环境协调的建筑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