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全面认识越野车(一)历史经典三剑客关键词:越野车编者按:相信网友们一定没有错过我们最近推出的“越野时代之北纬21度”精彩评测视频,如果真的不小心错过的话,建议大家还是先去看完视频再来看文章。
本站还会陆续推出越野车评测视频,因此在这个系列的录制过程中,导购频道也将推出关于越野车的系列文章,详细介绍越野车的历史,讲解历史发展过程出现的技术,让网友对越野车有更多的了解。
相关阅读:越野时代之北纬21度被遗忘的天才设计 kfz B20提起越野车,大家都会想起“JEEP”。
的确,在当今,吉普基本就是越野的代名词。
不过追溯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早在1936年,由于战争的需要,德国的Honamog、宝马及Stoewer接到军方指令,要生产一辆高性能越野车,后来命名kfz B20。
今天,这台越野车虽然已经在大众的视线完全消失,但真正考究起来,我们都不得不用惊叹来形容当时的天才设计,因为那是超越了3/4个世纪的天才设计。
让我们来看看kfz B20都有什么装备:H形钢制车架、前置发动机、5前速变速箱、全时四轮驱动、中央以及后差速锁、四轮独立悬挂、四轮转向、顶置气门轴。
(对于上述名词如果不太熟悉的网友不必太在意,往后我们都会做出相应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在30年代,汽车基本都还处于3前速的水平。
kfz B20的出现,基本上就好像是拿宝马的8速变速箱和老旧的4速自动挡相比较一样。
即使在今天,相信也没有什么越野车能比kfz B20更灵活,更能在深林里穿梭。
因为其四轮转向是该车的最小转弯只有3.3米,而且前后轮是采用相同轨迹转弯的!这对于一台重1.7吨,轴距2.4米,可以承载3-5人,总装载质量接近500公斤的越野车来说,真是匪夷所思。
由于德国纳粹的战败,kfz B20几乎被完全销毁,目前保留下来的数量非常少。
战争的邪恶同时也掩盖了kfz B20在机械设计上的光芒。
或许是该车型太过于超前了,由于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材料,碍于当时的物资的缺乏,kfz B20终于在40年被迫停产。
取而代之的则是德国的另一款越野经典VW82 。
德国另一经典之作 VW82尽管kfz B20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但是由于造价过于昂贵,在1940年被迫停产,最后还是被更廉价和简单的 VW82 所取缔。
VW82 这个代号相信很多人都还不熟悉,不过换一个说法,大家就很容易记住了。
其实该车使用的底盘就是来自大众经典:甲壳虫。
VW82最早的系列其实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甲壳虫。
当时的天才设计师波尔舍博士的设计思想,遇上希望通过国民车敛财的战争狂人希特勒,一拍即合。
最初的VW82被命名为“Kraft durch Freude”,简称KdF,意译为“充满活力的欢愉”。
后来多称为VW82 KdF。
此后,由于战争的需要,国民车甲壳虫被改装为代号编号为Type 62的甲壳虫,这就是后来Type 82的原型车。
该车采用四轮独立悬挂,后置发动机,利用发动机的重量压住后轮,防止后轮打滑。
底盘中央有一条钢管作为大梁,车壳可以与底盘分离,方便更换不同车壳。
1940年,VW82e就是以这个底盘为基础进行越野化改装,换上了一个沙滩车壳,征战沙场。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台车的驱动轴藏在车梁圆管中,使这台车的车身底部就是平板一块。
可以很自由地在沙丘上滑行,并且不用担心障碍物对底盘的损伤。
何况当时的VW82e已经装备了限滑差速器,技术水平已经非常高超。
VW82e轻,整备质量仅为790kg,即使车内坐上两个人,全车也不到一吨。
换上沙漠轮胎,加上如船底一样平顺的车底,使VW82e在沙漠之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当时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就是在这样快速机动的越野车中指挥作战,在北非战场令敌人闻风丧胆。
VW82e采用风冷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排量1131cc,动力24.5马力。
由于质量轻,VW82e非常省油。
在公路上,VW82e可以达到80km/h,百公里油耗仅为7升,装满40升的邮箱,可以跑将近600公里。
该车在战时一共生产了55000辆,不过在战后也几乎完全被销毁。
最为大众认可的越野品牌 JEEP当今,越野车也被称为吉普车,其实原因就是美国取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在二战期间,美国也认识到具有野外高速机动能力的车辆对战斗的结果又非常重大的影响。
1940年,威利斯公司(Willys)开发出MB/GPW。
GP来自英文General—PurposeCar(多用途的车)的缩写。
由于与美国漫画家施格1937年创作的漫画形象中的“jeep”——一种神通广大的小鸟很相似,因此美国士兵也把这种越野车称做“吉普”。
GP的发音最终演变为JEEP,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吉普了。
吉普之所以深入民心,是因为MB/GPW随着二战被广泛非配到同盟国的手中。
104430辆分配到英国,8200辆分配到加拿大,5944辆分配到了国民党手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也是用JEEP在北京阅兵,可想而知吉普对世界的影响力。
MB配置一台2.2直四发动机,3前速,具有分动器和低速加力挡,前后均使用钢板弹簧悬挂。
战后,英国、日本、意大利等都大力发展越野车,都是在MB的基础上设计的。
当时的Willys MB自重已经超过一吨,不过搭载的是71匹马力的发动机,是VW82e的3倍,在公路上能超过100km/h。
不过论设计巧妙和战时适应性,当然没有VW82e强大。
从Willys MB的开发理念,我们似乎已经联想到悍马,那种超级高大、强悍、吃油的越野印象。
今天,我们就采用这三款出现最早,性能优良的四驱车作为我们系列文章的开篇。
从kfz B20和MB 我们可以看到,单就机械设计而言,MB 绝对不是kfz 的对手,但其多设计依然却被沿用至今,可以说是战争改变了越野车发展的方向。
由于在战后,民众对越野车的需求越来越大,越野车的设计也慢慢地从纯粹军用演变为适合民用、讲求舒适的、诸如城市SUV 的类型,此外,还有卡宴一类具有超强公路性能的越野车。
但历史和市场到底是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到底各有什么优缺点,这些问题都会在以后的文章共同探讨。
带你全面认识越野车(二)百花齐放的年代在开篇中,我们介绍了越野车在二战中的起源,提及了一些性能强悍,设计超前的车型。
随着二战的结束,各国纷纷意识到越野车在战争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战后,各国都纷纷仿照美国的MB,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各式各样的越野车。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经典,大多都是在战后40年间设计并且发展起来的。
丰田 永远追求性价比1953 年,丰田正式生产BJ系列越野车,BJ装备3.4L的6缸发动机和4速变速箱,外形与MB长得很像,除了马力大点,没有什么特别。
1956年,BJ经过改良,衍生出BJ20,这就是大名鼎鼎的Land Cruiser 陆地巡洋舰。
20系列采用独立大梁,弹簧钢板悬挂配合前后硬轴,四前速,分时四驱。
BJ20有很多衍生型号,代号开头都是FJ,我们今天所熟知的FJ Cruiser就是2007年丰田为了纪念FJ40而推出的。
由于Land Cruiser后来深入人心,因此后来对该系系列的车型都被广泛称为LC。
例如L C20、L C40、L C60、L C80、LC100。
1960年,LC40取代20,同时也是陆地巡洋舰真正树立自身形象的经典之作。
该车采用直列6缸发动机,马力增加到125匹,使用3速变速箱,除了配备分动器外,还有了高低档的选择。
由于该车的底盘传动部件,包括变速箱和主减速器都来源于巴士,因此非常耐用。
不过纵观LC系列,虽然越野能力很不错,但丰田并没有什么独创性的设计和思想。
然而,用料十足,质量控制非常严格是其制胜的法宝。
因此,LC具有无可比拟的可靠性,就是因为这点,从LC40开始,LC系列就被出口到全世界,如今无论在那里,都几乎能看到陆地巡洋舰的身影。
三菱帕杰罗 高速公路带来契机 三菱在1953年开始生产JEEP ,不过代号是CJ-3B。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三菱没有什么长足的进步,比起丰田LC系列在全球范围内的红火,三菱实在很一般。
不过到了70年代,各国都在广修高速公路,日本也不例外。
由于之前的越野车,例如早期的MB系列,一直存在着高速行驶不稳的问题,而民众开始需要一辆具备不错公路性能的越野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菱在1973年利用Willys j3B试制了一台越野车,取名JEEP Pajero。
1979年,第二代的Pajero面世。
第二代Pajero全面放弃使用多年的钢板弹簧和前硬轴设计,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今天在具备独立大梁的SUV 上经常看到的前双A臂悬架+扭杆弹簧,而且还配备的防倾杆。
就是这样的设计使Pajer 具有无可比拟的公路以及高速行驶性能,并且一举在巴黎-达喀尔拉力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从此奠定其在越野车中的地位,而优秀的公路行驶性能则作为Pajero 的传统一直发扬下来。
o豪华典范 路虎1947年,英国在MB的车身基础上,采用1.6L水冷引擎,重新调整了轴距和车身。
由于MB原来采用的是2.2L的发动机,因此英国改造的车辆并不能发挥出原车的优势。
在经过改良后,1948年,被命名为SeriesI的首批路虎面世。
不过喜欢路虎的粉丝也先别那么高兴,因为这时候的路虎充其量就算只大一点的“猫”而已,完全没有老虎的的霸气。
首先是发动机排量太小,动力不足,其次就是过小的轴距(2032mm)导致车辆不稳定。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0年,当路虎将全球第一辆针对行政人员开发的豪华4驱越野车Range Rover(览胜)推出市场后,才真正树立起路虎得名声。
Range Rover的开发理念就是一台可以穿着西装开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越野车,因此除了具备强大的越野能力外,配置舒适豪华,公路性能优良是其大获成功的原因。
70年的Range Rover,终于配备了3.5L V8发动机,一改路虎动力不足的弱势。
虽然依然采用独立大梁,但结构经过重新设计,历史性地弃用了钢板弹簧选用前后硬轴加螺旋弹簧的设计,这使整个悬挂的行程得到很大的提升,越野能力大大加强。
同时采用了全时四驱系统,简化了操作的同时增强了冰雪路面的行驶性能。
70年的Range Rover影响了后来越野车的发展。
奔驰的G系,L C80都是模仿其设计,而Range Rover自身的设计在10多年内几乎没有变过都能引导潮流,可见当初设计的先进性。
我们熟知的G系是80后德国在二战期间就生产出经典的VW82,以及性能超群的KFZ。
不过由于德国在战后一直被压制,因此越野车的发展也陷入了低潮。
其实早在1926年,奔驰就开发出了G1系6×4越野车,随后一直开发到G3系列,不过那时候的G系都是军用车,主要的作用就是拖拖炮什么的。
装人的任务一般都由VW系列完成。
直到1979年(感觉好漫长,都快80年代了)奔驰才重新设计越野车供应军队使用,当然也就拿出了自己沉淀大半个世纪的G系越野车设计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