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全州县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11月段考试题一、单选题(48分)1.尽管理学从北宋中叶便登上了思想舞台,但对政界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有宋一代,理学一直受到朝廷的压抑。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在于A.理学不为封建统治服务B.理学并未形成系统C.统治者深受佛道的影响D.理学提倡格正君心2.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B.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C.儒学维系统治秩序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3.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
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这样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B.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D.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4.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溯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踌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
元朝的这一做法A.充分体现了元朝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B.肥瘠搭配,便于农也生产的管理和发展C.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张对地方的控制D.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5.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一书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6.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A.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 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7.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城市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满足城市交道需要。
到了宋代,城市进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
这种情况一直廷续到明清。
这种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B.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C.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8.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说“人肉治羸疾”,中唐以后割股疗亲成为普遍现象。
孝子们割股千年,清代的《江南通志》记载了 2000 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其中有过割肉(含割肝,剜眼等)疗亲行为的多达 500 个以上。
导致材料所述孝子行孝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影响B.儒家思想尊崇孝道C.政府、社会鼓励 D.“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推动9.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0.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11.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倘遇有交沙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籍此条款内容,英国获得了下列哪项特权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永久居住权12.“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
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成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
中国乃不国矣。
”材料中的“是役”指A.甲午中日战争B.抗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第二次鸦片战争13.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B.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C.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14.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成立大会陈词:“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
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宋美龄意在强调A.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B.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保障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D.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15.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抗日战争期间中间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实现了三级跳。
第一级是1942年中国参与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第二级是1943年中国参加开罗会议,第三级是1945年中国A.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成为缔约国B.派远征军人缅作战C.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D.参加远东军事法庭,对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16.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材料C.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D.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17.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A.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B.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18.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
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
这说明A.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B.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C.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D.部分官员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19.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据材料信息可知A.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B.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波动增大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D.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20.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C.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D.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21.“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
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22.孟德斯鸠曾断言,共和国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式国家,一旦国土面积扩大、统治疆域过广,要实施有效治理,国家形态必然从共和走向帝制。
其历史依据可能是A.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经验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实践C.英国君主制的变迁D.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变革23.托克维尔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
十三个州就是一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中央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有自由和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做法是推行A.邦联制B.联邦制C.共和制D.三权分立24.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
这表明英美两国A.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C.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二、材料阅读25.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的欧洲核心国家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
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英国一直是“观望者”。
后来,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
——整理自:2011年10月人民网材料二英国加入欧盟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复杂、痛苦、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
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但不属于申根区、欧元区。
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
“疑欧派”的观点是:加入欧盟,英国人根本没有得到益处。
英国纳悦人每年要拿出GDP的2%交给欧盟,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
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近年来随着欧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全民公民公投中,最终决定退出欧盟。
——整理自《环球时报》材料三欧委会主席容克坦承,欧盟当前“不够欧洲”、“不够统一”。
总体看,德国在各领域“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法意等大国既合作制衡;英国威胁“退欧”谋求利益最大化;南北欧洲、新老欧洲裂痕加深,利益折冲与博弈加剧。
尤其是在希债、难民和恐袭等危机面前,成员国之间、机构和成员国之间利益纷争,立场分化,矛盾加剧,民众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上升,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挑战;本轮希腊债务危机跌宕起伏,希腊一度面临“退欧”风险,虽最终就改革换救助达成协议,但危机暴露了欧盟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谈判中,德、芬、荷等国立场强硬,法、意、西等国较为缓和,凸显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
——《“困与进”:欧盟一体化何去何从》《当代世界》2016年3月刊)(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动融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